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演员陈丽君为何频上热搜?“替唱”是怎么回事?

本命娱 2024-08-07 16:39:40

其实看到“越剧”文化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时候,相信观众心里都感到欣慰。 传统戏曲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也是传承了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宣传、发扬和继承下去;但不可否认的,很多传统戏曲依然比较小众且日渐没落,许多戏曲从业者、艺术家即使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却并未广为人知。

传统戏曲要走入大众视野并不容易,所以当有着“越剧演员”标签的陈丽君走到大众面前时,所有人都抱着善意和鼓励的态度支持。

那么“替唱”是怎么回事呢?

戏剧表演通常有A角和B角,即戏剧中主要角色一般由两个演员排练。演出时以A角为主,如果A角因故不能上场,则由B角上场。

如果陈丽君身体不适正常来说应换B角,而去年12月的一场演出最后呈现出来的却是陈丽君在台前“演”,另一名剧团人员在幕后“唱”! 这种形式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伐和戏迷的抵制,因而冲上热搜。

替唱风波

网友评论:

“这样搞就不叫越剧,改叫“双簧“好了”

“现场戏曲还能配唱啊?”

“见证历史?替唱得这么理直气壮真是闻所未闻!”

“替唱”是对传统艺术纯粹性和完整性的挑战,一个优秀的戏曲从业者,必然是“唱”、“做”、“念”、“打”俱佳,如此割裂的表演,只为迎合狂热的、只为陈丽君而来的粉丝,专业性、原则性何在?另一方面也看出,陈丽君既吃到了流量红利,也被流量裹挟前行。

而戏剧的“替唱”是否跟流行歌手对嘴型“假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营业性演出中,表演者假唱是违法行为。

相关法规

但戏剧中的“替唱”,一般不会被定义为违法行为。然而,从艺术道德和表演的真实性角度考虑,替唱仍然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

此次事件,只为陈丽君而来、甚至不懂戏曲的狂热粉丝满意了;剧团和主办方也避免了退票退款风波甚至营销成了“文化传承”;那么,传统艺术的纯粹和完整性、真正戏迷的权益将何去何从?

而“文盲”事件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社交平台不难看到,陈丽君在采访、直播及公开活动中,多次发生对汉字读错、写错的视频:

在祝福高考生时,蟾宫折桂(gui),写成“蟾宫折挂(gua)”,不敢想如果高考生看到“挂”是何心情?

【在直播过程中】将网友“韬(tao)哥”读成“稻(dao)哥”

【在采访中】

将耳濡(ru)目染,说成耳需(xv)目染

将门槛(kan)说成门栏(lan)

将粗犷(guang)说成粗犷(kuang)

【写给粉丝的祝福中】

爱写成“受”,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关”少一横

【在演讲中】

频频忘词并把壁(bi)垒说成 壁(pi)垒

……

不胜枚举

蟾宫折“挂”

“稻哥”和“粗矿”

“门栏”和“耳需目染”

有所“受”和“关”

——公众人物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有重要影响,那么对于一直打着“宣传越剧文化”旗帜的陈丽君来说,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文学素养是否太过欠缺?这不禁令人担忧,没有基本的文学知识和素养,传统戏剧文化能否发扬且不提,常规知识这块是否会误导观众?

戏曲演员艺术修养主要的三个方面:思想品格修养,文化修养和对自己从事专业的理论修养,也就是对艺术普遍规律的把握,它构成了演员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希望年轻一代的戏曲演员能够沉下心来,练扎实基本功、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近期收官的芒果台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5》陈丽君也参与其中。据悉,其团队公司是持不赞同的态度,但是本人坚持参加只好尊重。 参加与专业无关的节目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为提高自身曝光度从而更好的宣传越剧;但在有持续演出行程的情况下,丢下专业舞台去参演娱乐综艺节目是否本末倒置?

网友更是直接点出:她就是想红,打着宣传传统文化的旗帜往娱乐圈发展。

戏迷询问剧团

业界也对此颇有异议,一名享有流量红利但专业水平不足的戏曲演员,可否能代表越剧广泛宣传?或者,虽然能让越剧进入大众视野,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

确实,曾经的传统戏剧在大众眼里是阳春白雪的存在,如今,却与争名夺利挂上了钩 。

发展传统越剧文化,要探索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在追求流量、影响力和业务能力方面如何权衡,应该慎重思考。但一味追求流量,恐怕不是正确的选择,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时候,专业能力和作品都是立足之本。

希望站在台前宣传传统文化的是三观正、有素养、有底蕴、文化自信、坚守舞台、不断进取的文艺工作者,而不是浮躁的流量。

传统文化传承,任重而道远!

0 阅读:1

本命娱

简介:娱乐资讯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