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园大夫第、老书室

声夫评旅游 2024-09-19 16:47:21
墨园大夫第、老书室

作者 昇夫 字数 1406

墨园村是惠州市东江边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至今保留有10多栋300多间古建筑。其中代表性的有7座,它们是墨园围门楼、墨园古井、墨园大夫第、老书室、荣记大屋、茂记大屋、二记大屋。7座建筑现都为惠州市级文保单位。除墨园围门楼、墨园古井外,其余5座都属墨园陈氏祖业。

墨园大夫第门楼

话说陈氏落脚墨园村后,到乾隆年间,陈家大房长子生一子,名陈尚忠,自此,墨园陈氏开始兴盛。陈尚忠曾被清朝国子监录取,因家贫放弃,被称为“陈监生”。后来,陈尚忠娶芦洲岚派许氏女儿为妻,深得岳父喜爱。靠岳父的资助,陈尚忠开始在东江两岸做贩糖生意,赚了大钱,便在村中建了一座4000平方米的大宅院,同时还建了一座书室,供陈氏子弟和村中的孩子就读。

如此说来,“墨园大夫第”和“老书室”都是由陈尚忠建造的。

陈尚忠去世后,长子陈文继承父业,发展经商。次子陈泰一心读书,19岁时考中了举人。后来陈文、陈泰两兄弟分家,分别建起了茂记与荣记大屋、二记大屋。

本文先来说墨园大夫第和老书室。茂记与荣记大屋、二记大屋,回头另作一篇。

墨园大夫第外围一角

墨园大夫第

什么叫“大夫第”?一般是指文职官员的私宅,即士大夫的门第,不是平民百姓的草庐。 在古代,大夫是官阶名称,从五品官员。

墨园大夫第是墨园村陈氏祖先陈尚忠在清朝乾隆年间所建,“大夫第”是其后代取得功名后挂牌的,距今有200多年历史。

另一说,是由陈兴于清同治八年(1869)所建。据《惠州府墨园大夫第志·选举表》记载,陈泰在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戊寅科中举,不久后病世。陈泰的儿子陈兴于光绪二十四年中了武进士,据清末《惠州府志》载,陈兴可能是惠州历史上最后一名武进士,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大夫第、茂记等建筑。

墨园大夫第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型,为三进三厅两天井,堂屋由三堂、二横及前后围墙构成。两层砖木结构,硬山顶,龙船脊,阴阳瓦,青砖滴水墙,下部夯筑。

2015年公布为惠州市级文保单位。

到访这天,正逢墨园大夫第修葺,门前用铁皮围隔。正门锁住,不得进去。只在门外看了下正门楼,以及门前地上竖立的“墨园大夫第”文保碑。

由于所拍的文保碑背面介绍的照片删得过早,建造者不能断定。文保碑和网上的信息不一,而文保碑与旁边的牌子介绍信息也不一致。搞得我脑壳好乱。总之,不妨这样说,它们是由墨园陈氏建造的。

墨园大夫第文保碑

老书室

老屋室也在修葺,门前被铁皮围隔,只探着脑袋拍了两张照片。以下信息来自百度。

老书室原称“恒兴大屋”,始建于清乾隆末期(1795年),历时13年建成,由墨园陈氏祖先陈尚忠所建。作为族人和村中子弟学习的场所,墨园村人称之为“老书室”。

(因没有进去,从外观来看,不见规模,竟用“13年建成”?不是否定,而是对此信息表示疑惑。)

书室平面为长方形,面积298.1平方米。二进五间,面阔22米,进深13.55米。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龙船脊,墙下部夯筑,上部青砖清水墙。门开于左稍间,有门斗,青石框边,门向南偏西24度。正面围墙中间建有带西式风格的门(1964年改建,现封闭),两次间风火墙为院内两房的风火山墙。书室内中部为天井,两边原有廊连前、后进,并于廊后开门通往稍间。二进前檐廊立方形花岗岩(梅花)柱;廊檐为四檩卷棚。二进后墙上、下两层皆开方窗,上层红砂岩、下层花岗岩框边。博风的灰雕、封檐板的木雕多为花草、人物,较精美。

解放后,老书室被改为小学,作为墨园村重要的教育基地,如今村里55岁以上的男子都在此读过书。书室正面围墙曾被改建成了西式风格的门,可惜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书室自此空置至今。如今的恒兴书室外观保存尚好,但院内存在少许坍塌。

老书室正面

书室门

老书室文保碑

墨园大夫第旁边的历史建筑“西隅陈宅”及门牌

榨糖器具组件:石辘(图片实拍于2024.9.11)

0 阅读:2

声夫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