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每个生命必经的最后一课。对于普通人来说,提起死亡还是避而不谈的态度居多。但对于伟人来说,面对死亡的时候,他们往往能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甚至面带笑容。
1963年,伟大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也曾对身边的医生吴旭君详谈自己的死亡问题。他不仅列出自己可能会有的五种死法,还对死后的事宜做了精心规划,可谓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毛主席的生死观是怎样的呢?
一、忠诚战友的离世1963年的寒冬,北京城飘起了鹅毛大雪。这一年对毛主席而言,注定是难以平静度过的。
12月16日,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毛主席的心腹战友罗荣桓元帅,在北京医院病逝。得年仅61岁。
罗荣桓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在秋收起义时便追随毛主席南下参加革命,与毛主席并肩战斗36年。建国后,他历任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对党和国家事业贡献艰苦卓著。
然而好景不长,1962年,罗荣桓即因肾癌病发,身体每况愈下。为了救治,他曾两次出国求医,但终因医疗条件所限,并未能起死回生。
1963年9月,罗荣桓病危入院。临终之时,他对老部下说出了那句千古绝唱:“这一次恐怕是斗不赢了,实在斗不过去了,也只好这样了。”
16日,在亲友们的守望下,罗荣桓长逝。享年仅61岁。
毛主席得知噩耗的时候,悲痛欲绝。他亲自前往医院送别老友最后一程,并题写了一首《挽罗荣桓元帅》以表哀思。
这首简短的挽词,字字都透出毛主席的无限悲恸。
罗荣桓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毛主席与全国各界代表一同前来悼念。仪式结束后,他心事重重地回到中南海,一夜无眠。
二、谈生死,笑看浮云自罗荣桓去世后,毛主席的睡眠质量急转直下。他整夜整夜地失眠,即使吃了安眠药也毫无效果。
望着夜空,心中满是悲凉。老友的离世提醒了他自己生命的终结,这份沉重的惆怅久久不能散去。
“人都是会死的,我也不例外。”
某天深夜,毛主席突然对身边的医生吴旭君说道。他决定与吴旭君好好地聊聊自己的死亡问题。
吴旭君是毛主席的贴身护士,从1938年就开始照顾毛主席的起居生活。两人早已熟稔如一家人。这次长谈,毛主席也毫无保留。
他先是语气轻松地说,自己大概也就活不过73岁了。
毛主席分析得头头是道:孔子活到73岁,老子活到84岁,所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按这个规律,他预计自己过不了73岁这个坎。
说到这里,毛主席眼中透出笑意。他解释道,73岁那年,他就要去见“上帝”了。
吴旭君不明就里。毛主席便耐心地告诉她,他说的“上帝”,就是马克思、列宁这些共产主义先驱。
“我有好多问题想去问问马克思呢。”毛主席说。
听完毛主席的解释,吴旭君松了一口气。她感觉毛主席说得很有道理,也释怀了许多。
接下来,毛主席开始详细讲解自己的死亡规划。
他说自己大概有五种可能的死法:
第一,被刺客暗杀,被开枪打死;
第二,外出时遭遇车祸;
第三,游泳时淹死;
第四,被细菌感染致死;
第五,坐飞机时掉下来摔死。
毛主席将五种死法一一列举,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平常不过的小事。
不仅死法想好了,葬礼也早有安排。毛主席对吴旭君嘱咐道,到时候要把葬礼办成“庆祝会”的形式,要喜气洋洋的,千万别太过沉重郑重。
吴旭君更要记得穿红色或花色的好衣服参加,还要在台上发言,说主席的死是辩证法的胜利,大家开心即可。
听毛主席这番“死亡设想”,吴旭君忍不住连连摇头。她认为这话题太不吉利,坚决不同意这样规划。
毛主席虽然理解吴旭君的想法,但自己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死亡没有可怕的,应该正视并乐观面对。
“你这样规划会不会太不吉利了?”吴旭君试探性地问。
“不吉利?那是迷信!”毛主席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唯物主义者,只信科学规律。按科学分析,我的死期不远了,你不要回避这个事实。”
吴旭君哑口无言。她知道改变不了毛主席的想法,只能默认他的死亡“规划”了。
说到这里,他特别叮嘱吴旭君,让她务必穿得漂漂亮亮地去参加。最好是穿红色或者花色的衣服,要满面春风,整个人显得喜气洋洋的才好。
其实,早在1961年的时候,毛主席就曾对蒙哥马利谈起过自己的死亡。
那一年,陈赓元帅突然病逝,给毛主席的触动极大。他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也就不再回避“死”这个话题了。
面对生命最后的谜题,毛主席没有丝毫惧色。相反,他以一种开朗欢快的心态面对死亡,将其视作人生必经的一个环节。
三、大梦一场,笑看人生1976年9月9日,82岁高龄的毛主席,在北京病逝。
这个噩耗传来时,亿万中国人民哭泣着,挽联弥漫大街小巷,民众痛哭流涕,难以接受伟人的离世。
9月18日,数百万人涌向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仪式。空气中弥漫着无尽的哀思,人们静默而立,向这位开国领袖致以无声的告别。
然而,这一切哀乐与肃穆,都不在毛主席的“死亡设想”之中。
他原本期望一个简单而热烈的告别,不需要太多悲伤与哀痛。他希望大家庆祝他的一生,而不是悼念他的逝去。
因为在毛主席看来,死并不是悲剧,而是自然规律。它代表着失败与结束,也彰显了辩证法的胜利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这是免不了的宿命。面对死亡,悲伤固然是情理之中,但过分哀恸也无济于事。
死去的人已离开尘世,留在人间的我们,还要活下去。所以最好的是积极乐观地迎接每个新的日出,珍惜眼前的生命。
毛主席一生波澜壮阔,对死亡却能持这样开朗的态度,也正是他人生思想的高度凝练。
他将生命看作一次伟大的革命旅程。在这旅程中,自己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没有留下遗憾。所以当旅程最后一站来临时,他能面带笑容,潇洒离去。
人生一世,风雨兼程。我们每个普通人,也都在各自的旅程中求索着生的意义。
毛主席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满腔热情,献身革命”。当历史长河中我们的波澜壮阔也渐渐落幕之时,唯有忠于内心,无怨无悔,这样的精神永放光辉。
结语生命是一场终将落幕的戏剧,每個角色都将离场。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掌控对死亡的态度。
毛主席一生关注人民疾苦,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懈。在他人生最后的时刻,他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死亡,完满地打上人生的最后一个圆点。
这种开阔的胸襟与气度,令后人景仰。每当我们面对生死问题而感到迷茫时,不妨想想毛主席,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然后继续我们自己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