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大姐突发脑卒中离世,医生提醒:冬天再冷,也不要做这4件事

诗槐聊健康 2024-12-14 09:04:54

“妈,这次春节咱们吃点清淡的吧,别再吃那么多油腻的东西了。”女儿小佳一边帮着摆碗筷,一边提醒王大姐。可谁也没想到,55岁的王大姐在一场忙碌的家庭聚餐后,竟然突发脑卒中,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王大姐,55岁,家住北方某小城市,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大姐。她既是一家人的顶梁柱,又是家里的“管家婆”。丈夫在外跑运输,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王大姐平时照顾老人、带孙女,还兼职在超市里做收银员。她每天的日子像上了发条,早起做饭,白天工作,晚上洗衣、整理家务。

虽然她看起来精神十足,但事实上,王大姐的身体已经发出了不少“警报”:她有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体重超标,BMI(体质指数)达到28,属于肥胖范围。平日里,她总觉得“头晕、乏力”,但一想到家里一大堆的事情,便不以为然,甚至连医生开的降压药也没坚持吃。

“来得突然”——发病当天的情境

事情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那天是农历小年,王大姐一大早便开始忙活——杀鸡、蒸肉、炖鱼……厨房里热气腾腾,但窗外却是零下10度的严寒。中午,亲戚们陆续赶到,大家其乐融融地吃饭。饭后,王大姐感觉头有点发沉,但还是坚持着打扫餐桌。

下午四点,王大姐突然倒下了,家人发现她时,她的嘴角已经歪斜,右侧肢体完全无法动弹,甚至连呼喊都听不清楚。慌乱中,家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救护车在寒风中呼啸而至,急诊医生张宇和护士小李立即展开评估。王大姐的情况让张宇医生眉头紧锁:右侧肢体瘫痪、意识模糊、血压高达190/110毫米汞柱。结合症状,初步判断为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

“家属,有没有吃过什么药?她平时高血压控制得怎么样?”张医生问。

王大姐的丈夫摇着头:“药她很少吃,她说自己没事的,头晕的时候就忍着。”

“时间就是大脑!”张医生当即决定将王大姐送往最近的卒中中心,争取黄金抢救时间——4.5小时内溶栓治疗。王大姐被推进急诊CT室,影像结果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已被血栓完全堵塞。

“情况很危急,必须立即进行静脉溶栓。”张医生对家属解释,“但这种治疗可能会有风险,比如颅内出血。不过不做的话,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

家属听后连连点头签字,溶栓药物随即被推注入王大姐体内。然而,由于耽误了时间,加之血栓面积较大,王大姐最终还是没能挺过这一关。

冬天再冷,这4件事千万不要做

王大姐的去世让张医生唏嘘不已。他在整理病例时,特地向家属耐心解释脑卒中的诱因及预防措施。尤其在寒冷的冬天,脑卒中的发生率更高,以下4件事中老年人切勿做:

1.晨起猛然起床

冬天早晨血压波动较大,很多人一大早起身时,会突然感到头晕。这是因为长时间卧床后,猛然站起会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脑供血不足。建议醒后先在床上躺1-2分钟,再慢慢起身。

2.忽视血压控制

脑卒中最大的元凶是高血压。中国卒中学会的数据显示,约77%的脑卒中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尤其是冬天,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并在医生指导下监测血压。

3.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表明,压力过大、情绪波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冬天是春节前后的忙碌时期,很多家庭主妇像王大姐一样长期超负荷运转,这种状态无疑为卒中埋下隐患。

4.暴饮暴食与高盐饮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盐摄入量应低于5克。但很多家庭冬天饮食偏重口味,比如腌制品、火锅、红烧菜等。这些食物不仅容易升高血压,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诱发脑卒中。

什么是脑卒中?早期识别与急救很关键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像王大姐这样的大脑中动脉堵塞,属于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的约85%。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早期识别能显著降低致死率。

张医生特别强调了“FAST原则”,帮助家属们记住脑卒中的典型症状:

F(Face):观察面部是否不对称,嘴角是否歪斜。A(Arm):双臂抬起,是否有一侧无力或无法抬起。S(Speech):说话是否含糊不清或无法表达。T(Time):时间就是大脑,发现异常立即拨打120急救。

脑卒中的饮食与运动建议

王大姐的悲剧让人心痛,但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吸取教训,未病先防。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科学饮食和适量运动是防治脑卒中的关键。

1.健康饮食:脑血管的“保护伞”

饮食是影响脑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以下是国际指南和权威研究支持的饮食建议:

减少盐摄入

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柳叶刀》(The Lancet)的一项研究指出,过量的盐摄入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盐摄入量应低于5克。做菜时,尝试用柠檬、醋或其他天然香料代替盐来增加风味。

增加优质蛋白

瘦肉、鱼、豆类和低脂乳制品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尤其是深海鱼类富含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

选择健康脂肪

用橄榄油、亚麻籽油代替动物油。减少摄入反式脂肪(如饼干、蛋糕中的氢化油),因为这些脂肪会显著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多吃蔬果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至少400克蔬菜和水果。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菠菜)富含叶酸,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减少脑卒中风险。

限制糖分摄入

高糖饮食容易导致肥胖和血糖波动,进而诱发脑卒中。多用天然甜味剂或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柚子)代替含糖零食。

2.冬季适量运动:循序渐进,避免过度

王大姐在寒冷的冬天忙碌操劳,忽视了对身体的呵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运动固然重要,但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选择适合的运动

冬季可以选择舒缓而安全的运动,如快步走、太极拳、瑜伽等。它们不仅能改善血液循环,还能降低压力、改善心肺功能。

注意运动时间

避免在清晨寒冷时运动,选择上午10点或下午2-3点,温度较为适宜。研究表明,极冷或极热的环境会对血管造成额外压力。

避免突发剧烈运动

中老年人不宜进行突然剧烈的运动,比如快速跑步、搬重物等。这类活动容易诱发血压骤升,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坚持运动频率

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即可,过度运动反而适得其反。

心理健康:脑卒中预防的隐形因素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指出,慢性压力和抑郁会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张医生回忆起与王大姐家属的对话:“她平时压力是不是很大?家里家外的事她一个人扛,很容易把身体拖垮。”

心理健康和脑血管健康息息相关,以下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学会适当放松

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不要把所有事情都自己承担。定期进行冥想或深呼吸练习有助于减轻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

参与社区活动、学习新技能(比如书法、园艺)能帮助转移注意力,提高幸福感。

接受专业帮助

如果长期感到焦虑或情绪低落,应主动寻求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的帮助。

家庭预防:为父母筑起“健康防线”

家人是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监护者”。张医生特别强调:“别让父母觉得他们自己能扛过去,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提醒非常重要。”

定期监测血压

给家里购置一台电子血压计,帮助父母养成每天测量血压的习惯。若发现血压波动较大,及时就医。

督促按时服药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不能随意停药或漏服。子女可以帮助父母制定服药提醒表。

教育快速识别卒中

和父母一起学习“FAST原则”,并演练如何拨打急救电话。让父母明白,卒中不能拖,越早送医越好。

王大姐的离世固然令人惋惜,但她的故事却为许多中老年朋友敲响了警钟。张医生最后感叹:“疾病不会挑人,但我们可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对抗它。”他希望每一位50岁以上的读者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认真对待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岁月的磨损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保养让它多用几年。别让忙碌成为忽视健康的理由,也别觉得衰老不可抗拒。关注健康,珍惜每一天,您值得更长久的幸福和陪伴。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