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从2022上半年经营业绩来看,公司成立的第12个年头,对北京汽车来说更像是个教训和低谷。都说12年一个小轮回,对北京汽车而言,也需要思考一下未来。
1、业绩堪忧,对奔驰依赖进一步加重
纵观近5年北京汽车的财报表现,仿佛走上了一年高一年低这种“此起彼伏”的节奏,2022上半年,北京汽车再次进入下跌状态:营收836.79亿元,同比减少7.41%。归属于本公司权益持有人的经营利润(可理解为归母净利润)21.58亿元,同比减少21.75%;毛利185.6亿元,同比减少12.97%。
表面上看,不过是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而已,这对于当下的资本市场和投资人来说似乎是司空见惯。
但要知道,在《汽车K线》所统计的汽车业上市公司当中,截至发稿已经发布2022半年报的17家乘用车整车企业,和北京汽车一样出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时下跌的仅有4家。分别是曾经深受疫情影响的上汽集团、和大众、蔚来“左拥右抱”的江淮汽车,以及让宝马“瞧不上眼”的华晨中国。
糟糕的业绩,让北京汽车的股价从财报发布当天开盘时的2.3港元/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路下跌至1.8港元/股以下。与此同时,其市值更是蒸发30亿港元后,跌至150亿港元以下。其实,投资人们司空见惯的是受疫情影响,汽车业上市公司营收、利润增速放缓,而不是双双出现负增长。特别是与2021年相比,从营收的角度,北京汽车如今已经被东风集团股份超越,在《汽车K线》统计的乘用车板块中,名次滑落至第5名。对北京汽车来说,更为致命的是对奔驰的业绩仍然有着极高的依赖。财报显示,北京奔驰营收814.74亿元,毛利212.1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7.48%、10.95%,均创下近年来历史最严重跌幅。但北京奔驰在北京汽车的收入和毛利占比,却依然分别高达97.36%、114.3%。
与此同时,北京品牌营收连续3年负增长,2022上半年同比下滑5.41%至22.63亿元,在北京汽车整体营收中占比仅为2.7%。毛利亏损连续3年扩大,2022上半年同比增加6.28%,达到了26.53亿元。
2、销量“比惨更惨”,卖得贵所以卖不好?
更让北京汽车头疼的,是高度依赖的北京奔驰不仅营收、毛利下降,而且销量也开始滑坡。
半年报显示,2022上半年,北京奔驰销售26.7万辆,同比下滑15.51%;福建奔驰也有着类似的表现,同比下滑15.75%,销售1.6万辆。更糟糕的是,对于北京汽车各大乘用车整车板块来说,这还算表现好的。作为北京汽车的自主品牌——北京品牌,上半年销量2.2万辆,同比下降21.43%,北京现代更是同比下降51.55%,销量仅为9.4万辆,刚好是上年同期的零头,销量表现可谓“比惨还惨”。
有人说上半年市场环境不好,一系列购车优惠政策多集中在下半年。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北京奔驰累计销售38.14万辆,同比微增0.93%,是北京汽车唯一实现上涨的板块;北京现代累计销量14.43万辆,同比下降40.34%;北京品牌累计销量2.74万辆,同比下降26.42%。
还记得本文在第一部分提到的,北京奔驰、北京品牌2022上半年营收下降吗?北京汽车在半年报中对此解释为两个原因:一是销量下降;二是售价相对较高的车型销量占比提升,抵消了部分销量下降的影响。而财报中没有提到的北京现代,前不久也对外表示将不会再用低价换取市场份额。各大板块全面将产品结构向上升级,这在过去来看的确是件好事,然而对于当下的北京汽车来说,实在显得有些狼狈。
惨淡的业绩、糟糕的销量,让北京汽车半年报发布后股价、市值一路下滑。但下滑的前提,是首先要站在一个相对的高点上。没错,就在北京汽车发布半年报的前一天,小米将与北汽联手造车的传闻甚嚣尘上,直接将北京汽车港股股价推上涨停,当日市值大增20多亿港元。
在公司成立12周年的这一年,截至目前股价唯一一次“超级上涨”,居然不是凭借公司业绩、产品销量喜人,或其他公司官方消息与举措,而是依靠与小米联合造车的传闻,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心酸。
借用北京汽车官方微博在12周年纪念视频中的一段话“一日12时辰,一人12经脉,一轮生肖12年,一个立方体有12条边,一年月亮盈亏12次,对于北京汽车,12是一段奋斗故事和拼搏岁月,更是一次满心期待、笃定前行的崭新出发。”
从业绩表现来看,当下的北京汽车正处于残月当空的夜幕时分,甚至还是“犯太岁”的“本命之年”。
其实,要想“崭新出发”,北京汽车也仍然有着机会。首先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2022上半年终于结束了之前的三连跌,大涨112.66%至90.58亿元,另外还手握258.6亿元的短期与长期银行借款授信。
“12岁,正年轻”,北京汽车官微的这句标题的确充满了朝气,但对于北京汽车来说,年轻的代价似乎有些过于沉重,《汽车K线》曾经在分析同样处于低谷的上汽集团半年报时发现,之所以上汽集团能在上半年腰斩的净利润面前,依然对全年表现充满期待,是因为他们在过热的锂业环境下,对市场保持着相对冷静的判断。
反观“正年轻”的北京汽车,还会重走哪些“年轻人”绕不开的弯路?甚至是否会在北京奔驰身上重演华晨中国与宝马的戏码?
北京汽车,何时才能走出低谷,从“正年轻”成长为“正当年”?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