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发展也逐步开始走向正轨,尤其是在对外的抗美援朝战役结束,以及我国内部的五年计划发展后,国内国外一片大好的形式让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开始不断提高,到了1960年之后,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党领导人,尤其是毛主席的伟大领导。
作为领导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传奇人物,毛泽东在国际上的地位自然有目共睹,当时像许多欧洲和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对毛主席更是倾慕已久,到访中国也无非是想见毛主席一面,不过随着主席年纪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繁忙,即使是外国元首领袖可能也见不到主席一面。
然而在我们国家却有这么一个人,建国后他接连被毛主席接见过10次,还被主席写进了文章。
那么这个人是谁?比起他国党魁他又有何特殊之处能让毛主席多次接见呢?
农民王国藩1919年,王国藩出身在河北一户农民家中,家里世世代代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对于王国藩来说,春天夏天种地,秋天收获,把寒冷的冬天熬过,这就是一年最大的期望,而第二年开春则又是看似枯燥乏味的重复耕作。
但在当时那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下,王国藩这个愿望显然还是太过奢侈,无奈之下为讨口饭吃,1938年时他投身了八路军,3年后正式成为共产党党员。
只不过和大多数上战场打仗的党员战士不同,王国藩的“优点”更多的体现在了农业上。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候,王国藩的这点技能显然派不上大用场,一方面部队来回转移,根本没有绝对长期的根据地。
另一方面当时政权不稳,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打仗夺地盘上。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国家迫切需要发展时,王国藩的优势这才开始显现出来。
当时摆在我党面前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百姓的吃饭,虽然打倒了地主,打跑了反动派,土地重新给了农民,但是这几年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让农民叫苦不迭,尤其一场水灾把粮食全都毁坏,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呢。
国家花了大价钱支持农村产业建设,乡里的百姓也对前途十分茫然,王国藩召集了村里23个贫困户开了个小会:“国家有困难,我们得自己想办法,信得过我的跟着我干。”
王国藩就这么在乡里乡亲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他们一起成立了合作社。
但万事开头难,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家里大都穷得揭不开锅,为了保证“穷棒子社”的正常运转,王国藩不得已把四分之一的使用权出让给别人换来启动资金。
按照王国藩的话来说:“穷棒子社”里的人除了穷,别的什么都有,要力气有力气,要心劲有心劲。
为了赚取使用资金,合作社里的19个壮劳力徒步30里地到了深山老林中,砍了上万斤柴换取了400多元现金。
当时运送柴木十分困难,壮劳力们索性就拿出家里的运粮车一趟趟搬,也正是用心血力气换来的这钱为合作社购买了车、犁耙、牲畜、种子等,才帮助西铺村解决了生产难题。
仅仅1年的时间,西铺村就从前一年吃不上饭的特别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粮食亩产超过100公斤,每户年底能分到近200元的富裕村,而合作社的成员也从23户增加到了80多户,这也足以证明王国藩的远见卓识和出众能力。
劳动模范王国藩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身体力行的工作态度带领全村人民重新过上了好日子,而王国藩的这一番经历也从西铺村传到了周边乡镇,有关于王国藩的经历也被渲染的更加富有传奇色彩,而属于他个人的荣誉这才刚刚开始。
当时在成立合作社之前,西铺村每年需要向国家上缴公粮二十万斤,更不用说其他零零碎碎的救济应急物品了,村里的村民辛苦一年到头除了交这些公粮,每家每户能剩个几十斤粮食都算好的了。
到了1955年后,合作社的农民们不仅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到年底全村还能积攒下几万斤粮食售卖,卖粮食赚的钱改善村大队经济情况,给贫苦户家里买驴买牛,甚至有的人家还盖起了大瓦房。
