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年轻人,社交能力正在退化……

躺倒鸭 2024-11-18 14:28:5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测过自己的MBTI呢?

MBTI,学名迈什么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好长),或许你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职业性格特征测评。

这几年这个测评可是相当流行啊,身边小伙伴逢人就问,你是什么颜色的人啊?绿人、黄人、蓝人、还是紫人?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你问我是什么人?那我当然是……

根据测试,常见的能把人分为两种类型:E人或者I人。

E人指性格外向的人,享受社交,也愿意通过社交汲取能量,很多都是“社牛”(社交NB症),还有些“社交土匪”,外向的让I人害怕。

I人指性格内敛的人,享受独处,在社交中容易电量耗尽,不喜欢和人面对面交流,一般打字和人沟通,大多都是“社恐”(社交恐惧症)。

不过这个测试也不是完全准确的,因为测试是做选择题,但生活没有做选择题那么简单。

就在上周,中国青年报对133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6%的受访者有来电恐惧或迟疑,68.0%的受访者感到自己线下社交能力有所退化。

图片来源:微博@中国青年报

这些人总不见得都变成I人了吧?

只是随着线上社交的广泛普及和社交媒介的快速发展,人们社交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改变。

微信里加的人都快比现实中认识的人多了!群也加了一大堆。

偶尔接到电话还会不自然、不习惯,平时接的最多的就是外卖和快递的电话。

有陌生电话打过来,还会等电话自己挂断,如果再打过来才会接

手机也是常年静音的状态,有时候静音还不够,免打扰也要打开。

这其实是很多年轻人的现状,而且年龄越小越明显。

据报道,科技领域的博主周宏,平时基本在线上与人交流,有陌生来电时会有点抗拒。

他说:“我通常会犹豫要不要接,大多数电话会被我摁掉,少数即便接起来,我也会等对方先开口”。

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赵婧这几年一直有点来电迟疑的情况。

“自从有了微信,我就很少接打电话了。再加上我平时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上课,手机需要保持静音,早就习惯了不被打扰的状态,偶尔有电话打来会不习惯,基本没有马上接起的时候。”

中国青年报

‍‍‍

长期依赖网络和线上交流其实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退化。

平时只要打拼音就行了,真正要写的时候,就容易提笔忘字。

语言之间的通货膨胀也很严重。“宝宝”、“亲爱的”、“家人们”这些词,你以为是用来称呼亲近之人的,其实现在对陌生人也能这么叫。

长期不说话还会导致越来越“不会说话”,口齿表达能力在逐渐衰退,这个博主就深有同感。

图片来源:抖音@陆子野

视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图片来源:抖音评论区(下同)

还有网友表示,讲话讲多了会觉得“很累”。

长期不社交好像确实会带来不少烦恼……线上or线下,这是一个问题。

0 阅读:3

躺倒鸭

简介:最专业有趣的iPhone搞机专家,最大最欢乐的果粉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