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乔芮)“痛痛痛!”4月22日,“宁波女子3个月狂减27斤引发急性炎症被切除胆囊”的话题引起热议。今年30岁的小雨(化名)因痛得全身大汗被送往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急诊,经检查发现,其胆囊内堆积着4颗结石,最大直径达1.2厘米,其中一颗卡在胆囊颈部引发急性炎症。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她引以为傲的“减肥战绩”——3个月减重27斤。
“不要盲目减肥!更不要进行极端的节食减肥!”4月22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王高卿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饮食和胆囊结石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小雨为了快速减重时常不吃早饭,基本上是鸡胸肉和蔬菜沙拉,日均脂肪摄入不足10克,“快速减重人群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比常人高3倍-5倍。”

2025年4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王高卿为患者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最近减肥话题很热,像上述患者这样进行‘过山车式减重’的并非个例,非常容易引发健康风险。”4月22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丁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但公众需要知道的是减重并非‘数字游戏’,一是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减重,二是要学会应用科学的减重方式。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需结合BMI、腰围和体脂率综合判断是否需要减重:首先,身体质量指数(BMI)正常范围为18.5kg/m²~24kg/m²,这部分人群无需减重;24kg/m²~28kg/m²为超重,无合并症建议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干预效果不佳可尽早药物干预;而BMI≥28kg/m²为肥胖,可直接选择药物干预,且仍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其次,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者,属于中心性肥胖,与机体代谢更息息相关,同样需引起重视,也可进行人体成分检测体脂率,男性≥25%,女性≥30%则判断为肥胖,需干预。
“科学减重的核心是“热量缺口+营养均衡+可持续性”,控制总热量的平衡膳食模式是减重的基础。过度的节食是不科学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和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引发厌食症。”丁珍介绍。“在制定减重目标时要量力而行,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按照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0.5kg的速度,在3—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10%”
目前有多种形式的饮食模式均对控制体重有效,如限能量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高蛋白饮食、间断性节食、营养代餐等,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最重要。推荐超重/肥胖患者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根据个性化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采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为主,还可以通过变换运动方式或采用高强度间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