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国电影,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在这一年,众多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各类题材集体呈现,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小花》被誉为“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保密局的枪声》最终卖出1000多个拷贝,观影人次达6亿,在平均电影票据一毛五分钱的情况下,它的票房总收入达到了一亿八千万元。《海外赤子》点燃了我们的爱国激情。《泪痕》又引发了我们的集体反思。而《甜蜜的事业》、《小字辈》、《七品芝麻官》等电影,又终于让我们发出了舒畅的笑声。而在这之前,有差不多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看电影,是不会笑的。“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中的战争场面让我们热血澎湃。“八大样板戏”中的高亢唱段令我们震耳欲聋。但真正让我们心情轻松愉悦的电影,却一部也没有。仿佛电影已经失去了让人发笑的功能了。直到1979年,老一辈的电影人,才终于让电影回荡在了电影院之中。那一年,我们所看到的第一部喜剧片,就是《甜蜜的事业》。它的导演,是谢添。一、其实谢添最初的打算,是准备将作家前涉执笔完成的长篇小说《桐柏英雄》,搬上银幕的。但尝试着写出一个剧本之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于是他就放弃了。恰在此时,曾创作出《苗家儿女》等电影剧本的广西作家周民震,又创作了一个新的电影剧本,取名叫《甜蜜的事业》。谢添看到了,爱不释手。尤其是那有趣的情节、讨喜的人物、幽默的语言和轻松的节奏,都是谢添最想呈现的东西。谢添这个人,是个典型的乐天派,永远的老顽童。他作为演员,其实并没有怎么演过喜剧,但却被大家称为“喜剧大师”。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将自己的乐观精神,融入到了他的每一次表演当中。又将自己的幽默细胞,呈现到了他所执导的每一部作品里。他说:只要你是个乐天派,那么无论多么糟糕的情况,你都能够与“幽默”见面。他的最大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观众,开怀大笑。60年代他拍出了《锦上添花》和《小铃铛》,让大人小孩都乐不可支。而现在,在全国人民刚刚经历过一场劫难之后,他希望用笑声,能够抚平更多人心灵的创伤。所以,他读到《甜蜜的事业》这个剧本之后,他和周民震,几乎一拍即合。他们都希望通过《甜蜜的事业》,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一心为“四化”做贡献的集体荣誉感。为了让电影更“好看”,已经65岁的谢添,想了很多办法,试图用电影化的语言和手段,让电影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比如他在电影中加入了电子乐,这在当时绝对算是大胆的尝试。再比如他在表现五宝和招弟的爱情时,又采用了“女跑男追”的慢镜头。这些在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处理,在45年前,却需要具有首吃螃蟹的胆量。另外,在演员选择方面,他采用了“老中青”相结合的阵容。凌元、刘钊、李唐、吴素琴、石小满等,都是谢添熟悉的演员,他安排他们在片中分别饰演了田大妈、唐二叔、老莫、大嫂子队长和小豆等角色。而戏份最多的唐二婶,他原本意属王晓棠,但王晓棠看过剧本后,认为跟自己的戏路不搭,婉拒了。恰在此时,另一位女演员,进入到了谢添的视线。她就是刚刚在北影厂拍完《海上明珠》这部电影的河南豫剧三团的演员马琳。马琳拥有出神入化的演技,她在豫剧电影《朝阳沟》中所扮演的二婶,就深受广大影迷的喜爱。事实证明,马琳的出演,为《甜蜜的事业》增添了太多的光彩。她胖胖的体型和扮演唐二叔的刘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制造了强烈的反差效果。如果说马琳是《甜蜜的事业》的演技担当,那么扮演招弟的李秀明,和扮演五宝的李连生,无疑就是影片中的“颜值”代表。李秀明继《春苗》之后,又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朝气蓬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而且她这次的笑容,更加美丽和明媚。