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品质和规模之间,理想主义者的现实选择

环环有房 2022-03-31 20:01:20

在绿城发布的年报中,2021年销售金额3509亿元,同比提升21%,业绩目标完成率113%;实现收入1002.4亿元,同比增长52.4%。

大环境是迄今为止已有十余家房企年报“难产”的事实,这使得敢于发布年报的房企成为“真正的勇士”,而业绩还不错的房企甚至可以被称为凯旋的将军了。

昔日财大气粗者家底已空,暴雷案例此起彼伏,绿城销售额和营收双双上涨,所以更有资格横刀立马,睥睨天下。

宋卫平在《绿城第一课》中曾经写道:“我们是绿城人,我们是理想主义者,我们相信行动。”

不过,绿城年报所取得的成绩,却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选择中取得的胜利。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0-2020年中国房地产代建市场单年新签合约项目数量及建筑面积年复合增速均超24%,预计2025年国内代建潜在市场面积有望增至9.1亿平方米,而代建行业总收入进一步增长至316.7亿元。

平安证券则判断:代建业务有望在行业精细化趋势下获得青睐。

平安证券的结论除了中指研究院数据上的支撑外,还源于代建业务所具备的轻资产和高盈利特点,能在行业下行期抵抗周期波动,以及政策扶持下的城市更新和保障性住房为代建业务带来存量及增量拓展空间。

绿城,则是代建模式的先驱实践者和代表房企。

早在2005年,通过杭州政府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绿城就拉开了代建模式的序幕。而在2010年,绿城管理的前身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后,绿城就把代建模式玩得炉火纯青,到2018年就占据了国内市场总份额的41.1%。绿城管理于2020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后,更是成为中国代建第一股。

在绿城2021年的年报中,代建已经撑起了半边天——2021年绿城通过代建取得843亿元的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3%;在权益销售额中,代建业务的比例达到了58%。

而代建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放大,在绿城2022年的可售货源中,代建项目为1680万平方米,占期初总可售货源面积2034万平方米的82.59%,预计可售货值将达990亿元。

套用野马财经的话,绿城已经是一家活成了“代建公司”的房企。

在绿城的年报里,仍旧延续了之前年报中权益占比低的情况——在绿城2021年3509亿的销售额中,1452亿元的权益销售额占比只有41%,低于房企权益金额占比平均水平。

所以“增收不增利”也体现在绿城的年报里,毛利率仅为18.1%,同比下降5.6%。

在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绿城之所以成为绿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绿城围绕着“理想主义”所展开的产品主义和品质战略。

曾经的绿城是业界品质的一面旗帜,关于绿城苛求品质的种种段子也在业界广为流传。

然而在行业对规模的追求中,由于股权之争而掉队的绿城奋起直追,在2017年终于拿到了“千亿俱乐部”的门票。此后,绿城的规模蒸蒸日上,年年创新高。在2018年,绿城销售额为1564亿元;2020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8亿元;2020年接近3000亿元,达到2892亿元;而在2021年,一举突破3500亿元,达到3509亿元。

在2019年提出全周期拿地”的方针之后,绿城也加快了在土地市场跑马圈地。在当年,绿城新增土储总建筑面积约1236万平方米,同比大增72%;在2020年,绿城新增建面甚至超过了2016年-2018年3年的总和;在2021年很多房企放慢了拿地步伐之际,绿城也没有放慢攻城略地的步伐,新增土储总建筑面积1751万平米、土储101宗,新增货值达到3137亿元。

在绿城风驰电掣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对于绿城项目质量的质疑也时有发生。

仅在去年,绿城在西安、济南、宁波和成都等地,都曾遭受到公众对其产品质量的质疑。

在绿城发布年报后,搜狐焦点武汉站发布了题为《绿城入汉7年频现客诉 降配魔咒何时休!》的文章,总结了绿城在2015年进入武汉后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端产品系“凤起”的选址和产品都降低了产品定位水准;对于刚需产品而言,产品溢价不足以支撑其高于同类产品的定价,导致去化缓慢。

去年,在绿城中国第一期“品相管控”系列(美学篇)培训上,宋卫平还表示过,要坚持绿城所总结的“8×22×22”产品谱系,以“业者”风范,静心钻研,将服务、运营的温度融入作品中,做“颜值、贤惠、聪明”于一体的标杆,发扬光大绿城的产品力、服务力,持续引领行业创新。

光阴流转,绿城对质量的追求在对外的品宣中一直未曾改变,可在规模的扩张中面临两难的选择时,绿城的天平倾斜到哪一边?

也许,在为数不少的房企连年报也不能如期发布的之际,绿城所取得的成绩,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跑赢了时代,但如果绿城所引以为傲的品质口碑出现下滑,这算不算有违初心?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