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不久前中国刚刚成功研发出一种能在整个太空中定位的“太空雷达”!这是否让我们想起了以前的卫星定位呢?在技术领域,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你可能已经知道了中国的盾构机以3000万元的价格销售的消息,这个价格听起来似乎有些“贱卖”,因为有的国家曾花费高达7亿的价格买下同款盾构机。

让人好奇的是,为何中国的盾构机价格如此之低?实际上,这并非“贱卖”技术,而是中方部以科技普惠为目的“薄利多销”
一、“贱卖”技术?盾构机技术自中国崛起后从未止步
(1)1997年,花巨资买的“二手货”盾构机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仍处于技术实力较弱阶段,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我国开始依赖进口盾构机, 1997年,中国为西康铁路购买了一台二手盾构机,价格高达7.6亿元,虽然买家不想承认,但这确实是“中国盾构机”的“原罪”

(2)2008年,国产盾构机崛起,成功打破技术垄断
时间回到2008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盾构机走出研发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这台盾构机打破了欧美技术封锁,代表着中国盾构机的崛起。 2008年国产盾构机的面世,标志着中国在盾构机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让中国企业也能掌握地下工程施工的命脉。

此后,盾构机的研发也并未止步,从最初的直径3.5米到如今的直径15.93米。每一次的直径提升都是技术的巨大突破。
(3)2022年,世界最大盾构机诞生
2022年,由中国长征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天和号”在上海下线,这台盾构机是当时世界直径最大的盾构机,直径达到15.93米。

二、为何3000万就能买到盾构机,不是“贱卖”,而是“大卖”
价格不高的盾构机为何能占领市场?看完下面的解析你就明白了!
解析⑴:盾构机并非价格低廉,而是成本低、技术普及度高
“薄利多销”是中国实现盾构机价格大降的主要原因,盾构机并非价格低,而是随着国产盾构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技术的普及, 盾构机的生产成本也不断降低,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降低技术成本、普及技术等方式,实现盾构机的价格大幅降低,从而实现“薄利多销”的战略。
而且,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盾构机并不只是一次性的消费品,后续维护和部件更换也会为盾构机制造商带来持续的盈利机会。因此,中国的盾构机制造商并不需要通过一次性高价销售来盈利,相反,出售更多的盾构机才是更合理的商业策略。

解析⑵:国产盾构机已经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中国的盾构机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经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 国内的高铁、地铁建设中所使用的盾构机也大多为国产。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的盾构机制造商并不需要通过一次性高价销售来盈利,相反,出售更多的盾构机才是更合理的商业策略。
相比曾高价出售盾构机的德国企业,如今已经被收购并处于市场萎缩的边缘,中国的盾构机厂商的策略显然更加成功。

三、盾构机“大卖”能否带来丰厚的利润?有迹可循
√盾构机“大卖”有迹可循
中国的盾构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还在价格上采取了“薄利多销”的策略,从而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其他行业也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通过“薄利多销”的策略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

结语:盾构机“贱卖”技术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就像有人说中国的高铁山寨瑞士列车一样的无稽。经过千辛万苦地研发,成功掌握了盾构机的生产技术,如今中国的盾构机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份额,还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盾构机“大卖”带来的不仅是市场份额的提升,还有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为中国的基建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盾构机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得出几点启示:首先,我们应该重视自主创新,注重技术研发,不能只依赖进口;其次,应该注重普及技术,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最后,应该注重市场营销,通过降低成本、普及技术等方式,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

(方向一)更多工程机械领域形成低价高效的市场竞争模式
中国在盾构机领域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未来,我们可能会在更多的工程机械领域形成低价高效的市场竞争模式,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方向二)探索更多属于自主创新的“出口模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探索更多属于自主创新的“出口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方向三)“薄利多销”或许能在其他行业得到应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薄利多销”的策略,通过降低价格、提高质量、增加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客户,提高我们的市场份额,这种策略在其他行业也有可能得到应用。
(方向四)更多收购国际知名制造商,扩大自己的技术影响力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中国企业收购国际知名制造商的案例,通过收购, 我们可以迅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方向五)政府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不可缺少
同时,政府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企业也无法持续的投入技术研发,这也是普通企业难以追赶高科技企业的另一个原因。中国的盾构机产业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也是密不可分的,其他高技术产业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
总之,中国的盾构机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价格低廉并非“贱卖”,而是基于科技普惠的“薄利多销”策略。面对高技术的“原罪”,如今的中国正在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