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将军的全家福,百岁高龄听闻儿子去世的噩耗,60天后与世长辞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8-13 18:26:34

这是一张珍贵的全家福,照片的主人公是张震将军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的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在张震漫长且艰苦的革命征程中,这张全家福始终陪伴着他,带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信念。

2015年7月3日,当张震再度拿起这张全家福时,内心里却满是悲怆,就在刚刚,他接到了四子张宁阳不幸因病去世的噩耗,睹物思人,怎不叫人肝肠寸断?

因为太过悲伤,再加上年事已高,60天以后,张震将军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回顾张震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战功卓著,而更为惊奇的是,他的五个子女也都是个个成才,甚至出现了父子同为上将的罕见成就,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张震将军的传奇人生吧。

能参善谋

1914年10月,张震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自1930年加入共产党以来,他久征沙场、屡立战功,被部队指战员誉为“能参善谋”的好领导。

1938年,全面抗战开始后,根据党中央总体部署,中共河南省委组建起一支新四军游击支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游击队一路向前,很快即将到达豫东地区。

当这支崭新的新四军部队行至淮阳城东北窦楼村附近时,天色渐晚,彭雪枫等人遂下令扎营休息,准备次日上午继续出发。

次日清晨,部队正准备集合出发,远处忽然传来哨兵的警戒枪声,身为参谋长的张震非常警觉地站起身,登高远望,但见得远方大路之上,一队日军正虎视眈眈地向营地进发,他们中既有骑兵又有汽车,所到之处,尽皆尘土飞扬。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是迎头痛击?还是避其锋芒,彭雪枫询问张震的意见,张震果断地提出要打,要给那些一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敌寇一些颜色看看。

就这样,战斗随即打响,很快敌我双方便形成了对峙状态,一时间难分胜负。

由于这支新四军刚刚成立不久,许多战士还不曾有上阵杀敌的经验,对于突如其来的厮杀感到措手不及,不是拉不动枪栓,就是敌人尚未到跟前便过早地开了枪。

张震见状,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来到前沿阵地,近距离指导战士们作战,他有条不紊地命令战士们就地卧倒,告诫他们敌人不到跟前绝不开枪;他穿越烽火,来到年轻战士身边,亲自示范如何进行机枪扫射。

在张震的引导和指挥之下,战士们逐渐克服了对于初次战斗的恐惧心理,他们越战越勇,很快便消灭了一大片敌人。

战斗酣畅淋漓之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张震早已腿部中弹,可他并没有退缩,一直坚持到指挥完整场战斗。

窦楼村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与此同时也打响了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名号,后来这支游击支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为新四军第四师,张震也以四师参谋长的身份,继续在抗日战场上浴血杀敌。

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张震曾奉命参加了著名的宿北战役。

对于这场山东与华中野战军合编后的第一次协同作战,身为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的张震自然极为重视,他亲自指挥着七十五团战士们英勇阻击了敌整编第十一师一一八旅的轮番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张震觉敏锐地觉察到先破坏掉敌人的防御设施再配以强火力进攻,可以让突击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他果断地向野司提出建议,在得到首肯之后,两支部队协同作战,以更猛烈的火力冲击敌军防御,最终大获全胜。

此后,张震更是凭借着 “凡事参谋,每出妙计”的出色发挥,多次成功完成了党中央交付给他的任务,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卓越功勋。

两授军衔

1949年,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之下,新中国终于成立,在这举国欢庆、百废待兴之时,张震的奋斗步伐仍在继续。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张震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代军长的身份,率部赴朝作战,先后在夏季反击战役、金城进攻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1954年,张震凯旋归国,追求进步的他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在战役系接受了更为科学系统科学的学习,使自己的军事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正是由于张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和赤胆忠心的杰出功绩,在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中,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1975年8月,张震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本着拨乱反正的决心,他带领着广大官兵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后勤部门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

