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跨界高端大家电,构建全球最大科技生态

慢放SlowDown 2025-03-28 17:22:38

3月20日,追觅在AWE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亮相十余款新品,包括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空气净化器、高速电吹风、擦窗机器人等,追觅用一场“全家桶”式大秀,正式进军智能大家电赛道,向传统家电巨头宣战。

值得关注的是,新品均植入追觅自研的多项突破性技术,如仿生多关节机械手和灵捕AI机械臂2.0。此外2025年2月底,追觅正式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将赋予追觅扫地机更强大的AI能力。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家电从“执行工具”进化为“思考终端”。

例如,追觅扫地机器人搭载全球首创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技术,以及具身智能大模型。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家居杂物整理与立体清洁体验。仿生多关节机械手能在清扫中直接夹取小玩具、袜子等小障碍物,或将其放至指定区域。对于家具缝隙或者墙壁间的狭窄空间等清洁难题,机器人能返回“配件仓”选取合适的工具,完成精准清洁。而X50增强版扫地机器人则具备8cm的卓越越障能力和创新的100℃高温灭菌洗拖布技术,在地面清洁以及自清洁方面提升明显。

“我们不是在做家电,而是在用AI创新思维重构生活空间。”追觅创始人兼CEO俞浩曾经的一句话,道出了新一代科技企业的战略转向,实现“感知-决策-行动”的闭环能力。

当对手还在打磨单一产品的参数时,追觅已构建起“决策-执行-进化”的闭环生态。这并非简单的产品迭代,而是对整个大家电产业链的基因重组。正如特斯拉颠覆汽车行业那般,追觅或将重写家电行业的生存法则。

一跨界:从单品冠军到生态构建者的跃迁

当高端品牌跨界成为降维打击的常规武器,大家电市场也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生态鲶鱼”——追觅。

追觅并非第一次跨界,其创始人俞浩的血液里流淌着创新、颠覆的基因。这位清华极客曾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用技术信仰在无人机领域刻下印记。从“天空战场”转战地面清洁,俞浩的跨界逻辑充满战略智慧:“服务于千家万户,要有一定技术壁垒”。于是追觅的马达从16万转向20万转狂飙,每代产品都成为技术的里程碑。

以扫地机器人为例,追觅近期获得奥维云网“中国高端扫地机器人市场销额行业第一”认证。根据渠道数据显示,追觅扫地机器人在2023-2024两年累计线上监测渠道5000元以上销售额排名第一。

洗地机在高端市场的表现也同样耀眼。奥维云网(AVC)公布了2024年中国线上市场3000元+价位段洗地机品牌市场份额情况,追觅科技以44.7%的零售量份额、41.7%的零售额份额遥遥领先,成为3000元+价位段高端清洁电器赛道里唯一市场份额超过40%的品牌,稳居市场第一。

追觅一直被誉为“扫地机器人领军人”,为何第二次跨界选择智能大家电赛道?

回顾国内家电行业四十载的演进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家电领域壁垒坚固,尽管不断有新玩家涌入市场,但传统的白色家电巨头历经数代更迭,依然“稳坐江山”。

俞浩的答案充满哲学意味:“追觅不赌1%赛道的小概率,只会用N+1的方式做世界经济的99%。很多人因为担心风险投入不碰大业务,结果是大多数人挤入只占了全球经济的1%小业务赛道,而此外还有99%空白。而99%的机会里,人才密度、优秀资金的投入度远远低于那1%拥挤赛道。”

慢放分析追觅进军智能大家电,是精准卡位四大产业趋势:一是消费升级,智能家居市场爆发:在2012年前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波热潮,房价普遍高企。根据行业研究,大家电的换新周期通常为10至12年。基于这一周期,当前市场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换机高峰期。

同时,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家电的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显著提升。CTR于2025年2-3月份进行的专项《AI智能家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超七成用户认可AI显著提升生活品质,近九成家庭计划拥抱全屋智能生态。

此外,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服务及安装费用支出预计同比增长7%,总额超过1250亿元,中国市场增速将高达20%。不仅是家电企业,全屋智能已经是不少大厂眼中的香饽饽,其中小米和华为被消费者最为熟知。

显然,这种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全智能生态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是技术下沉:随着边缘计算芯片成本的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得以集成这一技术,从而实现了设备间的无缝连接和数据交换。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物联网设备在数据处理、响应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智能家居中的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设备,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了更加快速、准确的语音识别和身份验证。此外,边缘计算还降低了对云计算资源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国产替代:中国企业在AIoT领域专利数超越了欧美,这一成就不仅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巨大投入,也体现了中国在AIoT领域的整体实力。

而追觅作为一家在智能化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积累的消费家电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深植于家电领域的基础技术,如高速数字马达、AI智能算法和运动控制技术。这些技术正是AIoT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此,国产替代的背景下,追觅在AIoT领域的专利优势为其进军大家电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四,家电行业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一的价格维度,单一产品的竞争,演变为对供应链效率、用户体验及生态的全方位比拼。这种竞争的本质,是企业对用户需求与粘性的深度挖掘与培育。

就像小米、华为等企业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虽然追觅的生态与小米生态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回望过去十年,当下的追觅与小米生态的崛起历程仍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彼时,小米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住了第一代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从智能手机出发,逐步将触角延伸至电视、空调、照明以及厨房电器等多个领域,成功构建起了庞大的AIoT智能家居生态体系。

慢放还发现,此次新产品发布透露出追觅「三级跳」战略:短期是通过十余款新品革新家庭服务全场景体验;中期是以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等底层核心技术,以及仿生机械手等应用层技术,叠加大模型等AI技术,打造完整的全场景自主决策型家电生态;长期是实现「人-货-场」数据闭环,推动家电由“单一功能设备”向主动服务的“智能生态体”进化,全面接管并优化用户的生活。

