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 《张学良评蒋介石:想当皇帝没魄力》人民网
2. 《张学良晚年评价蒋介石:蒋先生不用人才 爱用奴才》中国新闻网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谜团”!
蒋介石拥兵400万,还有美西方的全力支持,为何斗不过缺衣少穿的毛主席呢?

1991年,解除了54年监禁的张学良,罕见“炮轰”蒋介石,直言老蒋“德不配位”失败早已注定。
要知道,就在16年前蒋介石去世时,张学良还将他视为“白粉知己”,甚至还专程书写挽联致敬,为何16年过去,张学良就态度忽变,对于这位老上级张学良又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1990年,张学良结束了长达54年的监禁,彻底恢复了自由身,并在第二年定居美国。
因为同龄人早已凋零殆尽,张学良成为了历史的活化石,刚一落地美国,就有无数记者争相对他采访。
而大家最好奇的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昔日国民政府的副总司令,蒋介石的结拜兄弟,他是怎么看待蒋介石的。

所有人都以为,张学良为避尊者讳,在这个问题上可能会含混其词时,谁成想,憋了半个世纪的他,一改往日恭顺拘谨的态度,对着老蒋全程没有一句好话。
他太失败了,他想做皇帝,但是他没那个本事
突如其来的开炮,让在场众人面面相觑,因为就在短短一年前,张学良的态度还并非如此,对于昔日手下留情,饶自己一命的救命恩人,张学良感激万分,还曾亲切地称其为“白粉知己”!
甚至于,1975年蒋介石去世时,张学良还撰写了一副挽联表达哀思,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怎么短短十几年过去,这种“骨肉之情”就荡然无存呢?
事实上,张学良对老蒋的“不满”,并非是什么秘密,早在56年前他就预言了国民党的失败。
1935年,中央红军走过万里长征的消息,给张学良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在对部下训话时,他曾感慨万千地说,我们都是带兵打仗的人,谁能带兵走过长征,这说明他们都是有理想有主义的人,而我们都是混饭吃罢了。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产生了质疑?他曾几次三番劝诫蒋介石,消灭共产党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背后有人民的支持。

然而,蒋介石对此却压根听不进去,每次张学良犯颜直谏,换来的都是彻头彻尾的批评!
以至于,张学良不得不找共产党人吐露心声,说蒋介石太过于阴毒,自己跟着他一准没有好下场。
而历史也证明了他的判断,1937年,张学良正式开始了自己,长达54年的监禁生涯,尽管丧失了自由,可他依然关注着国内形势的发展。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亲眼目睹了老蒋,从抗日英雄沦为民族罪人的失败后,他将蒋介石的失败,总结为一句话:
那就是蒋先生用人,不用人才爱用奴才,而毛泽东恰恰和他相反

奴才最大的特点,就是听话和哄主子开心,在张学良看来,手握400万国军和英美先进装备的老蒋,之所以连战连败丢城失地,甚至于最终败退台湾。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了三个奴才
那么,张学良所说的这三个奴才是谁?他们又做了一些什么呢?
事实上,张学良这番话并非是信口开河,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的确和老蒋的三个“奴才”爱将有关
首先一个人就是刘峙,作为北伐名将,刘峙一向都有猪将和福将之称,这也让蒋介石对他宠幸有加。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左膀右臂”,真正的本事却是大打折扣,不仅在和日军的战斗中屡屡上演逃脱戏码,在淮海战役中更是不顾大局,为了自己的私盐买卖,活活葬送了30万部队。

第二位便是汤恩伯,相比较于刘峙,他和蒋介石的关系更为密切,不仅是留学日本的同学,在早期北伐中更是立下赫赫战功。
在蒋介石看来,汤恩伯听话好用,是个不折不扣的“忠臣”,可就是这个忠臣,却给他带来了一个大麻烦,因为在河南的胡作非为,老百姓列举出河南四大害,水旱蝗汤,其中这个汤就是汤恩伯,正因如此,老蒋在河南民心尽失。

第三位便是陈诚,相比较于前两位,陈诚最擅长的莫过于搞内斗。
在陈诚受重视的几年中,国军内部土木系和CC系内斗不断,持续不断的放血,也为后期的战场失利埋下伏笔。
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蒋介石身边人都是如此,最后的失败也就不难想象。
或许,这也就是张学良的回答,如此斩钉截铁的关键所在!

好了,今天内容到此结束,如果你想知道内容,欢迎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