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金融领域的重磅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资本市场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目前,商业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期考核问题,导致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考核影响很大,股票投资趋于短期化,难以发挥长期作用。其中,商业保险资金以一年短周期考核为主,“长钱短投”的特征较为突出。市场各方对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共识和诉求较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该方案的出台有着深刻的政策背景,它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的有力贯彻落实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对于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优化市场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央多次强调要 “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重”,此次六部门联合行动,正是将这些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一步。
市场现状:资金缺口与痛点在当前的 A 股市场中,中长期资金的占比情况备受关注。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中长期资金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 6%,而境外成熟市场这一比例普遍超过 20% 。这一巨大的差距反映出我国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也凸显了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深层次矛盾。
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了部分成效。截至 2024 年 8 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 A 股流通市值 14.5 万亿元,较 2019 年初增长 1 倍以上,占 A 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 17% 提升至 22.2%。但从整体来看,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依然突出,长周期考核机制、制度衔接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益投资比例受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约束的问题较为突出。2022 年 1 月实施的偿付能力新规,使得整个行业偿付能力指标大幅下降,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也因偿付能力指标与投资权益比例的正相关关系而呈现不同程度降档 。尽管金融监管总局于 2023 年 9 月优化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降低了投资沪深 300 指数成份股、科创板股票、公募 REITs 的风险因子,但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意愿仍然有限。
除了保险资金,其他中长期资金也面临类似问题。以年金基金为例,实践中年金基金混合运作不利于差异化投资。在我国,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年龄的资金混合运作,导致年金基金整体权益投比例偏低。职业年金实行的是统一计划收益率,参保个人没有投资资产类别和投资风格的选择权。而基本养老保险强调资金绝对安全,各省委托投资与社保基金理事会普遍签订 “保底委托” 投资协议,导致投资策略较为保守。个人养老金仍处于试点阶段,每年仅 1.2 万元的税延额度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制度吸引力不足,影响民众参与度。
实施方案解读:五大关键举措面对市场现状中的种种问题,《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举措,涵盖了提升商业保险资金 A 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以及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等五大方面 。这些举措犹如一套精心设计的组合拳,直击市场痛点,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开辟新的道路。
(一)提升商业保险资金 A 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投资规模和稳定性对市场有着深远影响。方案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 A 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这一举措旨在直接增加市场中的中长期资金供给,为市场注入更多的 “活水”。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它们的入场将显著提升市场的资金总量,增强市场的稳定性。
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 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 60%。这一考核机制的调整是关键所在。以往,短期考核往往导致保险公司过于关注短期收益,而忽视了长期投资价值。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将引导保险公司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回报,从根本上改变其投资策略和行为模式。保险公司不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频繁调整投资组合,而是能够更加从容地进行中长期投资布局,成为资本市场的 “稳定器”。
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这一举措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股票市场提供了实践平台。通过试点,保险机构可以探索出适合长期投资的股票选择标准、投资组合配置方法以及风险管理策略等,为后续大规模投资积累经验。随着参与机构范围和资金规模的逐步扩大,保险资金将在股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老百姓的 “养老钱”“保命钱”,其投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适当提高社保基金在股票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可以让社保基金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未来的社会保障提供更坚实的资金保障。
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这将充分发挥专业投资机构的优势,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效率。目前,部分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开展了委托投资,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扩大委托投资规模,可以让更多的养老金参与到资本市场中,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这将确保基金的投资决策更加注重长期收益,避免短期行为对基金资产的损害。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也将为基金的投资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专业支持。
(三)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企(职)业年金基金是企业和职工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重要补充,其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的提高对于职工的养老保障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这将引导年金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长期投资业绩,避免短期考核压力对投资决策的干扰。长期投资理念的树立,有助于年金基金在资本市场中挖掘更多的长期投资机会,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将使更多的企业和职工受益于企业年金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相对较窄,许多企业尚未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更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可以增加年金基金的规模,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这将赋予职工更多的投资自主权,满足不同职工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提高投资的灵活性和收益性。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也将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投资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四)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权益类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规模和占比的提高对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这将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通过加强监管和优化机制,可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质量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同时,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将使基金管理人更加关注投资者的利益,努力提升投资业绩,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
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这将丰富市场投资选择,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具有灵活性高、投资策略多样等特点,可以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通过完善运作规则和拓展产品类型,可以促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使其在资本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资本市场的投资生态对于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至关重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这将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股份回购可以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股数量,提高每股收益,同时也表明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分红政策的落实,则可以让投资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增加投资的吸引力。
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这将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其回购和增持行为。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这将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中长期资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这些举措将促进各类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流动和配置,优化市场投资生态,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更好的环境。
市场影响:短期与长期展望这一实施方案的出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蕴含着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
从短期来看,方案的发布犹如一剂强心针,迅速提振了市场信心。当市场参与者看到六部门联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决心和具体举措时,对市场的未来预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种信心的提振,在资金层面表现为短期内资金流入预期的增强。一方面,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规模有望逐步增加,为市场带来直接的资金增量。以保险资金为例,若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按照方案要求增加 A 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将在短期内为市场注入可观的资金。另一方面,市场信心的提升也会吸引其他资金的流入,包括部分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可能会因为市场预期的改善而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入 。这些资金的流入,将在短期内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对市场的活跃度和价格走势产生积极影响,可能会推动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行情。
从中长期来看,该方案的影响更为深远。它将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短期资金占比较高,投资者结构不够合理。随着中长期资金的不断入市,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将逐步提高,投资者结构将得到优化。这种优化将使市场更加成熟和稳定,减少市场的大幅波动。中长期资金的投资风格相对稳健,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它们的入市将引导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发展。在中长期资金的引领下,更多的投资者将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潜力,而不是仅仅追逐短期的市场热点和投机机会。这种投资理念的转变,将促使市场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推动企业提升自身的经营质量和治理水平,以吸引中长期资金的投资。
中长期资金入市还将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融资渠道,中长期资金的增加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中长期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技术创新等,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将为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的基础,形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投资建议:普通投资者如何应对面对中长期资金入市这一重大市场变化,普通投资者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受益行业和公司。随着中长期资金的入市,一些行业和公司将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例如,科技、新能源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由于其具有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往往会受到中长期资金的青睐。这些行业中的优质公司,有望在中长期资金的推动下,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和股价的提升。投资者可以通过研究行业报告、关注政策动态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些行业和公司的发展前景,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坚持长期投资理念至关重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市场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普通投资者也应顺应这一趋势,摒弃短期投机思维。长期投资可以平滑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让投资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红利。以贵州茅台为例,在过去十几年中,尽管期间股价有起伏,但长期持有贵州茅台的投资者获得了显著的收益。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应注重企业的基本面,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管理团队等因素,选择那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合理配置资产是降低风险、实现稳健收益的关键。投资者不应将所有资金集中在某一类资产或某几只股票上,而是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现金等不同资产类别。在股票投资中,也可以进一步分散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市值的股票。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债券和货币基金的配置比例;而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则可以适当提高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还可以运用一些资产配置策略,如股债再平衡策略、核心 + 卫星策略等,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