从单品冠军到全屋智能生态,追觅不断扩充自身的生态边界,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扩张路径和打法。

随着5G与AIoT等技术碰撞,追觅正在用“生态思维”重构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权力版图。正如特斯拉用超级充电桩网络颠覆汽车产业,追觅的生态雨林战略,正在让中国智造越来越强大。这场战争没有终局,只有进化——而进化,永远属于敢于重构生态的“跨界捕食者”。

二底气:四大核心技术的复利

企业持续进化的终极密码,在于构建一个可裂变的技术底座。

追觅用8年时间从清洁电器杀入全生态战场,其战略支点正是让技术成为“流动的水”——通过四大核心技术模块(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的复利进化,击穿场景边界,实现品牌价值的指数级跃升。

追觅的“技术复利”战略,本质是打造可复用的核心能力模块。其高速数字马达不仅是吸尘器的“心脏”,更是“马达+X”生态的起点:从2018年的V9吸尘器到今年S50系列扫地机器人、X20 PRO旗舰养护吹风机等产品,使用同一套核心技术在不同场景裂变出差异化产品。

技术无界,追觅通过长期研发,沉淀出可复用的核心技术模块,能够像滚雪球一样,产生跨场景、跨品类的生态性复利。截至2024年,追觅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达6379件,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155件。

追觅要让这些核心技术像水一样流动,让更多品类生长出新的可能。例如机械臂技术从扫地机延伸到空调,流体力学从洗地机进化到泳池清洁,技术模块像乐高积木般组合复用。

“技术复利”概念源自金融思维,但追觅将其转化为战略武器。初始技术投入经过迭代优化、跨界融合,产生三大裂变效应:一是成本优化,通过技术共享降低研发边际成本;二是效率跃迁,完善的底层技术储备为新品类开发提供强大赋能。以吹风机产品为例,直接调用现有马达团队的核心技术,复用流体力学团队的研究成果,共享噪音分析团队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使新品研发无需从零开始,大幅提升开发效率,且产品品质有保障;三是市场裂变,单一核心技术可延伸出多个增长极,成功孵化出无线吸尘器、高速吹风机、泳池机器人等系列创新产品,实现技术价值的指数级释放。

彼得·蒂尔曾在《从0到1》中称,“科技不是线性发展,而是指数级爆发。”

市场反馈就是最好的证明,2019年至2023年,追觅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100%。此外,目前追觅科技旗下产品已经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全球线下实体门店入驻已超6000家。截至2025年2月28日,追觅科技全渠道会员总人数已突破1100万人,在全球市场累计服务超过2100万家庭。

追觅此次进军智能大家电市场,是其利用技术复利进行生态重构的一次重要布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场景破壁,例如让冰箱的温控技术与空调的风感控制共享底层算法;其次是体验闭环,通过AI视觉交互实现“人-货-场”数据贯通;最后是产业升级,用技术复利推动家电业从“单一功能设备”向“智能生态体”进化。

追觅的故事证明,真正的技术革命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生态系统的链式反应。当核心技术成为流动的“水”,每个场景都是孕育新物种的“热带雨林”。如同凯文·凯利预言:“未来属于那些能把技术变成生态催化剂的企业。”追觅的技术复利引擎,正在引爆中国智造的发展。

三底色:构建“人才裂变引擎”

技术复利的背后,是追觅精心构建的“人才裂变引擎”。

这家以“要么不做,要么世界第一”为信条的企业,深知稳定且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不可或缺的支撑。

追觅的崛起密码,始于创始人俞浩的“极客基因”。这位清华学霸曾用四旋翼无人机撕开技术口子,如今将“创始人模式”植入企业DNA:一是人才筛选法则,新入职者必须是具有“创始人精神”的“1号员工”,是那些敢于开垦的人,具有从零到一的开创能力。

二是裂变式成长,每个员工都是潜在创始人,鼓励内部创业,开创新区域、新赛道、新高度。而不是一个保守的,不会犯错的“正确的人”。这种模式和对人的要求,可以真正尊重并释放优秀人才的潜力。

三是多元碰撞机制,团队由具有工程、制造、互联网和艺术设计等不同背景的人员组成,虽然背景和职能各异,但紧密相连,有利于多元人才的碰撞、创新,构建创新化学反应池。

除了良好的人才机制之外,追觅对抗“机械型组织”的利器,是持续的技术冒险。

要知道,追觅对研发的执着可谓极致,当前在追觅科技的员工队伍中,产品研发与设计人员的比例高达60%,而研发费用更是占据了销售额的7%以上。而大家电领域的研发占比通常为3%~4%,这一比例显得尤为突出,即便是在纯技术型公司中也堪称独树一帜。

正如昔日的Google、今日的DeepSeek所展现的,当一家公司愿意为技术投入巨资,舍得为优秀人才倾注心血,那么它影响世界的步伐将难以阻挡。

对于如此庞大的研发费用,如何合理投入也是一门艺术。对此,追觅有着清晰的规划:坚持“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策略。即将研发费用的三分之一用于现有领域产品的迭代升级,三分之一投入现有领域的产品创新研发,剩余的三分之一则用于新领域的创新探索。

因此,从高速数字马达到智能算法,技术模块如同“基因序列”般复制裂变 ,支撑N个新物种诞生。

追觅的“野心”,是用“人才核反应堆”驱动全球科技生态。当每个员工都成为技术裂变的催化剂,追觅的生态扩张将不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爆发。这场人才驱动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写全球家电业的竞争规则。

0 阅读:0

慢放SlowDown

简介:讲好每一个品牌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