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红黄一鸣在直播时透露,自己曾联系前男友王思聪,希望其能探望两人传闻中的孩子,却遭对方以一句网络用语“886”(拜拜了)冷拒。这场横跨娱乐、财富与伦理的争议,不仅撕开了豪门秘辛的一角,更将公众视线引向“私生子”话题背后的法律、道德与人性博弈。
黄一鸣与王思聪的纠葛始于2023年。当时有媒体爆料称黄一鸣怀孕,孩子生父疑似王思聪,但双方均未正面回应。此后,黄一鸣多次在直播中暗示“独自抚养孩子不易”,却始终未晒出亲子证明。此次曝光的聊天记录显示,黄一鸣主动发送孩子照片并写道:“宝宝会叫爸爸了,你什么时候来看看?”王思聪仅回复“886”,再无下文。
尽管万达集团及王思聪团队未对此事置评,但网友通过对比孩子出生时间线发现,若传闻属实,王思聪与黄一鸣的关系或存续于其与另一网红慎婕的恋情重叠期,进一步加剧舆论对“豪门情感混乱”的批判。
事件发酵后,社交平台形成两派激烈交锋:
支持黄一鸣派:认为王思聪逃避父亲责任,“886”尽显冷漠,呼吁其承担抚养义务。网友引用《民法典》第1071条“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要求王思聪公开亲子鉴定结果。
质疑黄一鸣派:扒出其过往“蹭流量”行为,如曾公开示爱王思聪却遭无视,猜测此次爆料是为博眼球或索要抚养费。更有评论嘲讽:“万达长孙岂是网红能‘碰瓷’的?”
值得玩味的是,部分法律界人士指出,若黄一鸣无法提供司法认可的亲子关系证明,王思聪有权拒绝回应。而此前王思聪被拍到与母亲林宁现身寺庙,被解读为“豪门求子”心切,与其对黄一鸣孩子的冷淡态度形成戏剧性反差。
王健林家族对“子嗣问题”的敏感早有先例。2016年,王思聪曾公开表态:“结婚可以,生子得签协议。”此次事件背后,或隐藏着万达帝国对血缘继承的严苛把控:
1. 财产防火墙:参考香港豪门“信托基金+婚前协议”模式,非婚生子女难获继承权。
2. 舆论管控:王思聪微博沉寂多年,其团队被指长期监控网络舆情,此次“886”截图流出疑为黄一鸣方反击。
3. 道德困境:即便确认亲子关系,王思聪若仅支付抚养费却拒绝情感投入,仍将面临“生而不养”的伦理拷问。
黄一鸣的举动也被视为网红生态的典型样本:
情感资本化:从恋情曝光到“私生子”疑云,黄一鸣抖音粉丝暴涨300万,直播间打赏金额翻倍。
母职表演:她频繁晒出“单亲妈妈日常”,却被发现孩子穿戴皆奢侈品,被质疑“苦难人设”与真实生活割裂。
法律边缘试探:律师指出,若借“私生子”话题牟利且无法证实亲子关系,可能涉嫌名誉侵权。
当“886”撞上“爸爸去哪儿”,这场看似狗血的八卦,实则是权力、金钱与人性交织的现代寓言。黄一鸣与王思聪的拉锯战中,没有赢家——前者被流量反噬,后者声誉受损,而最无辜的孩子,尚未懂事便被推进公众视野的漩涡。
或许,比追问“孩子生父是谁”更迫切的,是思考如何让成年人的博弈,少一些对生命的轻慢。毕竟,在豪门恩怨与流量游戏的夹缝中,每一个新生命都该被温柔以待,无论TA姓王,还是姓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