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忒!打住,这可不是痰盂儿。

它叫渣斗,据史学家考证,起源于晋代(公元266-420年),在当时呢,就属于卫生洁具。那时候的渣斗是放置于餐桌上的“小垃圾桶”,吃条鱼、啃个鸡腿儿,专供人们吐鱼刺和盛装小骨头来用。

后来到了唐朝,煮茶饮茶风靡各阶层,渣斗摇身一变,又成了茶器。这时候的渣斗颈口变细,更方便茶与水分离,它也顺理成章的成了盛装茶叶渣滓的器皿。

后至宋代,渣斗越来越盛行,凡大摆宴席时,桌上都一定要放置一个,那时候的人们没想到一人发一个骨碟,不然渣斗怕是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

明清时,随着制瓷工艺越来越成熟,朴实无华的渣斗摇身一变穿上了五彩斑斓的外衣。它再也不是那“遭人唾弃”的小罐罐啦,渣斗登堂入室被放置于床边和几案上,用来盛放细小废弃物品。青花、粉彩等等,漂亮的渣斗,精致到快要不该做一只“垃圾桶”了。


总而言之,这敞口、束颈、鼓腹的小罐子,可不是古代人的痰盂哦。
关注鹿鸣阁,每天增加一点有用的小知识。[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