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人事变动”谣言背后:郑州需要一个机会

忘间宠物 2022-12-17 18:29:50

12月17日下午,一则关于郑州的“人事变动”的信息,迅速传播。多个自媒体跟进,很多大v也纷纷转发评论。

这则消息是通过一个“个人”发布,里面出现的谬误很多。

比如,任命党内职务,应该先小后大,比如,任命某某为书记,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任命某某为某地委员、常委,最后是书记。免去一个人的党内职务,应该是先小后大,比如,某某卸任书记,应该是某某不再兼任某地书记、常委、委员。

随后,官方媒体对这个消息进行了辟谣,相关自媒体文章已被删除,相关责任人已经立案调查。

这则关于“人事变动”的谣言,在坊间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舆论场对于这件事持积极态度的居多。

很多评论人士认为,这对郑州是一个机会,一个希望,一次翻身仗。

从2021年“720”开始,洪水肆虐、疫情反复、负面舆论不断……郑州在不断落寞的路上一路走到黑。

郑州真的需要一个机会了。

产业还是产业。

2021年7月20日,是郑州的城市之殇,郑州的城运跌落至谷地。

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是郑州城市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辉煌的时刻。

郑州的GDP和人口双双“破万”,“黄河战略”、“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圈”等战略规划,把郑州带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部中心”、“北方第三城”、“国际郑”成为了郑州唾手可得的一张张名片。

那时候的郑州,敢平视武汉,叫板成都,整个城市都散发出一股向上冲的劲头。

然而,在这些繁荣背后却透露着隐忧。

那就是,郑州并没有引以为傲的产业作为支柱和靠山。

看一组数据:

2016年,郑州GDP约8114亿,增速8.4%,房地产占gdp比重34.25%。

2017年,郑州GDP约9130亿,增速8.2%,房地产36.79%。

2018年,郑州GDP约10143亿,增速8.1%,房地产32.12%。

2019年,郑州GDP约11589亿,增速6.5%,房地产28.9%。

2020年,郑州GDP约12003亿,增速3%,房地产占比也将近30%。

根据媒体统计,郑州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一直排在全国前列,2018年排在全国第6,超过武汉和成都,土地财政依赖达到124%,2020年也达到了100%。

郑州土地出让金最多时,一年的土地出让金1300多亿,接近总财政收入的80%。

在房地产最不景气的2021年,郑州的全年土地出让金仍然高达965亿,而2021年,郑州的财政收入仅1200亿。

土地出让金占据财政收入的80%以上。

也就是说,郑州的一产、二产、三产所贡献的财政收入不如土地出让金的四分之一。

郑州没有像样的产业,没了房地产,郑州就像被抽干了血,郑州拿什么跟人比?

提起杭州,大家想到,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吉利、娃哈哈、绿城。

提起深圳,大家想到,腾讯、华为、万科、大疆、平安。

提起武汉,大家想到,东风汽车、武钢、葛洲坝、长江存储、小米、360。

提起西安,大家想到,陕汽、腾讯、华为、三星、比亚迪。

提起郑州,有什么呢?

武汉一个光谷的科技企业,比整个河南省都要多,光电子领域的地位,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半导芯片产业链全国独大。

就连后来者合肥,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半导体全产业链,涵盖研发、设计、代工制造、设备、材料等全环节。产值超过500亿,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5万人。

在这一波信息化工业革命的大浪潮中,郑州没有任何存在感。后来,郑州筹划建立中原科技城,也因为疫情和财政原因,左支右绌,虎头蛇尾。

郑州不仅仅在产业布局上慢人一步,更是在通向未来的最主要的赛道上,缺位了。

郑州还有制造业。

在前一段富士康风波中,“留住富士康”成为了一个很具有争议的话题。

不得不说,郑州确实具有制造业产能搭建的一些先天优势。

首先,郑州具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传统制造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为制造业落户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同时,制造业也为郑州的人口红利转化、就业提供岗位。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郑州离不开富士康”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郑州具有较好的地理区位。郑州地处中原腹心,交通四通发达,又拥有全国第一个成型的“米字型”高铁网。有利于物流的集散。

