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神秘而瑰丽。它不仅是一种古人曾使用过的器皿,还是一条直通千年之前的道路。今天小探君为大家带来的介绍基本上都是礼、酒以及食器。在青铜器的河流中,我们将见到中国最早期的几个王朝,做一场华丽的梦境,沉入青铜的时刻。
铜钺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01
源流-青铜器从哪来?
中国最早的铜器是从陕西临潼姜寨第一期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黄铜。此后则是从甘肃东乡林家遗址的马家窑类型文化层发现的青铜小刀。
陕西临潼姜寨第一期文化遗址出土黄铜片
图源:2014年《电子显微学报》《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技术在早期黄铜研究中的应用》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从仰韶文化晚期的新石器时代过渡到早期铜石并用时代的时期。而龙山时代以红铜为主的铜器出现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被称为晚期铜石并用时代。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便进入了真正的青铜时代。
青铜刀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晚期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出土
迄今为止,关于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出现过程,有两种学说,一种是中国本土说,一种是西方传入说。
20世纪70-80年代,以唐兰为代表持中国本土说的学者占多数,他们认为中国的青铜器开始于距今6000年以前,经历了从仰韶文化开始的中国青铜器的萌芽阶段,龙山文化的发育阶段,最终迎来二里头文化的成熟阶段。90年代之后以安志敏为代表持西方起源说的学者主张青铜器是通过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
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
不论青铜器究竟是何起源,中国青铜器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实是中国青铜时代亦即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商代是其中翘楚。
02
商周青铜器分类
在商代,奴隶制有了进一步发展,文化也更加丰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变得成熟,且奴隶主在富足的生活下,要求青铜器实用的同时,也要求其具有装饰的功能,逐渐丰富了青铜器的造型,并在青铜器的表面添加了装饰的纹路,而纹路的选择多以对神的崇拜为主。
方格乳钉纹簋
晚商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商代是青铜器进入成熟、鼎盛的阶段,用制作工艺制作出了成套的礼器,增加了青铜器的种类。这个时代的青铜器发展状况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青铜器以河南二里岗为代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夏代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首先在铸造工艺上,器壁薄而且均匀,同时能够制造出较为大型的器物。再者在器物形体的类别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鼎、鬲、甗、簋、斝、觚、卣、盘、盉等。
方彝
晚商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鼎、鬲、甗、簋
其中鼎、鬲、甗均作深腹,口沿上两个直耳,袋形空足。簋的体形似碗,深腹,无耳。
弦纹鬲
商·二里岗文化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粗线饕餮纹鼎
商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司母辛”铜方鼎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妇好”铜圆鼎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后母戊鼎
商代晚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阁鼎
西周 赛努奇博物馆藏
三耳簋
商 赛努奇博物馆藏
南公簋
西周早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在展
妇好青铜三联甗
商后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爵和斝
爵和斝平底,爵和斝三足均作三棱形,柱较细小,顶端一般作菌状。斝除平底外,还出现了袋足。
弦纹爵
商·二里岗文化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斝
