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全书多达一百五十万字,是金庸花费了最多心血打磨的一部作品,也称得上是金庸的巅峰之作,不过即便它有长达五十回的篇幅,也依旧让读者觉得意犹未尽。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这部作品中不止有一位主角,即便三兄弟中的大哥萧峰最终是在平息宋辽纷争后选择自戕,那段誉和虚竹还活得好好的,金庸大可围绕这二位后起之秀展开剧情,毕竟他们还处于当打之年,同时以他们的武学资质来看,他们属实是未来可期。
(段誉、虚竹剧照)
既然如此,金庸为何放着大好的素材不用?尤其是结合“射雕三部曲”中的细节来看,似乎段誉和虚竹是在萧峰死后就匆匆退隐了,这又该如何解释?
一、萧峰之死
原著结尾的“萧峰之死”可以说是让读者大感意外,却也属于是情理之中的事。
说它意外自然是因为“写死主角”这种事在武侠小说中可不常见,说它合理则是因为萧峰确实经受了太多的打击。
从最初他被指出是契丹人的身份,继而遭受群雄的排挤;到错信康敏的谗言,误杀了挚爱阿朱;再至藏经阁大战后,父亲放下仇怨,让他追求的一切变得好似毫无意义;最后是宋辽大战时,以下犯上逼迫辽帝退兵。
(萧峰之死剧照)
这些事加在一起,足以压垮任何一个人,所以与其说萧峰是自戕身亡,倒不如说他是解脱了,这世上已没有值得他牵挂的东西,他的故事是该告一段落了。
可段誉和虚竹的故事却不是如此。
二、退隐的二位强者
根据新修版的设定来看,金庸是将各部作品之间的世界观统一了,别的不说,至少《天龙八部》与“射雕三部曲”是统一的。
比如后来登场于“双雕”中的“南帝”段智兴就是段誉的孙子,包括段誉、段正兴(段誉之子)、段智兴(南帝),都是有历史原型的角色,金庸只是引用了他们的名字,重塑了他们的故事。
而《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三回中,谈及丐帮武功的传承时,则明确提到虚竹的大名:“丐帮神功‘降龙十八掌’,在北宋年间本为二十八掌,当时帮主萧峰武功盖世,却因契丹人身份遭驱除出帮,他去繁就简,将二十八掌减了十掌,成为降龙十八掌,由义弟灵鹫宫虚竹子代传,由此世代传承。”
事实上《天龙八部》中也有相应的设定,金庸在萧峰赴死之前加上了一段他连夜将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传给虚竹的桥段。
书中甚至提到虚竹只用一夜的时间就掌握了这两门神功,并且虚竹传功丐帮少年之后,书中也提到丐帮与灵鹫宫的关系十分密切。
说是:“这少年帮主不负所托,学得神功,又将丐帮整顿得蒸蒸日上,竟尔中兴,丐帮自此便视灵鹫宫为恩人。”
(萧峰、虚竹剧照)
而这就是奇怪的地方,既然丐帮与灵鹫宫走动频繁,为何后世武林却不见灵鹫宫的存在?
此时再用“金庸先写《射雕》,后写《天龙》”来解释就不合适了,毕竟他都已经明确在《射雕》和《倚天》中提到了虚竹的存在,一个客观存在的前辈高人,还有他掌控的强大组织灵鹫宫,怎么就突然消失了?
或许答案很简单,是因为一位“魔头”的崛起,让他们不得不退隐江湖。
三、笑到最后的“魔头”
段誉和虚竹的武功水平本就不俗,甚至顺着原著剧情读下来,老一辈的高手几乎都已不在了。
丁春秋被关在少林寺,段延庆收获了段誉这儿子后便退隐江湖,游坦之死了,慕容复疯了。
(天龙二挂剧照)
还有那“一僧、二挂、三老、四绝”,除了段誉和虚竹这“二挂”之外,其余的不是死了就是皈依佛门了,等于说武林中的顶尖高手就只剩下了段誉和虚竹,他们哥俩就是这武林中的绝代双骄,什么人能让他们惧怕?
答案很简单,正是大宋皇帝赵煦。
赵煦如何算是“魔头”?你且看原著最后一回中,萧峰死后,赵煦的态度。
说是:“镇守雁门关指挥使张将军修下捷表,快马送到汴梁,说道亲率部下将士,血战数日,力敌辽军十余万,幸陛下洪福齐天,朝中大臣指示机宜,众将士用命,格毙辽国统军元帅南院大王萧峰,杀伤辽军数千,辽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宋帝赵煦得表大喜,传旨关边,犒赏三军,自宰相以至枢密使、指挥使以下,均各加官晋爵。赵煦自觉英明神武,远迈太祖、太宗,连日赐宴朝臣,宫中与后妃欢庆。歌功颂德之声,洋洋盈耳,庆祝大捷之表,源源而来。”
武林群雄自然都知道萧峰是大英雄,是因为他的英雄壮举,才让辽帝退兵,保住了宋辽的和平。
可大宋皇帝却只说他是契丹贼人,既然他认定萧峰是恶人,那与萧峰有关的人,自然也都是罪人,如此一来,萧峰的两个结义兄弟的处境就十分危险了。
你可能要说了,他们能生擒辽帝,又怕什么大宋皇帝?
(大宋皇帝剧照)
其实不然,辽帝是御驾亲征,暴露在段誉和虚竹面前,他们自然擒得,可大宋皇帝远在汴梁皇城之人,他们怎奈何得他?
同时金庸也不可能让赵煦死在他们手中,毕竟赵煦是历史人物,其命运不可随意更改,至少在结局上绝不可以是“死在虚竹、段誉手中”。
所以金庸只能让段誉和虚竹退隐,才能化解这一场危机,若无意外,虚竹最终会如同他与萧峰约定的那样,将灵鹫宫改为灵鹫寺,皈依佛门,而段誉则是安心当他的皇帝,不再参与任何江湖之事。
如此一来,一切就说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