李连生虽然已经36岁了,但他长相年轻,与25岁的李秀明站在一起演情侣,毫无违和感。而且影片中“男追女”的镜头,还成为了经典桥段之一。如果说演员的表演,为影片“锦上添花”,那么音乐和插曲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尽管当时,电影插曲通常还是以“进行曲”为主,“爱情歌曲”并未解冻,但谢添却颇具胆识,他邀请合作过《锦上添花》的吕远和唐诃,为影片谱写了两首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演唱者,他没有请北京的歌唱家,而是请了来自天津的于淑珍。结果,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这两首插曲,很快就红遍了大江南北。1979年,《甜蜜的事业》上映后,立刻引起巨大轰动。无数影迷走进影院,被马琳、凌元等老戏骨的表演所折服,被李秀明的颜值所打动,打心底里发出了久违的笑声。而几乎与此同时,另外一部电影,单看海报,就令人忍俊不禁。这部电影,就是上影厂拍摄的《她俩和他俩》。二、1979年的秋天,一个13岁的少年,站在电影院的橱窗前,久久不愿离去。橱窗里,一张电影海报,深深地吸引了他的视线。海报的设计,很卡通,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姑娘,和两个动作别无二致的小伙,双向奔赴,引发我们对电影剧情的猜想。那个少年,就是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这部电影,我一定要看。结果,差点被影片中的那些“桥段”给笑破了肚皮。影片的导演是桑弧,剧本是由创作出《枯木逢春》、《魔术师的奇遇》等作品的王炼,和桑弧以及副导演傅敬恭共同完成。桑弧是位老导演,他执导的《哀乐中年》、《太太万岁》、《祝福》等电影,不知被多少资深影迷奉为“神作”。《她俩和他俩》是桑弧的新作品。他在特殊年代拍摄过现代芭蕾舞剧电影《白毛女》、拍摄过《无影灯下颂银针》,和《第二个春天》等,都很严肃。所以,当“文艺的春天”终于来临的时候,他想拍一部让观众轻松一笑的作品。《她俩和他俩》不算桑弧最优秀的作品,但他同样在其中融入了许多小巧思,并将巧合和误会都运用到了极致。影片以对比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在“新长征”路上先进青年和“落后分子”的不同之处,又用幽默的形式,讽刺了小林和圆圆缺乏目标、浑浑噩噩的状态,同时歌颂了大林和方方充满正能量的选择。13岁那年看这部电影真是喜不自禁,尤其是让两位青年演员同时扮演性格迥异的双胞胎角色,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高英和毛永明因此声名鹊起。而上影厂老戏骨韩非、仲星火、孙景路、程之等,都通过妙趣横生的表演,为影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5年后,我们再看《她俩和他俩》,可能会觉得利用双胞胎身份制造误会的设置,已经比较老套,可是,我们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它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尝试。以及当时的人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说到《她俩和他俩》,我就不由想起了1979年由北影厂拍摄另外一部喜剧影片《瞧这一家子》。这是王好为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剧本是北影厂电力车间的工人林力所创作的,最开始的名字,叫《爸爸,妈妈和我》。林力写完就交给了北影文学部,然而放了许久都没有导演来“认领”,直到王好为发现了它。王好为看中了这个剧本的不同之处,决定将其好好打磨。于是她和林力一起下生活,又总共修改了6稿,才终于有了我们所看到的《瞧这一家子》。王好为从一开始,就想将影片打造成一部喜剧精品。用她的话说,当时的人们,已经被压抑太久了,大家希望通过一些电影,来获得一些轻松愉悦的感受。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她的目标很明确,胡家父母,她请来了陈强,饰演父亲,又请了长影厂老演员黄玲,来扮演母亲,他们俩是老搭档,搭起戏来严丝合缝。那么胡家的一双儿女由谁饰演呢?王好为首先想到儿子胡嘉奇交给陈佩斯来扮演。他是陈强的儿子,不仅在外形上酷似父亲,而且他的表演也颇有灵气,在电影《万水千山》中扮演一个匪兵,仅一场戏,却被他演得活灵活现。