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央妈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给咱们整大活。
近日,央视公开报道了火箭军某部工程兵节日期间连续施工的事迹,从而为我们揭开了战略导弹洞库的神秘面纱。
握草,连这也公开了?
要给央妈点个大大的赞,用另一个视角把我们的核反击能力,展现出来了。
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现代核威慑体系中,确保核力量的生存性是重中之重。
从军事角度来看,导弹洞库的最大价值,在于确保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形成有效的核反击能力。
为此,导弹洞库会通过坚固的山体掩护、大规模加固工程、隐蔽的通道等手段提供防护屏障。
因为山体或岩层本身,具有极高的防护强度,能够有效吸收和抵御核打击产生的冲击波、碎片以及辐射。
一般来说,导弹洞库往往分布在隐蔽性好的山区、平原地下等区域。
没有了生存能力,核弹再多也可能在敌方先发制人的攻击中被“一网打尽”。
有句老话说的好,“活下来才能打出去”。
如果敌方首轮攻击,就瘫痪了我们的核力量,那还谈什么核反击?
除了隐蔽性以外,导弹洞库还会配合铁路、公路或其他快速机动方式,确保导弹可以灵活转移,提高生存概率。
此外,洞库内部还会采取物理隔绝方式阻断电磁干扰,使得敌方难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有效打击。
这种隐蔽性与机动性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攻防体系”,确保了我方战略武器的生存与打击能力。
正因为如此,许多拥核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一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次,央视罕见曝光战略导弹洞库,就是向外传递一种信号。
我们不仅有导弹,也有相当完善和坚固的防护与发射体系。
西方国家看到如此真实画面,估计不得不重新评估潜在的军事风险。
中国目前的核弹头储备量,虽然官方没有公开透露过,只是霸气回复“够用”。
但是根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一项年度调查,中国目前拥有大约410枚核弹头。
而美国那边,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截至2021年1月,美国共有5550枚核弹头,其中1800枚核弹头部署在导弹上或位于有作战部队的基地。
中国一贯主张,不率先使用核武器,发展核武器只是为了保护自身。
因为有剑不用和没剑可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中国的核武器发展遵循“有限威慑”原则,即只要能够对潜在对手形成可靠的核报复威胁,就足以达到威慑的目的。
而“够用”这个词,意味着不追求与美国在核弹头数量上“对等”,而是更注重核力量的有效性和生存能力。
这次,央妈罕见曝光的导弹洞库,就如同我国核力量的“保险柜”,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进行有效的核反击,让潜在对手不敢轻易轻举妄动。
据悉,这些洞库的修建,直接选择花岗岩等坚硬岩石山体进行掏空和深挖。
在浇筑过程中,甚至不仅要掺入混凝土,部分区域还要使用多层钢板,最大程度确保不被钻地弹头等新型武器打穿。
不仅如此,精密的通风系统也保证了洞库内部环境的稳定,为战略导弹的储存和保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过去,西方国家只能通过卫星照片、情报渠道来猜测中国的地下工程规模;
而现在,央妈直接亮出底牌,大大方方公开给外界看。
有时候,真实可见的存在感,往往可以起到超出实际数量和技术水平的威慑作用。
世界大战可以不发生,但我们不能不准备。
现在中国的地下大工程?100-200 米沒有什么困难。
必须检测,确保发挥实效。
曝光41说明51肯定有了,61应该研发完成。[点赞][点赞]
这是战略核地道,修了几十年,几千公里长,四通八达。导弹完全在地下机动。
居然这样说了,我现在告诉那些埋怨地铁工程的,那是核武了,能在那里保命,不读书,真可怕,要相信我的母亲🇨🇳🇨🇳🇨🇳🇨🇳🇨🇳🇨🇳
不战而屈人之兵,甚之甚也。
应该是展现肌肉的时候了,更是走出国门的时候~一雪前耻
我们村里有一个大我一岁的同班姐姐,高中的时候跳级,我高一,她高三跳级高考,第一次没考好,回来复读了,第二年考上了,听她妈说是什么导弹专业,刚开始那几年她们家还回村过年,后来几年不回来,瓦房都倒塌了,现在都好多年也没见过了,我都怀疑她被招安走了[捂脸哭]
是让对我们有敌意的敌人看的。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这样曝光我国的火箭军地下长城一旦战争发生。还有什么生存空间?
这里面的人是不是永远也出不来
这些应该就是用c140水泥建的吧
AAA级机密为什么要爆光?
每个省少了100枚弹头焦虑得睡不着
《号手就位》展示的更全面!
能给你看的就说明有更好的[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