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却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坚韧。
2018年1月的一个平凡午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72岁的退伍老兵王玉明从午睡中醒来,发现患有老年痴呆的妻子闫宝霞不见了。
就这样一场跨越2万公里的寻妻之旅开始了。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走失事件,却成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寻妻故事。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带着对妻子的思念,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令人动容的人生之路。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古稀老人负重前行?
负重前行的不只是脚步,更是那份沉甸甸的爱与执着。
我不禁想象着这位满头银发的老兵,背着他那个装满回忆的破旧书包,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大地。
书包里那双老伴亲手缝制的鞋子,好似在诉说着他们昔日的点点滴滴。
每一张张贴出去的寻人启事,都仿佛带着他颤抖的手印和滚烫的泪水。
也许你会问一个七旬老人,走了整整7000多公里是什么概念?
那就相当于从北京走到拉萨,再从拉萨走回北京,这般距离足以让年轻人望而生畏。
每天王玉明都要走几十公里,这对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简直是在挑战生命的极限。
夜幕降临时他就将背包里的塑料纸铺在地上,蜷缩着入眠。
饿了就啃两口干馒头充饥,这样的日子我们年轻人怕是一天都受不了。
2万份寻人启事就是2万次希望,也是2万次失望。
然而这位倔强的老兵却从未放弃,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继续找下去。"
老人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天水日报》的记者看到他脚上破烂的鞋子时,当场红了眼眶。
热心的报社为他筹集了4700元,还有不少好心的店主免费提供食宿。
2019年他登上了《等着我》的舞台,那是他最接近希望的一刻。
在镜头前这个坚强的老人终于落泪了,他颤抖着手捧着妻子的照片,目光中满是期待。
虽然节目最终没能帮他找到妻子,但他的故事却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这个背影:一个老人,在广袤的土地上独自前行,寻找着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在外面睡觉反而更容易碰到流浪的人,万一其中有你妈呢?"这是他对儿子说的话,字字重若千斤。
每每看着手中泛黄的照片,王玉明的思绪就会回到那个阳光明媚的年代。
他们的故事要从那件破旧的毛衣说起。
那时的闫宝霞看到年轻的王玉明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毛衣,心疼得不得了。
她攒了整整半年的手套钱,只为给这个素未谋面的战友编织一件新衣。
这一针一线的温暖,让这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度。
他们的婚礼简单得让人心酸,却幸福得让人羡慕。
战友们你一块我两毛地凑了十几块钱,买了两个脸盆、四条毛巾,外加两面镜子和一盆水果糖。
新娘被起哄要唱歌,闫宝霞羞得满脸通红,最后是王玉明手把手教她唱完了《白毛女》。
婚后的日子他们过起了"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王玉明常年在部队,闫宝霞就独自待在河北唐山的娘家,两地分居成了他们的日常。
有一次闫宝霞带着亲手缝制的鞋子千里寻夫,结果扑了个空。
但老天爷都被她的真情打动,让她在返程时偶遇一辆开往丈夫部队的军车。
这一等就是十年,直到1972年王玉明退伍回家。
命运给了他们重重考验,闫宝霞生产时大出血,家徒四壁的他们只能请村里的接生婆。
1976年的那场唐山大地震,差点永远拆散这对夫妻。
当时闫宝霞发现地震了,第一反应不是逃生,而是冲回屋里喊醒还在呼呼大睡的丈夫。
"打什么狼啊?"迷迷糊糊的王玉明还以为妻子在说梦话。
就在闫宝霞拽着丈夫往外跑的瞬间,房梁轰然倒塌她的腿被钉子划出一道深深的伤口。
那道疤痕成了他们相守一生最深情的见证。
后来王玉明在工厂受伤,闫宝霞二话不说,背起箱子带着孩子来照顾他。
为了补贴家用闫宝霞开始卖起了冰棍,一分一分地攒着钱。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在2008年搬进了新房子。
那时候的他们以为苦尽甘来,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了。
谁能想到这才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然而生活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幸福来得快去得更快。
搬进新房后没多久,闫宝霞的记忆就像放电的电池一样,一点点消失了。
起初只是一些小事,比如买了新衣服却总是忘记放在哪里。
做饭时放盐的手总是不受控制,一会儿少得寡淡,一会儿咸得发苦。
王玉明发现妻子的异常,心里"咯噔"一下,立马带她去医院检查。
医生说是脑萎缩,可能会慢慢发展成老年痴呆症。
这个消息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王玉明的心上。
他开始变得格外焦虑,生怕哪一天自己也离开人世,留下妻子无人照料。
为了给老伴一个安稳的未来,他一咬牙掏出了39500元买了最高等级的养老保险。
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但王玉明心里美滋滋的算着账:现在每月能领600元,再过十年就能涨到1000多。
他想着到时候加上儿子的资助,再请个保姆老伴的晚年一定不会太差。
每天给妻子煮饭、洗衣、收拾房间成了他雷打不动的日课。
但是闫宝霞的情况却一天天地变差。
有时候她会突然忘记自己在哪里,茫然地站在街头四处张望。
王玉明只好寸步不离地守着她,生怕一个不注意就找不到人。
2018年1月25日那个普通的下午,闫宝霞望着正准备去休息的丈夫说:"我知道了。"
这句平淡的话谁能想到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最后对话。
当王玉明从午睡中醒来,他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从此寻找成了王玉明生命中唯一的意义。
他的故事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
一些好心的网友把他的故事发到了网上,转发量瞬间破万。
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天水日报》更是发起了爱心募捐。
热心市民自发组织起寻找队伍,和这位老人一起踏遍城市的角角落落。
2019年王玉明站在《等着我》的舞台上,全场观众为他落泪。
他颤颤巍巍地掏出那些年闫宝霞卖冰棍攒下的零钱,一分一角都舍不得花。
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命运似乎又跟他开了个玩笑。
等待的时光太过漫长,他的眼睛紧盯着节目组的大门,直到最后一刻。
虽然没能找到妻子,但他的坚持感动了全国观众。
这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走失老人这个群体,也让更多家庭意识到了这个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的王玉明依然在路上,背包里装着他和闫宝霞的故事。
他说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继续找下去。
也许有一天在某个街角,他会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那时候他一定会对她说:"宝霞,我找了你这么久,可想死你了。"
这不仅是一个老兵寻妻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坚守和信念的传奇。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真爱的模样,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让我们期待这个故事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记住当你在街头遇到迷路的老人时,请伸出援手因为他们背后,都有一个焦急等待的家。
老人常说:"只要你往光明的地方走,我就一定能找到你。"
这份执着的爱意,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温度吗?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