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病逝后,袁世凯儿子送来一副挽联,不愧为大才子

历史实战派 2024-08-02 09:35:27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儿子,可当孙中山病逝后,他送挽联就已经很尴尬了。但他送来的挽联,因为他特殊的身份,并没有让太多人注意。

但在梁羽生看来,这幅挽联有着一定的艺术性,但因为他是袁世凯的儿子,使得人们会错了意,失去了对他该有的艺术评价。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朝鲜人。

袁世凯在年轻的时候出使朝鲜,担任大清驻朝商务代表,帮助朝鲜高宗李熙摆平了不少政治上的事情。

李熙对其感激不尽,便将出身名门的金氏赏赐给了袁世凯。

袁克文出生之后,就被过继给袁世凯宠爱的大姨太沈氏。因为当时的清廷有规定,驻外官员不得娶当地的子女为妻妾。所以,袁世凯只好把儿子过继。

袁克文从小天资聪慧,博闻强记,非常喜欢诗词歌赋、书法古玩,十岁时就能写文章,十六七岁写下的诗句也让人惊叹。可他唯一一点不好的是,对政治不感兴趣,不喜功名,只喜欢在女人堆里玩。

不过袁克文的才华从小出类拔萃,颇受人赏识。

他犹如近代的文人,只喜欢游山玩水,诗词唱和。

除此之外,他还非常喜欢古籍收藏,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钱币。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很高。

袁克文性格直率,为人随和,视金钱为粪土。所以不管是在袁世凯如日中天还是在家道落魄之时,他的性格变化都不大。

他喜欢广交朋友,又乐于助人。在袁世凯落魄时,也有人对他伸出援手,可即便如此,袁克文的身上也有着文人的风骨,他从不愿意接受不义之财,也不愿和人张口借钱。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孙中山去世时,送去了一副挽联,被议论纷纷,也有人说他不怀好意。但如果摒除他的身份,这份挽联也颇具艺术性。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

孙中山为了中国的和平统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北上。可在途中,他旧病复发。他在天津停留了29天后,还是来到北京。

他来京后原本就是抱病,又夜以继日地工作,导致他的病情越来越重。

之后在宋庆龄的陪同下,孙中山从北京饭店转入到协和医院。

当医生把孙中山的腹部切开后,眼前的情况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的肝脏、肠面上都长满了结节,已经没办法进行手术。随后,医生取出了小块的组织作为标本就把伤口缝合了。手术结束后,进行化验后判断是肝癌晚期。

在众人的建议下,孙中山的治疗改为中医治疗。在改用中医调养后,各方面似乎都有了好的起色。可在2月24日,他的病情复发,气息微弱,呼吸急促。

孙中山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无法挽救,或许已经走到了最后。

他立下遗嘱后,清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交代身边的人,希望大家要努力奋斗。下午,他就开始说起了胡话。晚上他把子孙召集到床前,嘱咐他们要听宋庆龄的话。晚上他讲了许多话,多次重复着说道:“和平、奋斗、救中国!”

3月12日凌晨1时30分,孙中山的气息越来越弱,口中仍然继续重复着那句话。9时30分,一代伟人孙中山停止了呼吸。

孙中山去世后,袁克文送上了一幅特别的挽联,引起众人猜测。

挽联写道:埏遂近明帝故陵,自有江南供俎豆;史迁作霸王本纪,不教成败论英雄。

此联意为,中山陵和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很近,自然有不少人供奉祭祀。

而后面的两句才是精彩之处,项羽本不是皇帝,可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了史记。他把孙中山领导革命没能推翻清朝作为比喻,后面的那句“不教成败论英雄”点题。这幅挽联意味深长,符合他是袁世凯儿子的身份。

很多人认为,袁克文此联是在贬低孙中山。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袁克文并不是那么想的。因为他作为一名风流才子,对权力地位并不感兴趣。不过,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许多人忽略了这副挽联的艺术性。

3 阅读: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