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旧币摇身变‘天价珍品’,直播间上演‘真钱变戏法’!”近日,某地警方历时数月破获一起特大网络直播诈骗案:男子孙某为首的犯罪团伙通过涂改真币冠字号、伪造“福耳币”“连号币”等所谓“稀有币种”,在各大直播间以拍卖形式售卖。他们利用伪造的鉴定证书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相信这些普通货币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短短两年非法获利超2000万元。看似光鲜的“收藏投资”,实则暗藏犯罪链条,最终91名涉案人员被判刑,1621万元赃款悉数追回。这起案件不仅暴露出网络直播领域的监管漏洞,更折射出收藏品市场暗藏的诈骗陷阱。
作案手段揭秘:从“技术造假”到“剧本营销”的黑色产业链
1. 真币“整容术”:变废为宝的造假工厂孙某团伙以低价收购大量旧版人民币,随后利用高科技裁切设备和化学改色剂对真币进行精细“改造”。例如,通过精密的涂改技术将普通纸币的冠字号替换成稀有数字组合,制造出所谓的“连号币”和“豹子号”等稀缺币种;更有甚者,采用特殊工具在纸币边缘制造“福耳”等错版币特征,并附上伪造的评级证书,将普通纸币伪装成极具价值的“收藏珍品”,以数十倍的高价出售。这一犯罪链条不仅侵犯了货币管理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收藏市场的公信力。
警惕网络收藏陷阱:老刘的“钱币梦碎”警示录“号差一位,价差一倍”——直播间里的“钱币游戏”暗藏玄机“本以为捡到宝,没想到掉进坑!”2023年春节前夕,家住XX市的老刘在直播间的一场竞拍中,以1.8万元高价拍下一张所谓“恐龙号”(7个8连号)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纸币。此后短短一个月,他陆续花费近6万元,收集齐一整套“天价号码”旧版纸币。然而,当内行人指出纸币冠字号疑似人为改动时,老刘才惊觉:这场看似正规的“收藏盛宴”,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专业评级”背后的猫腻为打消买家疑虑,直播间声称所有纸币均附有“专业评级机构”塑封和二维码认证。但警方调查发现:所谓评级证书多为伪造,二维码扫描结果可随意篡改!老刘购买的纸币冠字号虽看似整齐,实则经化学药水浸泡、激光打码等技术处理,肉眼难辨真伪。
收藏品投资本应是文化与财富的传承,但犯罪分子却将其异化为诈骗工具。这起案件提醒我们:面对眼花缭乱的“财富密码”,唯有以知识为盾、以理性为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守住自己的钱袋子。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清朗的收藏生态,让变造币无处藏身,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