最后,郑州产业基础薄弱,政策扶持力度高。郑州引进富士康,划了10平方公里的厂区,引进其他企业也给出了不好拒绝的政策扶持。产业弱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招商优势。

富士康落地之后,对于郑州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链有很大的助力,才有了后来的成功引进超聚变、海康威视、新华三、浪潮等行业领军企业,一体推进“芯、屏、网、端、器、用”联动发展,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郑州本土的宇通等汽车产业,让郑州初步有了机械制造产业链基础,才有了后来的比亚迪、上汽的战略布局,为郑州争取中西部制造业和产能中心的地位。

可以看到,郑州就像“小卒过河”一样,一步一步朝前拱。

先天不足,后天要使出十二分的劲,或许才能打成平手。

但是,基础薄弱,积重难返。总体来说,郑州的产业规划还是比较务虚,也没有涌现出头部产业。

近几年,郑州陆续招来了阿里巴巴、华为、比亚迪、海康威等知名企业,但是,项目整体落地情况比较缓慢,并没有给郑州带来较大的变化。

提到郑州,就不得不提,高校和耕地红线。

郑州缺乏高端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郑州没有知名高校。甚至,郑州本土的高校想要发展,也要受到耕地红线的限制。

没有好的学校,就留不住高端人才,缺乏高端人才,就不可能拥有高端产业。

这是一个死循环。

除此之外,没有高校的存在,像国家级实验室确实,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究机构等这些重点科研机构也不可能落地。这就进一步加大了,郑州与别的城市之间的差距。

郑州大量的普通高校,也催生了郑州“小民营企业经济”的蓬勃发展。郑州的这些高校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留在本地就业、创业,他们给郑州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人才保障。

虽然郑州的营商环境比较差,但是,郑州的商业氛围非常浓厚,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长足发展,先后涌现了蜜雪冰城、丹尼斯以及三全、思念等一系列商业品牌。

但是,受到本土化的制约和定位的差异,更多的郑州商业品牌却面临着很难走出去的困境。郑州也很难发展起来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郑州也很难诞生全新的商业模式。

加上这两年,郑州的负面舆情越来越多,被质疑“购买了反向热搜”,导致人口外流,人才出走,很多商业品牌也陆续撤离。

三年前,关于郑州的记忆,我能想到的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郑,米字型高铁,追赶北方第三城。

三年后,关于郑州的记忆,我能想到的是,烂尾楼,银行,红码、铁皮,徒步,成人礼。

保守、陈旧、固步自封的郑州,需要一个告别。

我们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积极、奋发、普惠的郑州。

而郑州,也需要一个机会。

36 阅读:11799
评论列表
  • 疯掉 18
    2022-12-18 01:07

    郑州今年的铁皮产业可能要占GDP好几个点

  • 2022-12-18 09:00

    郑州拥有最好的交通,却没有大厂。。

    罔极无忧 回复:
    粮食
  • 2022-12-18 07:55

    先把房价降到08年之前,再谈留住人才。

  • 2022-12-18 00:15

    期待河南振兴,郑州振兴

  • 2022-12-18 02:19

    郑州人民不想安调走

  • 2022-12-18 03:13

    郑州需要机会

  • 2022-12-18 12:25

    河南很多地方营商环境差,我在焦作深有体会

  • 2022-12-18 07:35

    郑州,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 2022-12-18 07:54

    郑州这几年真的难

  • 2022-12-18 13:51

    应该抓一下营商环境

  • 2022-12-18 07:45

    河南高校教师工资全国最低

  • 2022-12-18 20:04

    你先检查一下你的第一段,再写后面的吧。装逼都翻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