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脚疼”,9岁男孩查出骨癌,医生道出原因,妈妈瞬间崩溃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7-28 10:08:4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那天乐乐妈来说,实在是太普通了,她9岁的儿子在操场上开心地踢足球,她只是在一旁微笑着看着儿子,然而,乐乐突然停下了脚步,捂住自己的右脚,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妈妈,我脚疼。”

乐乐妈赶紧跑过去,关切地问道:“怎么,摔到了吗?”

乐乐摇摇头说:“不知道,就是很疼。”

起初乐乐妈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扭伤或拉伤,给乐乐涂了点药膏,她想孩子可能是运动过度,导致的肌肉拉伤或韧带扭伤,并让他休息几天,然而几天过去了,乐乐的脚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

等到疼痛,持续了大概一周的时候,乐乐的疼痛变得越来越剧烈,尤其是在夜间,他常常因为疼痛而醒来,无法入睡,乐乐妈看到儿子痛苦的样子,决定带他去大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在儿童专科医院里,医生对乐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测、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乐乐的右脚骨骼内部,有一个明显的肿块,医生怀疑是骨肿瘤,为了确诊,医生建议进行骨组织活检。

骨组织活检的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乐乐妈,乐乐被确诊为骨肉瘤,一种高度恶性的骨癌。

其实骨肉瘤,就是我们常说的“骨癌”,它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具有高度侵袭性,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这就可能导致很多孩子在被确诊时,病情已经到了晚期。

亲爱的读者,为了带来更多优质内容,这篇文章中加入了5秒的广告,观看后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您的理解是最大的动力~

而骨癌,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骨癌如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发于10岁~20岁的青少年,尤其是在快速生长期。

重要的是,骨癌的恶性肿瘤细胞会迅速扩散,侵蚀骨骼导致骨骼脆弱、疼痛,甚至病理性骨折,而尤文氏肉瘤则常见于5-15岁的儿童,两者都具有高度侵袭性,容易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

不过骨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和基因突变和生长激素水平有关,而且骨肉瘤通常发生在骨骼的长骨部位,如股骨、胫骨和肱骨,这些部位的细胞分裂活跃,也容易发生癌变。

骨癌有多恐怖?不少孩子被疾病摧残

我们要明白一点,骨癌的恐怖之处不仅在于疾病本身的凶险,还在于治疗过程的痛苦,对孩子们心理上的巨大冲击。

通常情况下,骨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手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对孩子们来说,过程极其痛苦,手术可能需要切除部分受侵袭的骨骼,甚至截肢。

而且化疗和放疗,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和免疫力下降,有些患者的父母看着孩子在病床上痛苦哭泣,心如刀割,但却无能为力。

早在2021年,《临床肿瘤学杂志》就发表了一项研究:接受多模式治疗的儿童骨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约为60%,这项研究强调了,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但也指出:

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

所以患上骨癌的孩子,不仅是对他们身体的摧残,更是对他们心理的巨大打击,孩子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会遭受如此痛苦,他们的童年,被无情地剥夺了。

对于家庭来说,孩子患病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父母常常因为无力救治孩子而深感自责和痛苦。

所以这一消息就像晴天霹雳,让乐乐妈难以接受,她不敢相信,一直健康活泼的儿子,竟然会患上如此可怕的疾病,医生耐心地解释了骨癌的相关治识,并告知乐乐妈,乐乐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确诊后,乐乐立即开始了化疗治疗,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乐乐的体内,目的是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的扩散,不过,化疗的副作用很快显现。

乐乐出现了严重的恶心、呕吐、脱发和虚弱,每次化疗后,他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恢复一些体力,就这样乐乐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他需要定期接受化疗,防止癌细胞的复发。

每天的康复训练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但乐乐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力,他一步一步地重新学习走路,每天都在不断地进步。

根据2022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们对骨肉瘤进行了深入的基因分析,发现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在肿瘤细胞中广泛存在。

其中发现,骨癌的发生与多个基因的突变有关,包括RB1、TP53和MYC等,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形成肿瘤。

特别是在快速生长期,细胞分裂和增殖加速,基因突变的积累也更快,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而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在儿童出生时就已经存在,并随着生长激素的刺激逐渐积累,最终导致骨肉瘤的发生,研究还表明,骨肉瘤在确诊前可能已经在体内潜伏多年,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在被确诊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

虽然骨癌的潜伏期较长,但并非没有早期迹象,研究表明,一些早期症状如持续的骨痛、夜间疼痛加重、骨骼肿胀等,都可能是骨癌的预警信号。

然而,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生长痛”或运动损伤,从而导致诊断的延误。

比如有的儿童患者,半年多来总是抱怨腿痛,尤其是在夜间,父母起初以为是生长痛,没太在意。

直到有一天,孩子在学校操场上跑步时突然摔倒,腿部肿胀严重,送医检查后才发现是骨肉瘤,医生告诉孩子的父母,如果能早些注意到孩子的症状,及时就诊,或许可以更早地发现病情。

而且《儿科肿瘤学》杂志,也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早期骨癌症状的误诊情况,研究发现:

约有60%的儿童骨癌病例,在初次就诊时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生长痛、骨关节炎或运动损伤,这些误诊导致确诊延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由于症状不典型,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和病理活检才能确诊,所以当发现孩子的身体出现异常状况时,家长还是要提高警惕。

骨癌长在哪儿,早期迹象是什么?

实际上,骨癌常发生在骨骼的长骨部位,如股骨、胫骨和肱骨,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骨骼部位,比如说股骨(大腿骨)、胫骨(小腿骨)和肱骨(上臂骨),也是骨癌常见的发病部位。

就拿长骨来说,2023年《骨肿瘤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

超过70%的儿童和青少年,骨癌病例发生在长骨部位,其中股骨和胫骨最为常见。

这项研究也表示,长骨部位的高发病率,可能和这些部位在生长期的高代谢活动有关,这些部位的骨骼活跃生长,细胞分裂旺盛,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癌变。

那么骨癌,有没有什么早期的症状呢?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骨癌早期可能会出现持续的骨痛、夜间疼痛加重、局部肿胀和压痛、无明显外伤的病理性骨折等,其中,骨痛可能是由于肿瘤侵蚀骨骼,引起局部炎症和骨质破坏,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而夜间疼痛加重,则可能和体位改变和骨骼内压变化有关,局部肿胀和压痛可能是由于肿瘤的生长引起的,不过这些症状,虽然不一定是骨癌,但这些家长可以多留心观察一下。

参考文献:

[1]俞芳, and 王祥瑞. "骨癌性疼痛病理机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34.6(2013):4.

[2]M·加里尼契夫, and C·法夫尔. "抑制骨癌引起的异常性疼痛.", CN112165955A. 2021.

[3]王家瑚. "尤文氏肉瘤(综述)." 四川医学 (1987).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李可乐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