商·二里岗文化 赛努奇博物馆藏
“妇好”铜方斝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觚和卣
觚体短粗且不分区段,口呈喇叭状,个别的觚口部出现有流。卣体细长,鼓腹、小口,有盖并有提梁。
粗线饕餮纹觚
晚商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虎形卣/虎食人卣
商 赛努奇博物馆藏
神面纹卣
西周早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在展
盘和盉
盘多作敞口平沿,圈足、无耳。盉的流作管状斜置于封口上部,足呈袋状。在一些带有圈足的器物上,常有“十”形的镂空。
平谷刘家河鸟柱鱼纹盘
商中期 首都博物馆藏
兽面纹管形流铜盉
商 南越王博物院藏
“妇好”封口铜盉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后期的青铜器以商后期都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命名的殷城文化所出为代表,在继承前期铸造工艺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觥、尊、罍
觥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
“妇好”圈足铜觥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觥
西周早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在展
罍的铸造时期,正是周人逐渐摆脱殷商神秘繁缛的美术传统,形成庄重素雅的自身风格的历史阶段。从器型上来看,已由商代的瘦高形渐变为矮粗形,肩部丰满,同时通过加宽沿部和圈足,使全器达到了一个比商罍更加稳定的造型。
噩侯方罍
西周早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在展
青铜尊有方、圆两种,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个呈喇叭状的外撇口沿。除了方尊、圆尊之外,还有一种以鸟兽为造型,采用牛、象、公羊、犀牛、鸟以及神兽形象,各个造型独特,精美绝伦。
长颈尊
晚商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司qiao(上“兔”下“丂”)母铜圆尊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神面纹尊
西周早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在展
商后期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器物类型,如食器中的三联甗、匕等;酒器中的方彝、角、兕觥、壶、壶形盉、长颈提梁卣、勺等;水器中有盂;乐器中有三、五件一组的铙;兵器中有带銎的戈、歧冠曲内戈、弓形器、胄等。在这一时期稍晚出现了食器中的豆、俎,酒器中有筒形尊;车马器中出现了轭、軎、马衔等。
铜瓿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商后期器形的变化,鼎的双耳由直耳开始向外移,三足由尖足发展为柱足,进而发展为两端粗的蹄形足,簋由无耳到有双耳、个别的有耳,戈多带胡,胡上出现一至四穿。
“妇好”铜方彝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西周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有大量劳动产品,加快了手工业的发展,受此影响,青铜的生产工艺也进一步改进,同时各项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这个阶段青铜器的造型不再是厚重,而是逐渐变得轻便,制作了大量礼器,使青铜器变成统治的工具。其发展状况也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
西周前期食器中的豆已经较少见到,酒器的数量及器类已明显减少。乐器中的钟代替了商代的铙。兵器中出现了勾戟。车马饰中有銮铃、伏兔等。鼎的腹由深变浅而下垂。簋出现了四耳及圈足下带有方座,在簋的双耳上部,常常有耸出器口的兽耳形。尊出现了圆口而方体者,个别的尊带錾(把手)。
太保蔖钺/半环形虎纹(龙纹)钺
西周早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在展
西周后期偏早食器中出现了盨,水器中出现了匜,酒器中的爵、角、觚、觯、斝、方彝已基本绝迹。出现了有流的鼎及列鼎。簋多宽身矮体,并在圈足下附三个小足。盘多附耳。戈的内与胡加长,援相对来说变短。
03
青铜器纹饰知多少
造型是青铜器的轮廓, 纹样是轮廓表面的装饰,所以, 纹样的使用可让青铜器的艺术形式完美展示出来,使青铜器更加精美。 中原地区在夏商周三个发展阶段,装饰纹样的变化是根据当时人们思想的改变而改变,包括使用的图案、立体牺首和铭文等,这些图案有不同的装饰作用。
铜牺尊
西周 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神异动物类·兽面纹
在商周时期,人们创造出很多存在于幻想、神话中的动物纹饰,如饕餮纹、龙纹、凤纹、蟠螭纹、蟠虺纹等。这些纹样的创造运用了仿生、想象、变形、夸张、组合等艺术手法,体现了人们在生产力低下时对超自然力的想象。
