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大奖”含金量非常高,不仅是高校科研水平的象征,更是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一般综合实力较强的985高校,师资力量雄厚,而且拥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因此更容易出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三大奖”的几率也比较高。

不过,每年的国家“三大奖”评选中,总有一些985高校遗憾挂零,今年厦门大学就在其中。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是福建省仅有的两所双一流院校,其中厦门大学还是985,从综合实力上来看,厦门大学远在福州大学之上,而今年福州大学在国家“三大奖”方面扬眉吐气。
福州大学虽然是综合型院校,但特色学科集中在理工科领域,尤其化学是福州大学唯一的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而福州大学的很多重量级科研成果也都与化学有关。

近日,2023年度国家“三大奖”初评名单公布,福州大学承担的《氮化碳光催化》项目斩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主要完成人全部来自福州大学,第一完成人是福州大学副校长王心晨,主要完成人中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原校长付贤智。
王心晨和付贤智都是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中王心晨出生于1975年9月,是福州本地人,他曾担任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院长,2020年3月晋升为福州大学副校长,目前还兼任着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是福州大学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而付贤智院士被誉为中国光催化技术之父,他曾担任福州大学校长长达13年时间,期间也兼任过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23年12月卸任福州大学校长。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不仅是厦门大学的特色学科,也是厦门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此次国家“三大奖”初评名单中,厦门大学的缺席无疑让人感到意外。厦门大学的缺席可能与该校在科研方向和重点领域上的布局有关。在当前国家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成为了评奖的重要标准。厦门大学可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尚未达到国家级别的认可,或者在申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遗憾。

在这份国家“三大奖”初评名单中,福州大学如璀璨的明星,成为福建省唯一荣登榜单的高校。这份荣耀,对于福州大学而言,不仅是一枚熠熠生辉的勋章,更是对其学术实力、科研成果和社会贡献的充分肯定。
相信福州大学会以这份荣誉为骄傲,更以此为动力,继续深耕学术,砥砺前行,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