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一次新邮预订后,就再也没预订的欲望了

书双评文化 2023-11-06 08:50:00

每年的新邮预订,已成为集邮者必修的一门课,因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集邮者会不约而同的去当地集邮公司续订新邮,以此了结来年心愿,所以对会员而言,这也是必吃的一道菜,不管新邮符不符合大众的口味,那么既然进入了集邮这个圈子,对不起那就非得咽下去不可。

以前集邮公司为了培育队伍,成立了一个组织叫集邮协会,八九十年代搞得有声有色,并且在集邮公司的带动下,也经常会举办一些与集邮相关的活动,比如专题活动,比如邮展活动,比如进校园,下乡活动,再比如年岁茶话座谈会等等,可以说集邮公司将集邮的种子播向了大江南北,只等静待花开,我不知集邮协会这个组织今天是否依然还在,如果没有了,那真是中国集邮事业的悲哀,可以说地方集邮协会方,是我国集邮事业的中流砥柱,功不可没。

既然有了耕耘,那么就一定会有收获,邮市一波波浪潮,或许就是对集邮事业最好的回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支付的普及,加之邮政在集邮这块重视度又不够,或者说新邮改革不够坚决,因此导致了邮票的使用功能降低,以及集邮群体的严重流失,97年号称有千万的集邮大军,如今锐减至200万左右,可见今天的邮市是何等的苍凉。

笔者从事邮票经营二十六年,经历了97年后,邮票产业的繁荣与衰败,作为一名从业者我是深感痛心的,悲愤之情无以言表,在这26年中,笔者也曾有过一次新邮预订的经历,然而仅有的这么一次预定,就让笔者大跌眼镜。经历过那次新邮预订后,就再也没有预订新邮的欲望了。

事情还得追溯到八年前,2015年底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笔者成功预订了周边城市集邮公司,200套2016年新邮额度,就是总公司预定册那种产品,本来所订的这200本邮册2017年元月中旬就到了各地公司,可是由于2016年是第四轮生肖大版的首发,加上2015大行情的余温,2016年年册面市如期高开,原本180的年册竟然卖到了260/套,也就是说这200套预定册在17年元月份套若能拿到手,那么接近能赚个一万五左右,这个年收益还是较可观的,就是三月份能拿到货也还能赚上一万米,那也很满足。

然而人算总不如天算,三月份后随着年册旺季结束,各地公司开始大量放货,年册价格也是节节走低,此时年册价格已指向175米,甚至跌破了发行价,也就是说这批预订的年册尚未到手,就净亏了至少1000米,可笑的是,这批200本预订册直到2017本5月中旬才通知笔者去提货。后来笔者才明白,年册其实在元月份就已到了当地集邮公司,但是由于当时价格比较高,公司就把笔者这批货提前卖给了邮商,待年册下跌再回补从而赚取差额,集邮公司这种利欲熏心的可耻行径,正如那句老话所讲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事后才明白,当你把全额预订款交款公司时,你的命运就被公司牢牢掌控了,任其鱼肉,可怜那些忠实的预定者,几十年如一日地任其宰割,而且毫无怨言,集邮公司一边按面值提前收取预定户资金,另一边又将低于面值四五折的新邮私底下低位抛售给邮商,这是何等的操作?所以经历过一次新邮预订后,笔者再也没有预定新邮的欲望了。。。。。。

0 阅读:147

书双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