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爸爸夜间带娃比例两年上升5%,“丧偶式育儿”变了吗?

悦木Ivy陪娃成长 2023-12-19 15:16:45

《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蓝皮书》就全国范围内0至14岁儿童日间和夜晚的照管情况做了一系列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在白天仅有4%的娃主要照管人为父亲,排在母亲、祖父母带娃数的末端。

你家带娃的分工方式是怎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话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养育的精力成本是刚性的。

娃再小也是一个人,小时候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关注和交流,需要爱。长大了更需要管教和引导。这个成本是刚性的,他牵扯到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未来,节省了这个成本,是要承担后果的。

而且从长远来看,教养工作对于一个家庭整体水准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价值。

然而,带孩子这项工作,又被视为“垃圾工作”。

照顾孩子的付出,本就劳心费神,如果连家务都算上,就更会操劳到脚不沾地了。而这样的付出,却没有任何即时回报。如果全职做这些,甚至会被贴标签为“毫无价值不思进取与社会脱节的蛀虫”,有着巨大的风险。

而在职场上的付出,不仅能够直接转换成可见的报酬、职场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还能够获得很大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因此不难得到一个不能算正确,却能算共识的一个认知:在家庭里的劳动付出是低贱的,在职场上的付出是高贵的。

所以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矛盾问题:一个家庭只要存在养娃这件事,总要负重前行。而这个负重,又是被整个社会所轻看的。

因此,在负重分工问题上,就会矛盾重生。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小单元,只能通过在当下有限的资源中腾挪,去找到一个能凑合着用的最优解。

1、简单粗暴地对妈妈进行道德绑架,心安理得的施行丧偶式育儿。

2、找一个“带娃主力”,其他人当甩手掌柜,把Ta按在地上摩擦。

3、按照经济贡献的大小进行排序,“牺牲”掉贡献小的,以保整个家庭的GDP。

4、一家人每人担一点,分摊这个负重,这个人喘口气的时间,那个人顶上。

5、最地狱的一种是,其他人不管的同时还各种指责带娃带的不好,“害了孩子”。

显然4是最舒服的,但是1、2、3、5模式仍然在大量家庭之中运行着。要知道这里面的因素是复杂交织的,有理性,有情感,有利益,有人性,也有无奈。。。

有人讲,在家里最勤快的那个人,是对脏乱差的容忍程度最低的人。先受不了的那个,干得活就多。其实带娃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码事,只不过这里的筹码却是你一心尖尖上的一块肉。

数据显示,在2018到2020年期间,越来越多的儿童主要由父亲进行照管,尤其是上海市,父亲为夜间主要照管人的比例在两年间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且持续性地高于全国水平。

无论如何这是件好事,这说明近年来年轻一代的男性逐渐提高了承担“带娃”责任的意识; 同时也说明,女性的社会和家庭地位在不断提高。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只要整个社会不能正视养育成本这件事,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说一千道一万,个人认为,作为时代的一粒沙的个人,如果希望生娃,那么在这个世纪难题之下的最优解,就是找一个靠谱的人结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