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的罪恶:杀人如麻,食人如饭,历史课本不敢写的真相

海獭说史 2023-09-07 11:10:53
这个盐商之子,在一户富贵之家出生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子,在父母和亲友的祝福声中呱呱坠地。谁也没有想到,在几十年后的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这个男孩子会成为一个让天子震惧、让百姓苦难、让历史留名的人物。这个男孩子就是黄巢——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从小就享受着优越的生活。他本可以安于富贵,继承父业,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他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志向和抱负。他不满足于做一个平庸的商人,他渴望着在乱世中一展身手,成为一位功名显赫的英雄。

他也是文武双全的好苗子。善骑射,喜任侠,粗通笔墨,少有诗才。

宋朝张端义《贵耳集》中记载:

“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为至,巢信口应以“堪与百花为总首”云云。巢之父怪,欲击之,翁乃令巢再赋一篇试之,巢便以‘飒飒西风满院栽’一篇应之。”

当时黄巢只有五岁,还是虚岁,按实岁算只有四岁。四岁的小孩能做出这样的诗作,不可以不说是奇才,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黄巢一生对菊花情有独钟,以《菊》为题材的诗,他总共写过两首,且都是千古佳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中一首是,《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另外一首是,《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但从诗来看,黄巢还是十分有才学的。成年后,他想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建功立业,殷实的家境也支持着他一路上进。

然而诗词再好,也不能代表科举考试的所有科目,也或者晚唐时期政治已经腐败,科考早已失去了公允之心。反正黄巢总共参加了3次考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不第后赋菊》,正是他第三次落榜后,心情低落,漫步在长安城上,发出的壮志和感慨。

谁曾想,那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凌云之语,后来竟然一语成谶,成了他罪恶的、残忍的写照。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六月,关东大旱,流民失所,天下起义四起。与黄巢临近的王仙芝揭竿而起,群起响应。黄巢内心彭拜壮志激荡,跟随王仙芝一起起义。

起义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6年,朝廷为笼络起义军,向王仙芝下达了“招安令”,一心只为当官的王仙芝一看有不奋斗就能上位的机会,王仙芝降唐。

王仙芝降唐后,原王仙芝领导的起义军,有一半归降黄巢,黄巢收纳后独立作战。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黄巢攻陷郓州,大军一路北上。

878年,黄巢开始自封“冲天大将军”,起年号“王霸”。在当时已拥兵10余万,成为唐军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大军攻入洛阳,后突破潼关,直抵长安。唐僖宗眼见形势危急,率随从逃出长安,长安落入黄巢义军之手。

入驻长安后,黄巢定国号“大齐”,年号改为“金统”。不过当时的李唐江山并未易主,黄巢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一厢情愿。

继位之后的黄巢,如能效仿当年刘邦的“约法三章”,未来天下极有可能归其所有。然而短视的黄巢,身边也没有张良般的谋士,最终让其政权持续的时间不满三年。

另外,他还有更为不耻的行为,不仅忘记了当年的初心,还将其送上了断头台。

一、对百姓残忍相食

黄巢虽然是个读书人,却没有一点人性。他曾经用残忍的手段,将无辜的百姓变成了他的盘中餐。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中有这样的记载:“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这些文字简单而冷酷,却揭露了黄巢的残暴和罪恶。据说,在黄巢军起义期间,他们至少吞噬了30万人的生命。他们还把人肉当作军粮,不分敌我,在战场上屠杀无数。他们的行径让人闻风丧胆、发指骇人。

二、对官员赶尽杀绝

黄巢起义的失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得到官员的支持,反而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清洗,激起了他们的仇恨和反抗。

黄巢占领长安后,他没有尊重这座古都的历史和文化,也没有尊重这座皇城的主人和宾客。他带着他的部下闯入皇宫,肆意屠杀李唐的皇族和贵族,无论男女老幼,无一幸免。他还对后宫的妃嫔和宫女进行了无耻的侮辱和凌虐,让他们遭受了人间地狱的痛苦。他的行为无所不用其极,令人发指。

对长安城内的士族门阀,黄巢同样是大肆杀戮。真心应了当年他写的那句诗“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些士族门阀,占据着绝对的社会资源,甚至连皇帝都要忌惮他们三分。

而黄巢不仅不维系,还死死地将其全部干翻,逼得士族和官员都怀念着李唐王朝,怀念着唐僖宗有朝一日卷土重来。

三、对文化轮番糟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作为读书人的黄巢,竟然视若无睹。

在黄巢率领的起义军中,大多是一些大字不识的平民百姓。这些人对于文化、文学类的东西通常都是抱着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们要的是粮食,是金银,是财宝。

他们攻城掠地中,每次得到书籍或典籍,不是焚烧掉,就是随意丢弃。黄巢攻取长安后,大肆践踏人们百姓与文明文化,尸骨遍野,书籍散落,文明尽失。

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了韦庄那首悲壮的《秦妇吟》:“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终于,在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唐军包围长安。由于物资供应困难,黄巢无奈退出长安。次年(公元884年),在泰山附近的狼虎谷战役中,黄巢军队战败。黄巢自刎而亡。他死后,他的起义军也随之崩溃。他的所谓“大齐”也随之消亡。他留给后人的,只有一段惨烈而可悲的历史。

黄巢虽然是个读书人,却没有对文化有所敬畏。他率领的起义军中大多数都是一些不识字的草民,他们对于书籍和典籍只有一种态度——烧掉或丢掉。他们攻占了长安这座文化之都,却没有保护它的文明和遗产,反而肆意破坏和践踏。他们焚烧了皇宫的珍宝,踏碎了街道的尸骨,散落了书院的典籍,毁灭了长安的文明。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了韦庄那首悲壮的《秦妇吟》:“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黄巢的梦想终究是个泡影。他无法真正成为一位合法的皇帝,也无法真正赢得百姓的拥护。他只是一个暴力的、残忍的、短视的叛乱者,一个给大唐帝国带来灾难和血腥的罪人。他在长安城里只待了不到三年,就被唐军围困和追逐。他带着残余的部队四处逃窜,最后在泰山附近被唐军击败,自刎而亡。他死后,他的起义军也随之崩溃,他的所谓“大齐”也随之消亡。他留给后人的,只有一段惨烈而可悲的历史。

“读者们,你们对于黄巢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呢?你们对于他发起的起义有什么评价呢?如果你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2 阅读:1080
评论列表
  • 2023-09-08 00:13

    作为底层看着他杀的那些人 就觉得莫名振奋 心旷神怡

  • 2023-09-07 18:18

    他就给后人的是一个没有能影响社会的世家大族的国家

  • 2023-09-08 00:19

    黄巢最大的贡献就是几乎杀光了门阀

  • 2023-09-07 23:43

    [呲牙笑] 不就是杀了世家很多人么? 至于让你们这些文化人这么黑他么?

  • 2023-09-08 00:26

    不彻底

海獭说史

简介:“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