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IF设计奖,被誉为设计领域的“奥斯卡”,是全球极具声望的设计大奖之一。它与德国的“红点奖”、美国的“IDEA奖”齐名,共同组成世界三大设计奖的荣耀阵营。
近日,2025年IF设计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数据显示此次赛事评委会是从创新性、功能性、美学价值等九大维度对66个国家的近11000件作品进行严苛评选,获奖率不足1%,竞争难度堪比“奥运会”。可见,能在这样的赛事中斩获奖项,不仅是对设计能力的认可,更意味着作品在创新型、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上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而就在这样的国际舞台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24级本科生蔡育佟的设计作品“PTEROSAUR Modular drone”从全球上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2025年iF设计奖。一个本科生的作品能站上这样的领奖台,不禁让人好奇:江南大学的人才培养实力究竟有多硬核?
首先,根据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江南大学设计学学科已经连续三年排名位居全国前3%,属于国内顶尖水平,直观体现了该校设计学在稳定性、综合实力和行业引领性上的显著优势。而这也是为什么该校在设计界一直被冠以“北清华,南江南”的美誉。
得益于全国领先的学科优势,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专业建设在国内同类型院校也属前列。其本科设有6个专业,且除了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属于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外,其他所有设计学类专业均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要知道,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张“硬核通行证”。它不仅意味着这些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的严格认证,还代表着江南大学把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都砸在了这里。如此,学生想不赢在起跑线都难。
同时,参考软科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均为A+层次。其中公共艺术专业位列全国第一,产品设计专业位列全国第二,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位列全国第三。这样的成就,谁看了不说句“有点东西”!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还自有一套“接地气”的方法论。该学院深谙“设计不是闭门造车”,因此将企业真题引入课堂。这种“做中学、学中创”的模式,让学生毕业时不仅带着作品集,更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据显示,学院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入职腾讯、洛可可等头部企业的比例超过40%。就业数量和质量达到了双高态势。
由此可以看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以其全国领先的学科优势、教育部认证的专业实力和”接地气“的人才培养方式,成为了国内设计领域的佼佼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与成长空间,因此小编认为,如此有实力的好专业,值得2025年高考生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