在任职期间,张震还和总后勤部党委一起着力抓好全军的后勤建设,不仅进一步明确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还对后勤体制进行了整编改革,在大家都共同努力下,后勤工作重新焕发了新机。

正是由于张震在后勤工作中所做出的优异表现,1980年1月,党中央对他再度委以重任,任命他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分管作战训练等方面工作,而他也是不负众望,经过缜密研究之后,他提出了全面推进军事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改革方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致力于开创军事工作新局面之中。

1985年3月,由张震牵头,我国第一所国防大学正式建立,而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防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1988年,我国再度恢复军衔制,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这一年的9月14日,在北京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解放军上将军官授衔仪式,张震位列其中,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至此,张震将军成为我军历史上唯一被两次授予军衔的将军,这一骄人业绩足以证明他个人能力的出色以及对党和人民的忠贞。

此时的张震已经年逾古稀,但是身体康健的他仍旧选择奋斗在工作一线, 1993年,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参加主持中央军事委员会日常工作。

面对如此重任,张震始终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全局,积极推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与此同时,他还要求全军继承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

1998年3月,84岁高龄的张震选择退居二线,但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关心军队的发展与进步,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解放军的普通一兵。

将门之家

正式退休以后,为党和人民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张震这才真正意义上地回归了家庭,有了同妻子儿女更多相处的时间和精力。

张震的夫人名叫马龄松,河南洛阳人,同张震相识于革命时期,曾经也是一位杰出的新四军战士,他们夫妻二人携手并肩,风雨同舟数十年,堪称伉俪情深。

马龄松共为张震生育了五个儿女,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些生长于革命战斗时期的孩子,从小便都经受住了重重考验。

为了保持廉政家风,张震很早便跟家人们订下家规,那便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利用他的关系为自己谋私利,不能享受 “特殊照顾”,不许乘坐公家配给他的车辆,不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径。

除了制定下严苛的家规, 张震还让子女们分批回到湖南平江,去登门拜访老红军、老赤卫队员,真正感受红军的传统和作风。

在张震夫妇的精心培育下,五个子女逐渐长大成人,如父母所愿,他们都成长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外人看来,张震一家是名副其实的将门之家:

长子张小阳少将,曾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次子张连阳少将,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三子张海阳上将,曾任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曾在汶川地震救灾工作有着出色表现;四子张宁阳少将,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就连他们唯一的女儿张燕阳,也找了一名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的少将夫婿。

对于子女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张震感到非常欣慰,他将一枚刻有“普通一兵”的印章送给自己的儿女,鼓励他们时刻牢记使命,永远也不要忘记自己就是党和人民的普通一兵。

而孩子们也确实将父亲的嘱托记在了心间, 2014年4月,张连阳赴平江起义纪念馆参观时,有电视台提出采访要求,张连阳说:“不要采访我,把镜头对准老百姓!”

时间来到了2015年7月,再过三个月,百岁老人张震将军即将迎来自己的第101个生日,为了这个重要的日子,家人们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几天以后,一个噩耗袭来,令张震全家都陷入到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7月3日,张震四子张宁阳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5岁。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让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何况张宁阳还是一个如此优秀且对国家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这对于已有百岁高龄的张震老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

在那段时间里,悲伤的情绪笼罩着整个家,张震老人总是会将曾经的那张全家福捏在手里,看了又看,他慢慢地用手指划过照片上儿子张宁阳的脸庞,闭上眼睛,仿佛又看了孩子们小时候的样子,然后一抹老泪悄然滑落。

60天以后,2015年的9月3日,张震将军与世长辞,这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永远地离开了他所深爱的国家和人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震将军和他的儿子张宁阳理应属于前者,英雄已故,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新华网:《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因病逝世 中国再无开国中将》

中国文明网:《张震和他的四个将军儿子》

中国军网:《缅怀丨治军典范张震将军》

央广网:《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之子张宁阳去世 享年65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