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问韶山老妇人:毛主席和邓小平谁更好?老妇人如何回答?

双好的是乐 2025-02-06 21:58:3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边上,毛家饭店与之隔塘相望,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毛主席故居后,多数人都会在毛家饭店品尝特色的毛家菜。

然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外国人,甚至是外国记者都很喜欢围着饭店里的一个老人提问。

有一次还有美国记者问了她一个尖锐的问题:“在你心目中,你觉得毛主席和邓小平,谁更好呢?”

这位老人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对于这种送命题她却回答得十分恰到好处:“毛主席让我们翻身做主人,邓小平让我们致富奔小康,你说谁更好?”

这位老人不姓毛,却是毛家饭店的创始人,这究竟有何缘故呢?

韶山媳妇

老人名叫汤瑞仁,照片中她穿着皮夹克,紧身裤、高跟靴子,比村里的姑娘都穿得更加时髦。

汤瑞仁从年轻的时候,就很爱笑,1944年,年仅14的汤瑞仁便从邻村,嫁给了毛主席韶山老家对面的农民毛凯清,因此,也算得上毛主席的老邻居。

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探亲时,汤瑞仁还抱着年幼的儿子来到毛主席家中,和毛主席亲切地交谈着。

毛主席询问了乡亲们如今的近况,还叮嘱乡亲们要认真耕种,争取多给国家上缴粮食,席间便拍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领袖与乡亲》,后来这张照片不仅被各大媒体刊登,还保留在了毛主席故居当中。

而照片中最左侧抱着孩子的妇人,便是年轻时的汤瑞仁。

汤瑞仁虽然是外村嫁来的女子,但却有着和毛家人一模一样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前,她就是村里种地的好手,她还组织成立了互助组,带领着乡亲们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因此还被乡亲们送了一个外号——铁娘子。

创办毛家饭店

1979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全中国,汤瑞仁因此也嗅到了商机,她看着每天前来毛主席故居参观的游客如此之多,但是村里却没有一个像样的饭店。

于是,她寻思着,不如就创办一家以毛家菜式为主题的饭店。汤瑞仁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当年谁家的经济几乎都一个样,没有谁没谁富裕,想要凑钱办一个饭店,启动资金从何而来呢?

汤瑞仁没被现实问题困住,为了凑集启动资金,她花了1.7元钱,买了绿豆和白糖,在家中熬成了绿豆汤,提着篮子在大街小巷叫卖了起来。

当年,干个体户是一个很不体面的职业,像汤瑞仁这种走街串巷叫卖的更是社会底层。可是她顾不得上这些,为了实现把毛家菜推出市场的心愿,她不知道在风里雨里走过了多少巷子,喊得喉咙都嘶哑了。

终于到了1987年,汤瑞仁终于凑齐了启动资金,利用自家老宅子的地理位置优势,稍作装修,摆上韶山特有的四方桌,一个木制的招牌挂在了大门上,招牌上赫然写着“毛家饭店”四个大字。

不忘初心

既然是毛家菜,招牌菜肯定是主打毛主席爱吃的红烧肉、火焙鱼这些菜式,络绎不绝的游客对毛家饭店的菜式赞赏有加,而汤瑞仁便成为了村里面第一位“万元户”。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人们手中的存款越来越多,而前来毛主席故居参观的游客也比改革开放初期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2000年,为了保护毛主席故居以及周边环境,汤瑞仁影响政府的号召,把毛家饭店搬迁到了一公里开外的位置。

搬迁后的毛家饭店规模比原来大了许多倍,装修规格也从一家农家菜馆,变成了一个高端饭店,这样一来,前来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后来,汤瑞仁想到了开设分店,在2008年便创办了毛家饭店集团,短短数年间,300多家毛家饭店遍布全国,同时她还优先安排下岗职工就业,毛家饭店集团一共为2万多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解决了2万多家庭的生计问题。

汤瑞仁也从一位农妇,变成了身价过亿的女老板,但是她始终不忘记自己是毛主席邻居的身份,她坚持不能给毛主席丢人,无论是菜品还是企业经营,都秉持着守法合规。

汤瑞仁除了坚持不弄虚作假,足量纳税外,还热心于公益事业,在几十年间,她资助了7000多位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收养了上百名孤儿。

在她心目中,毛主席和邓小平都一样好,2014年,汤瑞仁还完成了自己毕生梦想,以84岁的高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汤瑞仁已有95岁的高龄,她仍然像年轻时一样,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汤瑞仁

2、 新民晚报:韶山媳妇汤瑞仁的悲欢人生

3、 红网:毛家饭店创始人汤瑞仁:30多年来资助贫困学生7000多人

0 阅读:53

双好的是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