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在江西省赣南于都县有一个中年妇女,指着报纸上关于“陈毅副总理接见外宾”的新闻大喊:我是陈毅元帅的原配妻子,我叫赖月明。周围的人都以为她疯了,都将她的行为当做笑话来看。
全国人民都知道陈毅的妻子叫张茜,两人于1940年结婚,到1959年最大的孩子都17岁了。怎么会有这么个土里土气的原配妻子,而且还在农村种地耕田呢!
直到1969年8月,两名解放军军官敲响了赖月明家的大门,十里八乡的人们才相信了赖月明说了十年的话,的确是真的。
从小叛逆的赖月明参加红军1914年,赖月明于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从小家境一般,但由于父亲在当地也算个官,因此不算特别穷。小时候她上过三年学,加上天生聪慧有灵性,性格上也变得要强而有主见。
1928年她被父亲送到一户富裕人家当童养媳,但受到红军民主、解放、抗争新思想的鼓舞,她逃离了原来的命运轨迹,参加了红军。
起初赖月明被安排在妇改会工作,在这里她工作得非常出色,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并且她越来越坚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一项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
由于表现突出,参军第二年她便被提升职位,又到后来被派遣到瑞金参加深造培训,但由于形势急剧变化,还没有学完全部培训内容,她便又返回到兴国县。
在兴国县赖月明一直在江西省委工作,在岗位上她兢兢业业,努力为红军们准备好充足的后勤物资,赖月明的开朗性格也在工作中结交了不少朋友和革命战友。一次红军主力部队来到兴国县进行休息整顿,省委为了让战士们能好好休息,组织了一场文艺汇演。
当时18岁的赖月明已经对于这类工作很有经验,积极参与其中,与另外一位红军战士一起合唱了一首山歌,情到深处令现场的红军战士们不断鼓掌,成为了当晚汇演的高潮表演。也是在这场演出中,她与陈毅结下了缘分。
与陈毅结为革命夫妻当时陈毅将军任江西军区总司令,他当晚也在汇演现场,赖月明的出现让陈毅眼前一亮,立刻吸引住了他。汇演过后陈毅派人打听赖月明的消息,在李富春、蔡畅夫妇的牵线搭桥下,赖月明了解到了陈毅的心意。
陈毅当年仅31岁,样貌才华样样都有,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总司令,且立下了赫赫战功,红军队伍中非常多女战士对他心生仰慕之情。
赖月明知道陈毅对她的喜欢后,顿时觉得不可思议,能够见到这样一位红军英雄,且能在他面前演出,已经是莫大的荣幸,更何况是能得到他的喜爱。很快在李富春和蔡畅的撮合下,两人结为革命夫妻。
对于陈毅来说,这是他的第二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肖菊英,两人也是结识于红军队伍中,于1930年10月结婚。由于当时局势紧张,陈毅告诉妻子他的行动凶多吉少,如果自己三天还没有回来,让妻子一定要好生保重,并继续革命事业。
三天后陈毅仍然没有回来,但当他回来时却怎么也找不见妻子,寻遍屋里屋外,结果在院子水井里找到了妻子的尸体。有人猜测她是殉情而跳井,有人则说她可能是不慎落入井里。
陈毅面对妻子的离去悲痛万分,随后将精力全部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断了再娶的念头,直到遇见赖月明。
赖月明在婚前就听说了陈毅和前妻的故事,深受感动,毅然决定要嫁给陈毅。两人婚后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但好景不长,1934年红军主力决定要开始长征,时局动荡,夫妻二人也面临着各种可能。
一别两散 物是人非当时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为腿伤不能随军,于是留在原地,赖月明也陪在丈夫身边照顾他。由于蒋介石对红军实施严酷的围剿行动,这使得陈毅的处境十分危急。
他劝说赖月明回到家乡躲起来,不要留在他身边,等到围剿风声过去了,他就会去找她。但赖月明始终不肯,就算是死也要和陈毅在一起。
陈毅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他不想赖月明因他而受到牵连。最终在陈毅的坚持下,赖月明离开了陈毅,这一别夫妻二人再也无缘相见。回到家乡的赖月明因红军身份被父亲藏起来,并放出话来说自己的女儿因反抗改嫁而跳崖自杀。
这样的流言传开了,人们信以为真。陈毅得知这个消息后,悲伤不已并写下《兴国旅社》一诗来纪念赖月明,并在后来派人到兴国县打听她的下落,当地人都说她去世了,陈毅也便不再寻找。
赖月明后来也听说陈毅被抓,流言蜚语说得有模有样,久而久之赖月明也以为陈毅真的牺牲了,就再也没有继续找下去。再后来赖月明和红军方良松结婚,婚后生育了三个儿女。
直到1959年,赖月明才在报纸上看到陈毅的消息,原来他还活着,一时激动的她大喊大叫,街上的人看着她只觉得是个笑话,以为她疯了。但只有她自己清楚,自己没有疯。直到1969年,她才终于等来了陈毅回信,但此时两人已经不可能复合,也终究未能见上一面。
小结:1972年陈毅元帅去世,赖月明听到消息后伤心不已。她将自己与陈毅的故事写成材料上交,直到1985年才辗转交到当妇联主席蔡畅手中,蔡畅读后不禁泪流满面,两人于1988年在北京相见,此时陈毅元帅已经不在人世,故人相聚无言以对,唯有泪千行。
今年是党成立100周年,如今的幸福和平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当时时局动荡,有很多夫妻因革命事业,而妻离子散,永远诀别。如今这盛世他们没有看见,但我们永远会牢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