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罗鲑鱼,又称折罗,属鲑形目鲑科哲罗鱼属,为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为世界二级濒危保护动物。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的水系中,如黑龙江、嫩江、乌伦湖、乌伦古河、哈巴河、布尔津河、额尔齐斯河及著名的哲罗鲑大红鱼的“故乡”喀纳斯湖,央视曾经拍摄的记录片“喀纳斯湖怪”极有可能就是它。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勒拿河到伯朝拉河,东欧的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上游等河流。
哲罗鲑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体长,略侧扁,呈圆筒形,鳞极细小,椭圆形,背部青褐色,腹部银白。头部、体侧有多数密集如粟粒状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
产卵期雌雄体全显示出青铜色,腹鳍及尾鳍下叶为橙红色,雄鱼更为明显。青年期体长1~2米,成年期体长2~5米,其中的老寿星“巨无霸”据传说可长至10余米,重达1~2吨。
由于过度捕捞、环境变化、栖息地破坏以及本身生长缓慢等原因,国内种群已经相当稀少,并且在国内属于二级保护动物,想要钓获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也是它被称为钓鱼界的“圣杯”的原因,超过1.5米个体的更是钓鱼人梦寐以求的成就。
因此,我们所到的阿穆尔河下游支流地区,正是万千钓鱼人追逐“圣杯”的“圣地”。
营地处在两座相隔五百千米的城市之前,四周除了一条公路就是深山老林,没有手机信号,只有少量的卫星信号。
这是一个专门为了钓鱼而设置的野外营地。我们睡着帐篷,吃着单调的饭菜,全身心投入钓鱼之中。
时间到了我们钓鱼的最后一个中午。我们这条船在之前上了很多细鳞鲑和北极鮰,但我们连一条哲罗鲑也没见到。看着团里的其他人钓到的哲罗鲑,我们也暗自发誓,要在最后一天得偿所愿。

同船的道雪叔叔最为着急,因为他在前几天的表现并不亮眼。去营地前一天在黑龙江上钓鱼时,他的妻子小陈阿姨频频钓上鳜鱼,而他却只能和我这个没怎么摸过路亚竿的人一样不停挂底。
如今到了最后时刻,他迫切想要钓上一条真正可以让他心满意足的鱼。
不幸的是,那一天没出太阳。暗灰的乌云把天空抹得严严实实,还不时甩下几滴冷雨,拍打在我的眼镜上。
从早上九点一直到下午一两点要回船吃饭之时,我们全船都没上几条细鳞鲑,只是在重复地抛竿收线。
导钓把皮划艇开到这里开到那里,耳畔全是铁锚在河底卵石上撞出的哒哒声。道雪叔叔的烟一根接着一根,烟气飘进半空,似乎又蓄在每个人的心头。

“龟船啊……”道雪叔叔暗自说。我低头看向自己逐渐酸痛的手臂,又转眼望着粼粼的流水,想着这也许就是一个平淡的结束。
我坐回船沿,回头看见道雪叔叔把旋转亮片又一次抛进远处的回水湾里。“中了!”
道雪叔叔的竿梢猛地弯了下去,伴着他的8字溜鱼,黑红的花色从水面下浮现。为了遛上这条大哲罗鲑,导钓将引擎重新启动,把船开到了岸边。
但是,这条大鱼又怎会轻易服输?只见它一个甩尾,转身就向下流游去。当时道雪叔叔用的是小竿子,即使把曳力器开到最大,也丝毫无法抑制钓线被它拔走。眼看钓线即将被抽光,导钓大手一挥,上船,追鱼!
我把铁锚收回船内,导钓单手拖住船身,一抬就把皮划艇送进水里。他翻身一跃翻进船尾,启动引擎,调转船头就开往下游。
道雪叔叔一脚踏在船头,弓腿压低重心,死死盯着钓线。我和小陈阿姨趴在皮划艇的两侧,随时准备协助导钓改变船向。
在引擎的轰鸣中,我们一路开船到了下游一个支流汇入口。“不好!是树!”伴着道雪叔叔的喊声,我看到左前方有一棵大树倒在水里,枝条在水流里旋舞,在一片乱石上召唤着那条哲罗鲑。
这种地形,一挂一个准!处于右舷的我直接探出半个身去,而小陈阿姨则收身后仰,导钓把手柄一旋,我们的皮划艇将将右转从右侧河岸驶过,终于让道雪叔叔把鱼拽在了树叶之外。

幸运的是,那鱼终于冲进了深水区,这下它的血肉之躯可跑不过引擎。在十几分钟的拉锯战后,它终于浮出水面。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问题:怎么把这条大鱼弄上船?我们的抄网肯定不够大,我们的挂鱼器之前也跑过80厘米的细鳞鲑,不能冒险挂这条米级哲罗鲑。
怎么办呢?导钓停了引擎,俯身探出船外,招手示意道雪叔叔把鱼遛到船沿。直接抱鱼?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我甚至做好了跳船捞鱼的准备。那条哲罗鲑在水里来来去去,终于游到了船边。导钓深吸一口气,四指并拢,插进它的腮里,咬紧牙关,大喝一声,一下就把鱼提进船内。
“哲罗鲑之船!”道雪叔叔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我们找了一处浅滩,每人都拿着那条鱼拍了照。

导钓比划着告诉我们,像这条1.3米、50斤的超级哲罗鲑在整条河上的所有营地中也没钓上过几条。
望着它游回水中的背影,我想,也许这便是钓鱼的机遇之美吧。■

#互动话题
你有钓起过稀有鱼种吗?
欢迎留言区一起来聊一聊

文、图/刘淞楷
编辑/XU
设计/GG
广告

编辑部电话:010-67158577
商务合作、投稿邮箱:zgdy@vip.sina.com
发行电话:010-67158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