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利用人体冷冻技术冷冻50年的富豪,解冻“复活”了吗?

老烟斗评过去 2024-07-19 11:49:27

一位身价亿万的富豪,躺在充满液氮的“大罐子”里,把自己冷冻50年,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这位富豪,名叫詹姆斯·贝德福德,身患肺癌,1967年,为了活命,竟然把自己冷冻起来,希望50年后,医学发达了能治好他的病。

50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位富豪的究竟有没有成功?他真的醒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神奇的技术。

人体冷冻技术的前世今生

长生不老,这四个字简直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想想看,从古时候那些天天琢磨着炼丹吃药的皇帝,到咱们现在朋友圈里那些转发养生秘诀的叔叔阿姨,哪个不是为了能多活几年?

可任凭你怎么养生,该来的还是会来,谁也逃不过自然规律不是?

但就在大家都快认命的时候,20世纪60年代,一项号称能“死而复生”的黑科技横空出世-人体冷冻技术!

这技术牛在哪儿呢?简单来说,就是把你“冻起来”,等到未来科技发达了,再把你“解冻”,让你活蹦乱跳地迎接新世界!

但是这可不是简单地把人塞进冰箱就完事了。人体复杂多了,要想“冻住时间”,就得玩点高科技。

想要冷冻得在你心跳停止后尽快进行操作,因为时间越久,细胞损伤就越严重。接着,专业团队会用特殊的方式迅速降低你的体温,防止“冰晶”破坏细胞结构,就像给草莓裹上一层保护膜。

然后他们会把人的血液替换成一种特殊的防冻剂,防止血液结冰,再把人体放进一个充满液氮的“大罐子”里,温度低至零下196度,把人体冻成“冰棍”。

到这里就正式成为一名“冷冻人”,静静地等待着未来科技把人体唤醒。

是不是听起来特别像科幻电影里的桥段?但你别说,还真有人敢这么干!

美国首富的“冷冻赌局”

1967年,对于身患肺癌的富豪詹姆斯·贝德福德来说,日子可是不好过,因为他生了重病,马上就要死了。

躺在病床上的贝德福德,可不是那种轻易认命的人。他一边积极配合治疗,一边四处打听有没有什么“偏方”。对于一个坐拥亿万家产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

就在这时,一本名叫《永生的期盼》的书,给了贝德福德绝望的内心。书里描绘了一种叫做“人体冷冻”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像冰棍一样冻起来,等到未来医学发达了再解冻“复活”。

“这…这靠谱吗?”贝德福德虽然心里犯嘀咕,但还是忍不住想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他立马联系上了书的作者助手-罗伯特·尼尔森。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作者尼尔森竟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电工,压根儿就没啥高学历。

但他对人体冷冻技术那叫一个痴迷,愣是靠着自学和钻研,鼓捣出了一套冷冻方案。

“贝德福德先生,您放心,我一定会把您安全地冻起来,等到未来科技发达了,您就能像睡了一觉一样醒过来。”尼尔森拍着胸脯保证道。

贝德福德看着眼前这位“民间科学家”,心里多少有点打鼓,但为了那渺茫的“复活”希望,他还是决定赌一把!

于是贝德福德大手一挥,支付了巨额的冷冻费用,并在遗嘱中明确要求,将自己大部分财产用于冷冻后的维护,并定下了“复活”时间-50年后的2017年。

就这样,贝德福德在各种仪器的包围下,躺进了冰冷的液氮罐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冷冻人”。

谁也不知道,50年后等待他的是新生,还是永恒的沉睡。

但是作为第一个尝试冷冻技术的人,他的这番操作还是给全世界人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很多人觉得原来死亡也不是终点,只要把自己冻起来,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一时间,这项技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大家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像睡美人一样,从冰封中醒来,青春永驻。

一时间各种冷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少身患绝症的富豪也纷纷掏钱,希望用这种方式“续命”。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钱已经不是问题了,能用钱换时间,那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项技术不靠谱,认为这不过是某些人为了敛财编造的谎言。谁也不能保证未来科技真的能让人“复活”,万一解冻失败,或者醒来后变成了“脑子一片空白”的怪物,那可就亏大了。

50年的约定

2017年距离美国富豪詹姆斯·贝德福德躺进冷冻舱,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当初他的约定,让全世界都充满了期待。

但是说好的“复活”大戏并没有如期上演。贝德福德依然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液氮罐里,仿佛时间在他身上按下了暂停键。

为啥解冻就这么难呢?

