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施耐庵是否被潘姓的女子伤过,只知道他在写出了潘金莲这毒妇之后,又写了另一位潘姓的恶女,即潘巧云。
其实潘巧云与潘金莲的处境又略有不同。
那潘金莲曾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侍女,那大户对她心怀不轨,她不从,于是便把她白白送给武大郎,武大郎收了那大户的钱财,自然要为那大户“看管”潘金莲,你说潘金莲如何能不厌恨武大郎?她后来做出那些糊涂事,虽是错的,但也是有动机可循的。
(杨雄、潘巧云剧照)
而潘巧云与杨雄这对却让人看不懂,杨雄的形象可比武大郎要光鲜得多,怎么说,他也是个武艺不俗的汉子,潘巧云为何还要背叛他?
或许这事还得从杨雄自己身上找答案,不妨看看为何杨雄娶了潘巧云,却几乎没有夫妻之实。
一、潘巧云的背叛之举
尽管有人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但石秀把潘巧云和裴如海那些事告诉杨雄,却没任何毛病,若是让兄弟稀里糊涂地继续这段婚姻,都指不定这潘巧云会不会如潘金莲那般做出谋害亲夫之事来。
只是人家潘金莲是瞧不上武大郎,同时也是为了逼武大郎休妻,这才与西门庆走到一起,那西门庆不说是个正人君子,至少还是有财有势之人,样貌也远胜于武大郎,潘金莲算是向上择偶。
而潘巧云不同,她找的那情人似乎还不如杨雄呢,毕竟对方只是个和尚,那裴如海可没有任何亮眼的人设,潘巧云怎会爱上她?
甚至还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与那家伙在一起,着实有些令人不解。
二、有名无实的夫妻
有人可能要说了,潘巧云之所以与裴如海勾搭在一起,要怪杨雄那“病关索”的名号。
书中提到杨雄面色蜡黄,仿佛是病了一般,再加上潘巧云临死前说那句“嫁你两年,不如师兄两日”,给人一种杨雄是身体有恙之感。
(潘巧云、杨雄剧照)
其实不然,潘巧云这句台词属于是电视剧中的魔改情节,原著中的她可从未说过这句话。
当石秀要杀她的时候,书中是这么写的:“杨雄手起一刀,挥作两段。那妇人在树上叫道:‘叔叔劝一劝!’石秀道:‘嫂嫂,哥哥自来伏侍你。’杨雄向前,把刀先挖出舌头,一刀便割了,且教那妇人叫不的。杨雄却指着骂道:‘你这贼,我一时间误听不明,险些被你瞒过了!一者坏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为强。我想你这婆娘,心肝五脏怎地生着?我且看一看!’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
你看,从头到尾,潘巧云只是求饶而已,她一个弱女子,哪里敢在持刀的两个壮汉面前说出那般讥讽之语?你真当她想死啊?她可没那骨气。
也就是说,杨雄身体有恙的说法是不成立,原著中的“病关索”中的“病”是使动用法,其实就是与“赛”的用法差不多,是胜过对方,让对方惧怕自己的意思。
但杨雄娶了潘巧云之后,没有夫妻之实,也是事实。
因为潘巧云确实提到过这么一句:“你且不要慌,我已寻思一条计了。我的老公,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我自买了迎儿,教他每日在后门里伺候。若是夜晚老公不在家时,便掇一个香桌儿出来,烧夜香为号,你便入来不妨。只怕五更睡着了,不知省觉。”
(潘巧云、裴如海剧照)
也就是说,杨雄一个月起码有二十天不在家,一回家便倒头就睡,所以潘巧云才会与那裴如海勾搭在一起。
这即是奇怪的地方,潘巧云不说貌若天仙,却也称得上是大美人,杨雄为何不珍惜?
答案或许很简单,书中早有解释。
三、习武之人的顾虑
对于《水浒传》中的习武之人而言,他们其实多半都是不贪恋美色的。
比如晁盖登场时,书中就提到过:“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武松剧照)
若你熟悉金庸武侠小说,金老也在自己的故事中提到过,不少习武之人都是通过保持童子身来提升武艺的。
而在《水浒传》的世界里,也确实有顶尖高手因为破身而沦落为三流炮灰的例子。
那“没羽箭”张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张清初登场时是连打梁山十五名头领,五虎将面对他时也毫无招架之力,他那飞石一出,敌人根本近不得身。
要说鲁智深和武松算是施耐庵着重塑造的好汉了吧?可他们面对张清时的表现,也只能用狼狈来形容。
张清是将鲁智深打得头破血流,武松见兄弟受伤,却也不敢报仇,他能做到的,仅仅只是冒着挨打的风险将鲁智深救走,张清就这么赶跑了鲁智深与武松,这战绩算是相当亮眼了吧?
可张清最后是怎么死的?
独松关一战,他跑去与厉天闰拼枪法,结果技不如人,被厉天闰一枪刺死。
(张清、琼英剧照)
这里不免让人好奇,哥们你的飞石绝技怎么失灵了?可别说没随身带石子,凭你那手法,路上随意捡一颗石子不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
而施耐庵在书末提到琼英为张清生了个儿子,就解开了笔者心中的疑惑,张清那儿子张节多半是在征王庆、方腊的途中怀上的,也就说,兄弟们冲锋陷阵的时候,他和琼英却还有心思谈情说爱,那哪还有心思精进武艺?后来的他会沦为三流炮灰,也就说得通了。
再回到杨雄身上来看,他与潘巧云保持距离,只是有名无实的夫妻,也就不难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