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到底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是一帮英雄好汉齐聚梁山,继而惩奸除恶,乃至被朝廷招安,为国效力,扬名立万的故事?
若你这么认为,就错了,故事的大体框架确实是这样大差不差,但你若细品原著就不难发现,这帮“好汉”的形象大多与“英雄”,甚至有的就是典型的恶人,而梁山好汉的关系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般和谐。
(宋江、鲁达剧照)
就拿是否接受招安一事来说,他们甚至都没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有些好汉是明确不想接受招安的,可为何就连鲁智深这种刺头一般的人,也不敢与宋江彻底翻脸?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他到底在怕什么?
一、人人仰慕的及时雨
接受招安是宋江的决定,而说来也是奇怪,若以武功水平而论,宋江别说能让兄弟们服气,他甚至都只能在梁山排名倒数,他打得过的好汉压根就没几个,可偏偏是这么一个草包当了寨主。
凭什么?
自然是凭他的“好名声”。
其实顺着原著读下来就不难发现,宋江这家伙之所以左右逢源,确实是因为他的好名声早已传遍绿林。
比如他在柴进府上遇上武松的时候,他不小心踢了武松的火钳柄,武松以为他是来找茬的,于是抬手就要打他,结果柴进一说他是“及时雨”宋江,武松瞬间没了脾气,只跪地就拜,连连道歉。
后来宋江到了揭阳镇,遇上了穆弘、穆春兄弟这对地头蛇,双方起了冲突,却又被李俊救下。
再有宋江被押送去江州,也一度被戴宗欺负,那戴宗是个典型的污吏,没少盘剥可怜人,可后来得知这黑脸汉是宋江,也上演川剧变脸,成了宋江的迷弟。
而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也是听过宋江的“威名”的,比如这段描述:“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宋江、扈三娘剧照)
不过细心的人应该发现了,鲁智深说这番话是略带着几分不服的,给人一种“人人都说他好,他真有这么好么”的意思。
而上了梁山之后,鲁智深才看清,宋江确实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值得众人佩服。
二、虚情假意的黑三郎
说宋江这人虚伪,应该没有人会反驳。
“忠义”二字就是他在这绿林中的立身之本,但到头来,他却打着忠义的名号害惨了兄弟们,就不说接受招安后战死的那些兄弟了,就说李逵,那黑汉子是宋江身边的忠犬,可最后却是被宋江以毒酒毒死,美其名曰是为了不坏了兄弟们的忠义之名,试问兄弟都被他害死了,那虚名比兄弟的性命还重要?
(李逵剧照)
而鲁智深是个通透之人,他当初在大聚义时就已经有了反对招安的情绪。
在武松和李逵反对宋江招安的说法时,宋江开口责罚了李逵,照理说,此时旁人也不该多说什么了,宋江那举动就是杀鸡儆猴的意思,可鲁智深还是直来直去,有啥说啥。
此时书中便有这么一番对话:“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众皆称谢不已。当日饮酒,终不畅怀。”
鲁智深这话其实已经说得很过分了,他这是要让大家散伙的意思,可见他确实是有心离开梁山了,但宋江只用了一句话就将他说服。
(武松、鲁智深剧照)
其实从表面来看,宋江的那句话并没有多少说服力,但仿佛是给了鲁智深一个台阶下一般,他就不敢再造次了,后来也确实是随宋江一起走南闯北,再无怨言。
为何他都把话说到那份上了,还是没有与宋江翻脸的勇气?
其实你真小看宋江了,这家伙手里的筹码,远非鲁智深等人能抗衡的,而这一点,从当初扈三娘被擒之时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三、宋江与扈三娘
那扈三娘是什么人?是扈家庄的大小姐,而扈家庄则是在梁山三打祝家庄的时候被李逵给屠了。
说白了,扈三娘与梁山这帮人有血海深仇。
这即是奇怪的地方,既然他们是仇人,后来那扈三娘又为何会在被宋江擒下之后,没过多久就被宋江给彻底收服?
宋江把她赐给“矮脚虎”王英的时候,她甚至没有任何反抗的举动,书中只提到一句“两口儿”拜谢了,她怎么还要谢宋江这仇人?
定是宋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可这“情”和“理”在哪?
答案是“在原著第四十二回中”。
原著第四十二回中,宋江就遇上了九天玄女,那玄女赐了他一本《天书》。
此时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宋江听毕,再拜谨受。娘娘法旨道:“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失忘。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在世。”
(扈三娘、宋江剧照)
这即是真相,此时梁山还没大聚义,宋江哪里知道“天机星”是谁?可他偏偏就把天书交给了吴用。
这说明什么?
说明所谓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名都写在了《天书》之上,哪些兄弟要上梁山,都有定数。
宋江给众人排座次时,也是打着“天定”的幌子,试问谁敢违抗天意?哪怕是鲁智深,也不敢呐,他不敢与宋江翻脸,也就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