人们普遍将这些形象视为等级、力量、权力的象征符号,通过对这些符号、元素的崇拜,以祈求对本族的庇护、对外族的震慑、对早期等级社会秩序的维护等。其中,饕餮纹(兽面纹)最具特色,对后世影响也较为深远。
饕餮纹组成
大盂鼎(可见鼎沿处饕餮纹)
西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吕氏春秋》记载: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后世不少学者将饕餮纹称为“兽面纹”,这种纹样是青铜器上最具代表性的纹样。
噩侯兽面纹鼎
西周早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在展
首先采用“饕餮纹”这个名称的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饕餮最大的特点是它把自己也吃掉了,所以有首无身,但青铜器上被称为“饕餮纹”的,有的也有首有身,所以,将饕餮纹称为“兽面纹”更为贴切。
兽面纹方鼎
西周 洛阳博物馆藏
字面上,饕餮与吃有密切的联系,后人普遍认为饕餮是贪婪、好吃的代表;形象上,饕餮纹采用了仿生、组合的方法,与这一时期祭祀使用的牛、羊、猪等形象有密切联系;造型上,饕餮纹基本以鼻梁为中线,采用对称的造型方式,重点刻画鼻、目、嘴,兽身简化,多数仅见两只兽爪,在器物上多配以素底或简单几何纹底,虚实对比强烈,给人以神秘、狞厉的美感,成为商周时代审美形象的重要代表。
兽形觥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利簋
西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正常动物类
这一类动物就不是神话传说里的了,而是真真实实存在于现实世界里的动物。
象尊
商 湖南博物院藏
亚长牛尊
商 殷墟博物馆藏
这类纹样, 是根据生活中飞禽的形态,直接描绘其身体的线条,种类丰富,共分为四类,分别是兽类、飞禽类、水族类与昆虫类,这些纹样的使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变得理性,并体现出功利性。
牺尊(模仿的是麂子)
西周 陕西考古博物馆藏
↓这就是麂子
写实型动物纹样多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常见的有鸟纹、鹿纹、蛙纹、象纹、蝉纹等。其中,象纹侧重刻画体型粗壮、长鼻下垂的形象特征;鸟纹多描绘长尾鸟型,或头戴花冠的鸟型,这种类型后来发展成为凤纹,流行于西周;鹿纹在塑造时多选择侧面,西周一些青铜器上鹿回首的经典形象十分传神、生动。
鹿方鼎
晚商 中国台湾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鸮卣
晚商 山西博物院藏
这一时期的写实性动物纹样反映出人们在经过彩陶文明后,美术造型能力更强,能通过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绘动物的特征和典型造型。同时,这些动物形象的选择既是对真实生活的再现,又具有族徽、图腾、生殖崇拜等丰富社会意义与文化成因,也为周代几何纹样的盛行奠定了素材基础。
穆公簋盖(凰鸟纹,也可能是孔雀)
西周中期 彭阳县博物馆藏
凤鸟尊(红框处为乌龟纹)
西周 镇江市博物馆藏
蝉纹鼎
晚商 河北博物院藏
几何纹
几何纹样是商周青铜器中重要的装饰纹样,周朝是几何装饰纹样使用的鼎盛时期。几何纹样的出现,说明商周时期人们已能够欣赏抽象造型,具备对几何造型的审美能力,显现出对规律美的追求。青铜器的几何纹饰形制较多,常见的有窃曲纹、乳钉纹、环带纹、弦纹等。
弦纹
弦纹鬲(白色描出处为弦纹)
商代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直棱纹方座簋(白色描出处为直棱纹)
西周中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乳钉纹
方格乳钉纹簋(乳钉纹)
晚商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也包括一些自然气象纹样,此种纹样主要用于表现自然景象,线条刚健,在装饰上多用于主要纹样的配饰或作为器物圈口装饰,常见类型有云雷纹、水涡纹、环带纹等。云雷纹以连续的回旋线条构成,当线条为圆形时为云纹,线条为方形时为雷纹;涡纹是一种近似水涡的几何图案。
云雷纹
云纹铜铙(白色描出处为云纹)商代晚期
1973年宁乡县黄材寨子山三亩地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雷纹鼎(白色描出处为雷纹)
西周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水涡纹
“父乙”夔龙涡纹簋(白色描出处为涡纹)
商末周初 1956年石门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人物形象与画像故事
这两种纹样的展示,是以展示人物为核心,这一方式在青铜器表面装饰的使用,能够让青铜器得到人们的关注。以人物形象为例,其在青铜器表面的使用最初出现于商代,并延续到西周。
人面纹方鼎 商代晚期
1959年宁乡黄材寨子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人物形象具体展示的方式是浅浮雕和线雕,把人物的面部表现展示出来,比如人面方鼎,它是商代的青铜器,在鼎的四面用浮雕的手法雕刻人脸,展示五官,每个部位的展示都非常精确, 或者是把人的全身绘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