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奇迹。然而,曾几何时,一些珍稀物种在黄河流域悄然消失,黄河刀鱼便是其中之一。令人振奋的是,消失 30 年的黄河刀鱼首次现身山东济南!
黄河刀鱼,学名为刀鲚,隶属鲱形目鳀科鲚属,是一种具有典型洄游习性的鱼类。它们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生命周期起始于淡水中的卵孵化,幼鱼在黄河的怀抱中茁壮成长,待发育成熟到一定阶段,便会毅然顺流而下,奔赴渤海区域生长与越冬。回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黄河刀鱼还较为常见,它们在黄河水域中穿梭游弋,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水量骤减,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黄河刀鱼的数量急剧减少,直至逐渐销声匿迹。
在过去,黄河刀鱼曾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渔业的重要支柱,年产量颇为可观。据资料记载,20 世纪 70 年代前,仅黄河口的年产量就在 500 吨以上,从河口上溯至东平湖一段,年产更是超过 1500 吨。它们在黄河水域中穿梭游弋,为沿岸居民带来了丰富的渔获,也成为了当地美食文化的重要代表。每到春季,刀鱼洄游的季节,黄河边便热闹非凡,渔民们纷纷出海捕捞,一网下去,收获满满,那场景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
然而,过度的捕捞使得黄河刀鱼的种群数量迅速减少,尤其是在春季繁殖期的无节制捕捞,对其种群繁衍造成了毁灭性打击。黄河刀鱼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价格也随之攀升,这进一步刺激了渔民的捕捞欲望,形成了恶性循环。据老渔民回忆,曾经一网能捕到上百斤甚至千斤的黄河刀鱼,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捕获量急剧下降,到后来,出海一整天也难觅其踪。
除了过度捕捞,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也给黄河刀鱼带来了灭顶之灾。黄河上游修建的水库和拦河坝阻断了刀鱼的洄游通道,使其无法到达上游产卵地,水库的蓄水和放水改变了黄河的水文条件,也影响了刀鱼繁殖所需的环境。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恶化,使得黄河刀鱼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被破坏。黄河多次断流现象更是加剧了这一困境,从 1972 年至 1999 年的 28 年间,山东境内的黄河下游就出现了 21 次断流,其中 1997 年断流时间长达 226 天,黄河口的刀鱼无法洄游到东平湖产卵,鱼群数量因此急剧下降。
诸多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让黄河刀鱼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种群数量锐减,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它们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成为了濒危物种,甚至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
山东,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农业农村厅严格落实禁渔期和禁渔区保护制度,切实加强黄河流域山东段渔业资源保护和修复,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捞行为。2023 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 1.35 万人次,出动执法车 3801 辆次、执法船艇 880 艘次,陆地巡查里程 1.89 万公里,水上巡查 938 公里,有效遏制了 “绝户网”“电毒炸” 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活动。省农业农村厅还与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开展联勤联动和信息共享,联合印发通知部署黄河禁渔执法,不断深化执法合作机制。通过举办全省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黄河禁渔政策,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禁渔氛围。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沿黄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基本掌握了主要河湖排污(水)口的分布状况,初步形成了排污口管理 “一张图”;率先完成 148 个劣五类排污口溯源整治,实行清单化管理,为 “点穴式” 精准治污夯实基础;完成黄河干流全部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整治沿黄区县 444 个入河排污口中的 442 个,整治比例达到 99%。实施入黄支流河道整治,如长清区北大沙河生态及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工后将确保北大沙河入黄河口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完成平阴县东关街(黄河路 - 环秀山庄)、振兴街东段(五岭路 - 黄河路)等路段城乡雨污管网建设,实现棚盖区污水不进河道。
此外,济南还印发《济南市黄河总氮污染控制工作方案》,计划用 3 年时间,实现 “沿线生产生活尾水不直接进入黄河干流”,沿黄区县内所有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黄河干流(济南段)水质稳定达标,总氮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在大气污染治理、土壤及固体废物治理等方面,济南同样不遗余力,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发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不仅如此,山东还积极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例如,山东省近年来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修复、“蓝色海湾” 整治行动等工作,加强海岸线、海洋保护地和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完成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任务,整治修复滨海湿地 4675 公顷。通过这些修复工程,湿地的生态功能逐渐恢复,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黄河刀鱼也从中受益。
济南市也在湿地保护方面持续发力,编制《济南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推动济西、白云湖、玫瑰湖申报国家重要湿地,实施济西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湿地观鸟等活动品牌。这些湿地的保护与建设,为黄河刀鱼提供了更为适宜的栖息和繁衍场所,让它们在消失 30 年后,得以重新回归济南的怀抱。
黄河刀鱼的重现,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谱写的一曲生态赞歌。这一成果得益于多方的不懈努力,是政策、科研、民众环保意识觉醒共同作用的结晶。
政策法规的完善为黄河刀鱼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屏障。如前文所述,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严格落实禁渔期和禁渔区保护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与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禁渔政策的有效实施,让黄河刀鱼在繁殖期能够安心繁衍,种群数量得以休养生息。黄河流域沿线各地政府还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加大对污染排放的管控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刀鱼创造了更为清洁的生存空间。
黄河刀鱼的归来,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馈赠,也是对我们多年保护工作的肯定。黄河这条母亲河重现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奔腾不息,润泽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