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他的遗诏中包含一项令人毛骨悚然的命令,所有未生育的嫔妃和宫女必须为自己殉葬,《明史》详细记载这一残酷过程。
随着殉葬制度的展开,几十名无辜女子被迫走上绝路,在痛苦与恐惧中结束年轻的生命,暴露出对人命的漠视,不禁让人胆颤心惊。
从布衣皇帝到掌控生死的统治者朱元璋出身极贫寒,幼年时家境困苦,几乎无粮果腹。1344年,一场灾难性的旱灾和鼠疫夺走父母和兄弟,只剩下他一人苟延残喘。
为了生存朱元璋投身皇觉寺,当了四年的行脚僧,在寺庙中做些杂役,甚至靠乞讨维生,这段流离失所的生活让他对人世间的艰辛有深刻体会。
作为一个底层百姓,朱元璋很早便目睹元朝末年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土地时常被元军和反叛军蹂躏,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1348年,22岁的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开始军旅生涯。
因作战勇猛且颇具谋略,逐步得到郭子兴的重用,之后便在军中崭露头角,郭子兴去世后他接管这支队伍。
朱元璋深知统一天下需要的不仅是武力,还有治国之策、民心,先后施行许多深得人心的政策,禁止士兵掠夺百姓,推行严明的军纪,起义队伍逐渐壮大。
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击败劲敌陈友谅,在此之后逐步清除其他割据势力,最终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登基后,对内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整顿吏治,对外则严防蒙古余部的反扑,巩固大明的统治基础。
为稳固自己的皇位设立锦衣卫、实行文字狱、严惩贪官污吏,打击任何威胁到皇权的因素。
朱元璋的执政风格极具铁腕,多次大开杀戒清洗功臣和贵族,其中最著名的即为“胡蓝之狱”,前前后后处决数以万计的官员,以防止权臣拥兵自重。
这种极端的清洗行动使得朝廷内部人人自危,也奠定专制统治的基础,即便如此,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却笼罩在深深的恐惧与不安中。
他对身边人逐渐失去了信任,特别是在失去原配马皇后之后,这种猜忌愈发明显,心境变得愈发阴郁,担忧自己的帝国在去世后走向衰落。
这种对权力的极度控制欲,让他采取极端的措施来确保自己的影响力,即便是在死后也要继续掌控一切。
重启殉葬制度1398年,年迈的朱元璋自知时日无多,开始考虑自己死后的安排。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复兴早已被废除千年的殉葬制度,临终前特意颁布遗诏,命令后宫中所有未生育的嫔妃和部分宫女为他陪葬。
这一命令引发后宫内的巨大恐慌,一时间哭声四起,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已经被皇帝的最后一纸遗命所决定。
封建时代,皇帝的话就是至高无上的旨意,那些侍奉皇帝的女子走向悲惨的末路。
殉葬的方法有很多,第一种是上吊而死,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死亡,这些年轻的嫔妃们被要求沐浴净身,换上绣有金丝和龙凤纹样的华贵服饰。
随后坐在大殿中用餐,象征性地吃上一顿“上路饭”,据说这是为死后“上路”做准备。
虽然食物丰盛,但没有人能咽下口中的一粒米饭,恐惧已然压倒了一切,整个大殿沉浸在一片死寂中,只有断断续续的啜泣声回荡其间。
仪式结束后,嫔妃们被带到专门的殉葬房间,房间内陈设简单,只有小床、白绫和香案。
嫔妃站在小床上,脖颈套入白绫中,另一端则高高悬挂在屋梁上,太监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手握着小床的边缘。
太监抽走小床时,白绫迅速绷紧,将她们吊在半空中......死后,她们的尸体被迅速装进棺木,与皇帝的灵柩一同埋入地下。
活埋和坑杀通常适用于那些不愿意自愿赴死的嫔妃,被押送到事先挖好的深坑旁,坑洞被设在朱元璋陵墓的外围,四周很快被泥土掩埋。
坑内的嫔妃们没有食物和水,甚至连呼吸都变得困难,长达数小时的绝望挣扎后,最终因缺氧和饥渴而死,临死之前会遭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
灌水银也是殉葬手段之一,根据历史记载,这种方法被用来对待那些生前深受皇帝宠爱的妃子。
水银是一种极具毒性的金属,有保持容颜不老的功效,殉葬女子被摆放在木桌上,执行者用刀切开头皮将水银从伤口处灌入体内,水银在血管中流淌迅速扩散至全身。
整个过程极为痛苦,虽然麻醉能使她们短暂失去知觉,但水银的冰冷感却使她们在半昏迷中感受到无法描述的苦楚,最终尸体成为“不朽”的陪葬品。
根据《明史》的记载,给朱元璋陪葬的妃子、宫女,死于三尺白绫的居多,那一天南京城皇宫内“哭声震殿阁”。
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朱元璋出殡时十三个城门都有棺材抬出,一方面是为了设置疑塚、反盗墓,另一方面就是人太多,一个城门根本就不够。
这次殉葬的妃嫔与宫女有多少,明朝一些历史学者说出了一个大概数字“四十六妃”、“宫人十数”,也就是说妃嫔加宫女五六十人。
殉葬制度的延续与废除朱元璋死后,殉葬制度并没有因他的去世而终结,明朝初期的几位皇帝几乎都继承了这一残酷的传统。
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等几位皇帝,在去世后都命令自己的后妃为其殉葬。
明成祖朱棣死后,32位嫔妃被迫为其殉葬,这些女子大多是在其统治时期被纳入后宫的佳丽,殉葬的残酷不仅限于嫔妃,也包括许多无辜的宫女。
这些地位低微的宫女,她们的生死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愿,名字不曾被历史记载,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知晓她们的最终归宿,在权力游戏中从始至终都是毫无选择的牺牲品。
所幸明英宗朱祁镇废止该制度,颁布一系列法令,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殉葬行为,所以朱祁镇虽然导致土木堡之变,但整体而言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清朝时期,殉葬制度再度出现,后宫中仍有妃子被要求殉葬,不过数量却大大减少,一直到清朝覆灭这一制度才算是彻底消失。
既然殉葬制度如此残酷,为何妃嫔与宫女不反抗呢?这是因为有利可图。
首先殉葬的妃嫔的地位会得到提升,他们背后的家族也会得到好处,宫女背后的家庭也是如此。如此以来,即使妃嫔与宫女想要反抗,但他们背后的家族会支持吗?很显然是不会的。
反抗没有作用,也没有意义,不反抗却有好处拿,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很多人都知道如何取舍。
总的来说,朱元璋重启殉葬制度让无数年轻的生命陪葬,反映封建统治者对人性尊严的肆意践踏,也是一种古老的陋习,揭示洪武皇帝专制制度下的血腥与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