王国藩的合作社逐渐声名远扬,最高时竟一度发展到了552户村民加入,比当时许多国家自主成立的合作社还要受欢迎,而王国藩意外成功的事迹也从小小的西铺村传到了中南海。
毛主席听说了西铺村出了个“农民状元”,对这件事情也是十分重视,一开始他对农业局相关领导的报告也有些不相信:“一个没读过书的农民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可是在下基层了解完具体情况后,毛主席在党内和政府的相关会议上多次对王国藩同志的事迹进行表扬,尤其是在看了王国藩的工作报告后,毛主席更是表示要将这种做法推向全国各地参考借鉴,而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农民王国藩摇身一变成了新中国的大红人。
从1957至1969年间,毛主席更是在京10次邀请接见王国藩同志。
要知道当时许多与我国建交的国家领袖来中国提出想见毛主席一面时,秘书和有关负责人都以“主席身体欠佳,公务繁忙”为由婉转拒绝,到了后期主席每年接见的外宾更是被严格控制在12人以内,而王国藩则平均每年都能见到主席一面,这也能看出中央对王国藩合作社所做出的贡献有多么重视了。
1957年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王国藩成为了中国史上首个获得“劳动模范奖章”的人,当时给王国藩颁奖的人也正是后来多次接见他的毛主席,甚至在主席的自叙书中,也曾多次出现王国藩的名字,这份独特的记忆也一直埋藏在王国藩内心之中。
属于王国藩的新挑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王国藩的知名度在中国范围内愈加响亮,1959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多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乡村农业发展和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当时王国藩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观,但是先前不知道具体行程安排的王国藩颇有些不好意思,只因为他觉得自己穿着一件种地干活的衣服和草鞋,有失庄重和严肃。
周总理看到迟迟不肯登上城楼的王国藩却说:“你是代表千万万农民来的,不穿这样应该怎么穿?”这才打消了王国藩的各种顾虑。
除此之外,毛主席和周总理还多次以个人名义将王国藩邀请到家,一直以来无辣不欢的毛主席在得知出身北方的王国藩吃不了辣时,还特意下厨做了一道苦瓜炒肉招待他。
1967年,王国藩开始走上领导岗位,在各地发光发热,不过当时全国的发展虽然欣欣向荣,但是各地仍有许多浮夸之风的盛行,有干部向他汇报一亩地可以产一百万斤白薯,气的好脾气的王国藩当场训斥:“你种过地吗?你知道一百万斤粮食有多少吗?”
凭借着朴实无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王国藩得到了越来越多基层干部和工农百姓的喜爱和支持。
1969年4月,在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王国藩被提名为中央委员,并在此后得到了连任,而面对毛主席和群众的信任,王国藩也是多次表示:“要发扬穷棒子合作社的精神,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虽然日子越过越好,王国藩却没忘了初心使命,每次人们见到他都是一副普通农民的装扮模样,根本看不出一点干部的派头和样子,这也让他多年来保持着一定的群众基础。
到了1970年后,在时代的那场运动风波影响下,王国藩也遭受到了牵连和波及,只注重经济影响的他也做出了一些欠考虑的工作举动,给他当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最后也被革除职务回家务农。
而在1976年风波过后,党中央对王国藩等人的过往进行了政治审查,最后重新认定为不具有主观错误意愿,不予追究,不过在党内的职务王国藩也彻底卸任。
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彼时的中国在经历了一场社会主义跃迁式的腾飞后,王国藩所主张的合作社模式已经不在适用于当下发展,灵活聪明的他也带领着当地百姓兴建起了织布厂、汽车厂等行业,又带领着西铺村又乘上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春风。
结语:王国藩的一生起起伏伏,但是对于他所热爱的工作,他却从来没有半分懈怠。
在二十一世纪前后,王国藩依然活跃的出现在各地集团和农业改革发展中,不过身体力行的他却从未收取半分报酬,这份奉献工作的精神和毅力也值得敬佩。
史料来源:[1]杜丽荣.王国藩:“穷棒子社”的带头人[J].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