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基是我国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他一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商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变幻的环境下,刘靖基以卓越的胆识发展了民族工商业,并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杰出代表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刘靖基继续在我党的领导下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他带头参加公私合营,为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贡献了一份力量。刘靖基后来的成就很高,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官至副国级。
刘靖基出生于1902年,江苏常州人。早年时期,刘靖基主要在常州求学,曾在常州局前街小学、靖江高等小学读书,后又进入江苏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读书,毕业之后,刘靖基先后进入上海宝成纱厂、苏州苏纶纱厂担任业务员,从此与纺织工业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刘靖基天资聪颖,精明能干,虽然年纪轻轻,但很快就在纺织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得到行内人士的认同。刘靖基并没有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满足,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他又进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染化系深造,毕业后回到常州老家,成为裕靖纱厂的经理。
很快,刘靖基就等来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1930年,他的同乡刘国钧创办了大成纺织染公司,急需要招股并揽用纺织人才。巧合的是,刘靖基的胞弟刘丕基与刘国钧很熟,并且长期在刘国钧的工厂做事。在弟弟的引荐下,刘靖基与刘国钧达成一致,入股了大成纺织染公司。
在刘靖基与刘国钧的经营下,大成纺织染公司发展很快,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从一个工厂发展为四个工厂,而且注册资金也从5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翻了八倍,这种速度在民族工商业资本的创业过程中是极其罕见的。
然而,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得大成公司的经营变得困难起来,在这之后,刘靖基回到上海,在租界创办了安达纱厂。此后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刘靖基领导安达纱厂在市场夹缝中生存,并逐渐成为上海的三大纱厂之一,同时,刘靖基也成为了民族工商业的杰出代表。
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刘靖基坚定地留在上海,他认真倾听了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阐述,对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信心。在这之后,刘靖基投身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当中,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带头进行公私合营,为推动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之后,刘靖基也受到了冲击,但他意志坚定,不计较个人得失,继续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粉碎“四人帮”之后,刘靖基又担任了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贸易促进会上海分会顾问、中国国际信托公司董事以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期间,刘靖基积极为经济建设献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促进了上海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1984年,82岁的刘靖基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一名副国级干部。晚年的刘靖基主要生活在上海,于1997年因病去世,享年95岁。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靖基的培养下,他的儿子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人才。刘靖基的儿子名叫刘鹤章,曾担任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务,官至副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