打个比方,你把一条鱼冻成冰棍,想吃的时候拿出来解冻,虽然鱼肉的口感可能会差一点,但至少还能吃。可人体不一样啊,那可是个精密的仪器,稍微有点差池,就彻底玩完了。

科学家们一研究,发现解冻最大的难题,就是“冰晶”这玩意儿。冷冻的时候,人体细胞里的水分会结成冰晶,就跟冬天窗户上的冰花似的。

这些冰晶会破坏细胞结构,就像一把把小刀,把细胞割得七零八落。

所以解冻的关键,就是得想办法“无损解冻”,既要让冰晶消失,又不能伤到细胞。这就好比要把冰花从窗户上完好无损地取下来,难度系数简直爆表!

除了技术难题,伦理问题也让科学家们头疼不已。

你想啊,就算贝德福德真的“复活”了,那他还是原来的他吗?他的记忆、性格

会不会发生改变?

更让人头疼的是,50年过去了,世界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亲人朋友估计都不在了,那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这项技术一旦成熟,那有钱人岂不是可以无限“续命”了,到时候,社会资源会不会被这些人霸占,贫富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这些问题,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冷冻人”技术为啥不普及

其实这个技术至今没有广泛应用,甚至是没有成功,背后也是有着科学家和很多人的考量。

不单单是因为这门技术操作难度大,在冷冻人体的时候,得找到合适的“防冻剂”。咱们冬天往汽车水箱里加防冻液,就是为了防止水结冰后体积膨胀撑破水箱。

人体也一样,得找到一种能替代血液,并且在超低温下也能保护细胞的液体,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还得控制好冷冻和解冻的速度。冷冻过快,细胞内的水分会形成“冰刀”,把细胞扎得千疮百孔。

解冻过快,又容易造成细胞“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出现问题。

更麻烦的是,大脑这玩意儿太神秘了。我们对意识、记忆的运作机制还知之甚少,怎么保证冷冻后这些东西不会消失?万一“重启”后变成个没有灵魂的躯壳,那可就真的成了“行尸走肉”了。

除了技术难题,还有伦理和社会问题等着我们去面对。

如果“复活”成功,那这个人是算重生还是续命,他的社会身份、财产关系怎么算?一切的一切都是麻烦,在这样的情况下,这门技术想要成功确实不容易。

中国的“冷冻人”

虽然“冷冻人”技术还是个难题,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这个技术保持的期待,在中国也有冷冻人。

2015年对于热爱科幻小说的杜虹来说,现实却比小说更加残酷。身患晚期胰腺癌没有多少活下去的时间。

但是杜虹骨子里那股对未来的渴望,让她不愿轻易放弃。她从自己钟爱的科幻小说中,了解到了一种叫做“人体冷冻”的技术,仿佛抓住了一线生机。

“就像动物冬眠一样,把生命暂时按下暂停键,等到科技进步了,说不定就能重新开始了呢?”杜虹这样想着,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女儿,女儿虽然一开始有些难以接受,但最终还是决定尊重母亲的选择。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愿意尝试!”女儿含着泪,握着杜虹的手说。

在杜虹去世后,女儿联系了美国一家历史悠久的人体冷冻机构,正是当年“冷冻第一人”贝德福德选择的机构。

为了让母亲的“重生”计划顺利进行,女儿支付了12万美元的巨额费用。在专业团队的操作下,杜虹的遗体被小心保存,静静地躺进了冰冷的液氮罐中,等待着未来的“春暖花开”。

同年另一位名叫展文莲的中国女性,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当得知自己身患晚期肺癌时,展文莲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决定死后捐献遗体。

这时丈夫了解到了人体冷冻技术。

“如果能把时间冻结,等到未来医学发达了,是不是就能有机会治好你了?”丈夫紧紧握着展文莲的手,心里暗暗计划着。

展文莲被丈夫的深情感动,她本来就打算捐献遗体,如今有机会“重生”,为什么不试试呢?

于是夫妻二人联系了一家冷冻研究机构,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展文莲接受了全身冷冻手术。

手术过程漫长而复杂,但丈夫始终陪伴在侧,他深信只要能让妻子“复活”,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就这样,两位中国女性,在冰冷的液氮罐中,开启了她们未知的“冬眠”之旅……只是她们和贝德福德一样,至今没有获得新生。

其实这么多年,人类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从古至今就没停过,谁不想多活几年,多看看这个世界呢?

但是生死轮回,自有其规律,强行“逆天改命”,真的好吗?万一未来科技失控,那些“复活”的人,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们真的会开心吗?

当然这些问题现在还太遥远,毕竟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人体冷冻还处于“实验阶段”,能不能成功“复活”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未来,还不如珍惜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毕竟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幸福。

0 阅读:0

老烟斗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