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宁波的小陈暑期想去首尔玩,和朋友一起订机票,却有了“惊人的发现”:俩人同时打开同程app,查看同一航班的同一舱位,小陈的价格是2356元,朋友却只有980元。小陈说,2356是她经济舱的价格,而朋友的商务舱都只要2400。她找平台要个说法,客服先后提到了“等级”“权限”“系统bug”等名词,小陈觉得很玄乎,因为她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平台“杀熟”了,自嘲“难道我是什么人傻钱多的用户吗?”
平台“大数据杀熟”行为确实非常过分。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损害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大数据杀熟涉嫌违法,政府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并处以罚款等严厉的法律后果。
此外,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在遭遇大数据杀熟时,通常面临举证难、维权困难的问题,因为平台在技术、信息等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例如,有消费者在不同时间预订同一航班的机票,价格却相差1300元,这种情况引发了公众对在线旅行平台定价策略的关注和讨论。
尽管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大数据杀熟行为,但一些互联网平台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因此,加强平台监管,防止大数据杀熟是必要的。总的来说,大数据杀熟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也违背了公平诚信的价值原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治理。
平台杀熟的具体案例有哪些,以及这些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平台“杀熟”的具体案例包括外卖平台、旅行平台、电商平台、打车软件等。例如,某外卖平台的会员用户发现同样的订单,他的配送费定价时常比非会员用户的更高。此外,美团、饿了么、滴滴等平台也曾被曝光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
这些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规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对“大数据杀熟”这一行为进行规定,法律适用存在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21年7月2日公布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大数据杀熟”的定义,并明确了其违法性。
2.司法判决:首例“大数据杀熟”案被判退一赔三,显示了司法机关对此类行为的关注和打击力度。
3.监管措施:近年来,监管机构开始出手打击“大数据杀熟”行为,最高可罚款5000万元。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也明令禁止了“大数据杀熟”行为,强调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4.道德和法律双重谴责:大数据“杀熟”不仅违反法律规定,也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消费者在遭遇“杀熟”现象时,应积极搜集证据投诉举报,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何证明平台进行了大数据杀熟行为,消费者通常面临哪些举证难题?
要证明平台进行了大数据杀熟行为,消费者通常面临以下举证难题:
1.隐蔽性:不公平的算法应用具有隐蔽性,消费者很难直接发现和证明平台使用了大数据手段进行价格歧视。例如,在网络游戏抽奖、网络消费促销规则、网络搜索竞价排名推荐等方面,消费者无法直观地看到价格差异。
2.技术复杂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平台能够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偏好等信息进行个性化定价,这种技术手段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消费者难以理解和追踪。
3.证据获取困难:消费者需要收集和保存大量的交易记录、价格信息等证据,但我搜索到的资料往往掌握在平台手中,消费者难以获取。即使消费者自行搜索和投诉,也难以最终证明平台使用了大数据手段。
4.法律规定的不足:虽然《消法》修订后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要求经营者对其收集、分析消费者个人数据信息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举证,但在实际操作中,消费者仍然面临证明自身损害的具体困难。
5.维权成本高:面对复杂的举证过程,消费者往往选择放弃维权,导致维权成功率低。例如,仅有26.72%的被调查者选择向消协或相关部门投诉。
目前哪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实施了有效的措施来打击平台杀熟行为,这些措施包括什么?
目前中国已经实施了有效的措施来打击平台杀熟行为。具体措施包括:
1.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行为。此外,《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也对平台“二选一”和大数据杀熟等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政府监管和司法保护: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严厉打击平台企业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超权限调用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并从严管控非必要采集数据行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在《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改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要严惩大数据杀熟等价格违法行为。
3.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通过媒体和公众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大数据杀熟行为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大数据杀熟的良好氛围。
针对平台杀熟行为,消费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针对平台“杀熟”行为,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1.改变消费习惯:消费者可以通过改变消费习惯、理性消费来应对平台的“杀熟”行为。例如,比较不同设备的价格差异、更改手机定位、发现“杀熟”后减少使用频次、删除历史记录、登录不同账号等。
2.利用投诉举报渠道:消费者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投诉举报渠道,如在各类消费平台上建立“一键维权”机制,以便快速反映问题并寻求帮助。
3.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应主动作为,通过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做好相关执法查处工作。
4.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
5.技术手段:消费者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保护自己,比如使用隐私保护工具、定期更换浏览器或设备的IP地址等,以减少个人信息被平台追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