而胡家的大女儿胡嘉英呢,王好为找到了刚刚调入北影厂不久是张金玲,她容貌秀美,气质端庄,是当时的“北影三花”之一。主角选好了,接下来就是选配角。有一天,王好为在北影大院看到了刘晓庆,她很欣赏她,就问她有没有档期?尽管刘晓庆当时已经接到了《小花》和《婚礼》两部电影的片约,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王好为。不过她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演“规规矩矩”的小红,而是扮演那个“咋咋呼呼”的张岚。结果没想到,正是张岚这个角色,使得刘晓庆在一众女演员中脱颖而出。她只拍了28个镜头,但却凭借鲜活生动的表演,夺得了第三届百花奖最佳配角奖的荣誉。那么“落后分子”张岚的扮演者有了,“先进青年”小红的扮演者又找谁呢?王好为找到了正在北京电影学院78级表演系读书的方舒。其实在这之前方舒已经进入北影厂出演过好几部电影了,尤其是7岁那年在《烈火中永生》中扮演小萝卜头,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王好为对方舒的表演能力,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就这样,在1979年年初,一个青年摄制组,在北影厂成立,王好为和丈夫李晨声齐心协力,将每场戏的每个镜头,都进行精心的打磨,使其成为1979年电影长廊中的一颗瑰宝。《瞧这一家子》在主题立意和情节设置上,与《她俩和他俩》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甚至一些细节也比较雷同。比如两部电影都有顾客到商场买东西,营业员给拿错的桥段,以此来抨击一些“不良现象”。并且它几乎所有笑点,也是由错位产生。但为何几十年后,《瞧这一家子》在豆瓣上评分,比《她俩和他俩》更高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瞧这一家子》中的许多细节,更贴近生活。比如嘉奇带领书店工作人员“跳忠字舞”,一边是陈佩斯一个人跳得满头大汗,而另一边是一群人纷纷“撤退”,躲到一旁吃西瓜喝汽水,到最后兴致最高的刘晓庆也因体力不支而当了“逃兵”……
这样的设计,既充满喜感,又不落俗套。另外,选角的成功又是一大原因——陈强陈佩斯的“父子档”成为一大特色,而刘晓庆的出现,又是影片的最大亮点。从这部电影开始,陈佩斯摸索出了一条喜剧创作的新路——“二子”系列由此诞生。
而刘晓庆也开启了和王好为的友好合作——《潜网》、《北国红豆》等,都是她们合力打造的作品。多年以后,再看《瞧这一家子》,其中的许多段落,依然会让我们莞尔一笑。只是,我发现,在心情愉悦的同时,还有许多温暖的感受,袭上心头。就跟在重温《小字辈》这部电影时,一模一样。三、《小字辈》是长影厂的作品。由此可见,在1979年,我国几大电影厂,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卯足了劲儿,让全国的观众,投入地笑一次。而跟《瞧这一家子》有所不同的是,《小字辈》更像是一篇“命题作文”。编剧斯民三等接到上级领导安排的创作任务,要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反映新时期年轻人生活的作品来。斯民三、周泱、吴本务、孙雄飞他们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偶然在公交车上遇到了偷窃事件,而车厢内不同人的不同反应,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于是他们就以一辆公交车为载体,将8位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年轻人,汇聚到了一起。剧本出炉后,长影厂的老导演王家乙接受了拍摄任务。王家乙是长影厂的金字招牌,《五朵金花》、《达吉和她的父亲》都由他担任导演。后来,《小字辈》也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为了拍好这部影片,王家乙还找来了自己的老伙计罗泰一同执导。罗泰是谁呢?电影《铁道卫士》中的“敌特”马小飞大家还记得吧?这个角色,就是由他所扮演的。在电影《小字辈》中,罗泰不仅当导演,而且还客串了供应科长一角。此外,王家乙还找了雷振邦来为影片谱写音乐,《青春多美好》的插曲,至今都广为传唱。而叶琳琅、郭振清、林彬、崔超明等长影厂和上影厂老演员们的加盟,更使得影片,有了品质的保证。《小字辈》这部电影,看似表现的都是一些细微的小事情,但却能以“小”见“大”,生动地表现了几位年轻人,争相为“四化”做贡献的精神。