一生在外领军打仗,如今不能奉养母亲,又愧对朝廷,我是个不孝子

半青说历史 2023-10-05 10:50:00

764年,唐代宗把李光弼的母亲“请”到宫里,半年后李光弼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泪流不止地说:“我这一生都在外领军打仗,如今既不能奉养母亲,又愧对朝廷,我是个不孝子啊!”

李光弼是契丹族人,他父亲李楷洛原本是契丹首领,后来降唐,又替大唐立下不少战功,官拜左羽林大将军、蓟郡公。李楷洛死后,李光弼袭爵。

天宝十五年,胡旋舞跳得极好的胖子安禄山起兵攻唐,正沉迷于跟杨妃研究音乐的唐玄宗毫无防备,面对近在耳畔的从渔阳动地而来的战鼓声,惊慌失措的唐玄宗一看手下的御林军人数,这哪够跟安胖子干仗啊?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还是跑吧。

唐玄宗这时候为了保命,什么都顾不上了,只匆匆忙忙带了少数受宠的妃子和一些愿意跟他跑路的大臣和部队,一共拉拉杂杂三千多人就往四川使劲儿跑。

就在唐玄宗逃往四川的时候,半路上忽然想起来自己好歹是个皇帝,怎么能这么狼狈地被人追着屁股打?更何况自己当初灭掉姑姑太平公主时那一班子大将还在呢,先派他们去拦一拦安禄山那兔崽子吧。

唐玄宗越想越觉得憋屈,就叫人喊来了战神郭子仪,让他赶紧去灭了安禄山那个忘恩负义的死胖子。

李唐王朝的死忠粉郭子仪自然领命,但他说自己老了,一个人平叛有点儿费劲,让唐玄宗把李光弼调来当自己的副手。

唐玄宗一心只想打安胖子报仇,就立即同意了,催他赶紧和李光弼动手打回去,否则长安的老家都被安胖子端了!

韬光养晦多年的李光弼终于走马上任,成了郭子仪的副手,开启了自己的打怪升级的战神道路。

李光弼出身将门世家,并不是一介纯武夫,他是《汉书》的忠实读者,当然,作为纯正的契丹人,他的骑射技术堪称一流,他的性格也是典型的契丹男子性格——不苟言笑,刚毅严肃。

李光弼年少时就跟着父亲在军营里摸爬滚打,学会了不少练兵统兵之法,足智多谋,在战事中颇有战绩。

现在跟着老将郭子仪平叛,他的军事天赋被发挥到了最大,他受任后的首战就是收复了被史思明占领的常山郡这个军事要塞,切断了叛军的南北通道,这时候当地的团练兵抓住了自己的首领史思义来投诚。

李光弼对史思义使了一招“怀柔政策”,好言好语好吃好喝招待了史思义,史思义果然感动到叛变,跟李光弼把史思明的家底儿说了个明白。

李光弼根据史思义提供的情报,在嘉山决战叛军,斩首七万,一战成名。

嘉山之战大获成功,但是潼关失守,把唐玄宗吓了个屁滚尿流,远在千里之外的李光弼和郭子仪来不及勤王救驾,唐玄宗赶紧叫人收拾包袱继续往四川跑。

原本跟着唐玄宗逃跑的还有太子李亨,但李亨有自己的算盘要打,在老爹唐玄宗入川的时候就找借口向北去了银川的灵武。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彻底失去了天子威仪,跟丧家之犬差不了多少,无力再统治国家,因此跑到灵武的李亨就在灵武的南城门楼子搞了个简单的登基仪式,坐了龙椅,给四川的唐玄宗发了个通知:“爹你以后就是太上皇了!”

李光弼和郭子仪这时候也被召到了灵武,唐肃宗以后就是他们的老板了,李光弼被升为户部尚书,继续领着大军征战。

在唐肃宗登基的第二年,李光弼指挥了太原大战,为收复长安和洛阳奠定了基础,他也受到了唐肃宗的再次提拔。

758年的时候,唐肃宗让郭子仪和李光弼带着十万大军讨伐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但并没有指派他们二人中谁当主帅,而是让自己的亲信宦官鱼朝恩当军中的“特使”,总领军队。

唐肃宗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他见多了功高震主的事,怕自己地位不稳,就用这种模糊的任命方式来节制手握重兵的大将,然而他派去的鱼朝恩这家伙却不是什么好东西。

对军事一窍不通的鱼朝恩在军中一手遮天,战事都是由他说了算,李光弼给鱼朝恩提了个打仗的建议,结果被鱼朝恩视作僭越行为,进而成了鱼宦官的眼中钉。打这以后,李光弼的军事策略就是鱼宦官的重点打击对象。

这俩人的恩怨还没完,761年,唐肃宗被鱼朝恩的“战略部署”说得十分心动,就找来李光弼催他收复洛阳,但李光弼认为时机不到,不能动手。唐肃宗死活不听,一个劲儿让他出兵,李光弼只好上阵。

恰好李光弼的手下仆固怀恩又犯傻,领兵冒进,在北邙山中了计,唐军大败。

李光弼以为自己就是鱼朝恩的替罪羊,但幸好鱼朝恩把罪名推到了仆固怀恩的头上,李光弼躲过一劫,最后还是李光弼力挽狂澜,扭转了败局,763年终于平息了战乱,成为凌烟阁功臣。

然而受了委屈的仆固怀恩叛变,带着吐蕃进攻长安,结果把唐肃宗的儿子唐代宗逼得再次离开长安,代宗赶紧召李光弼来救驾,但李光弼害怕遭到鱼宦官的陷害,推脱不去。

他的这个做法成了他“拥兵自重”的一个导火索,就是这件事使得李光弼的名声一落千丈,而代宗又以照顾他母亲的名义将李老太太接到长安,想胁迫李光弼进京,但李光弼还是不敢去宫里。

就在这种自己想活命、但又不敢忠于朝廷、又不能奉养母亲的纠结心情中,半年后,李光弼忧郁而死。

0 阅读:20

半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