同时通过一些细节的展现,喜剧效果也很足。1979年,《小字辈》上映后,在年轻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的王伟平、陈以心、迟志强、王琴宝、庞敏等,都成为了观众非常喜爱的电影明星。虽然现在看来,这部电影所表现的很多东西,是那么的落伍,当时人们谈恋爱的方式,又是那么笨拙,可是我们却依然从中看到了那个时候人们的单纯与简单。而且就爆笑效果而言,无论是谢添的《甜蜜的事业》,还是桑弧的《她俩和他俩》,也无论是王好为的《瞧这一家子》,还是王家乙、罗泰的《小字辈》,它们都不像现在的搞笑片一样,每几分钟,就会出一个爆梗,那时候的观众,对电影,也没有这样的要求。但它们还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笑,就笑了45年。多年之后,我发现它们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让人看着很“舒服”。虽然现在的喜剧片会在添加“笑料”上大费周章捧,可是往往显得悬浮又刻意。所以沈腾、贾玲等他们所拍的东西,也不能说不好,笑也是能够让人发笑的。可是笑过之后呢,转眼也就忘记了。但我发现45年前的那些喜剧片却不一样,它们总会留下一些令人咂摸的东西。我想,这大概就是谢添、桑弧、王家乙和王好为为何比沈腾、贾玲他们更牛X的原因吧?因为他们所拍的电影,真的能够将《西虹市首富》、《热辣滚烫》等摁在地上摩擦啊。若论搞笑效果的话,我觉得在1979年上映的所有影片中,真正令人笑到喷饭的,反而是一部戏曲片。——牛得草主演的《七品芝麻官》。它奉献了非常经典的一句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直到今天,都震耳发聩。看这部电影,怎一个爽字了得?它虽然是部戏曲片,但却让不是戏迷的观众,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它的主演牛得草,绝对称得上是豫剧“丑角大师”,他在影片中所呈现的一些列功夫,像甩帽翅、玩扇子、坐轿子、使相等,无不令人拍案叫绝。李斯忠、唐喜成、杨志礼、吴碧波等艺术家的表演,也让我们过目难忘。另外它的故事,讲述的是,小小七品芝麻官,却能为民作主、斗倒权贵的事情,也为大家所喜闻乐见。所以,它一上映,也迅速赢得“满堂彩”。如今在豆瓣上,它竟然能获得8.5分的高分,完全实至名归。它的导演是谁?居然也是谢添。也就是说,谢添在执导完《甜蜜的事业》之后,又立刻投入到了《七品芝麻官》的创作之中。可见他真有将喜剧发扬光大的决心。此后他又执导过《生财有道》、《小铃铛(续集)》等喜剧电影,为观众带去了更多笑声。而对于喜欢听相声的朋友们来说,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在1979年,我们还看到过一部由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笑》吧?它由15段相声作品组成,既保留了相声的“包袱”,有融合了电影的特色,以“笑”开头,以“笑”结尾。打头的便是侯宝林、郭全宝带来的的《笑的研究》,然后便有马三立、王凤山、姜昆、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马季、唐杰忠、郝爱民、赵炎、高英培、范振钰等轮番登场,为观众奉献了一台高质量的“笑”的晚会。《如此照相》、《人欢路畅》、《新桃花源记》、《不正之风》等,都成为我们记忆里的经典名段。这部电影的出现,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在改革开放的日子里,在百花齐放的季节中,我们终于能够仰头大笑。也只有经历过了那段被禁锢的特殊岁月的人,才会真正明白,能够无所忌惮地放声大笑,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1979年,还有一部电影,叫《苦恼人的笑》。它真实地记录了在特殊的年月里,人们面对黑白颠倒的事情,只能露出尴尬的无奈的笑容。而随着《甜蜜的事业》、《瞧这一家子》、《她俩和她俩》、《小字辈》、《七品芝麻官》、《笑》等电影的上映,我们发现,让人只能“苦笑”的日子,终于宣告结束。作为艺术创作者们,也不用担心再继续“戴着镣铐跳舞”,而可以让笑成为一种常态。因为,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已经来临了。那么,45年之后,各位是否还记得1979年曾经让你会心一笑的电影呢?是否还记得那些演员,和那些电影插曲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