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初期,解放军不论是在兵力,还是武器装备上都不足以对抗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但是却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实力的逆转,而能够实现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农耕文明历史的古国,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华夏文明也是这样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就种植水稻的国家就是中国,先民们勤勤恳恳的劳作在土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平凡的日子。
但是,中国的农民却过得十分辛苦,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经济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近代的中国,一直维持着古老的封建地主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却占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约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可耕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二三十。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曾提出过“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但是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不但不施行孙总理的意愿,还反对土地革命。只有中国共产党为了推翻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业生产力,不断地进行尝试,不断地推动土地改革,最后终于在解放战争期间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十分糟糕的,我国当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妨碍工业化的实现,这是近代我国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欺凌的根源所在。
为了适应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要,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放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5月4日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要求各地区放手发动群众,消灭封建剥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土改的实施五四指示发出后,全国各解放区迅速实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东北的土地改革是当时开展得最为迅速的,东北当时的环境比较特殊。近代东北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土地占有情况,和关内也有很大差距。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先后通过“东亚劝业社”和“满洲括殖株式会社”以低价收购和无偿没收等手段大量兼并土地和掠夺土地,并从日本国内大量移民,从事经营。从1931年到1945年,携儿带女到中国东北的日本农民,不下百万人,这些人主要为日军生产进行侵略者战争所需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后来日本人走后,这些土地被一些和当地官员,土匪有关系的地主大规模兼并,伪满时代官员的粮食也都被地主拉到自己家里。
这些地主爱收容破产的农民和关内移民,并将他们长期的奴役下去。这些扛活、劳工、卖工夫的,实际上和农奴没有什么两样,他们长期被束缚在地主富农家里,想升为贫民、佃农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买不起牲畜,没有种子,没有农具,根本就无法进行独立地耕种,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东北野战军派出的土改工作队到达各个地区后,主动访问贫苦群众,启发大家觉悟,让贫苦群众自己起来和地主斗争。地主有土枪,工作队便把乡亲们武装起来,也发给他们土枪土炮,很快各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就开展起来,到1947年2月,全东北共分配土地3160万亩,400多万人分到了土地。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有一个群体表现得最为活跃,那就是妇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下的中国,妇女深受封建制度的摧残,土地改革彻底改善了妇女们的社会地位,激发了广大妇女同志的热情,当时有很多土改工作队是由妇女同志领导的,他们工作起来一点都不比男同志差。
土改对解放战争的影响战争是靠人来打的,但是在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的兵力严重不足,没有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在战争中取胜。我军兵源的补充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将国民党军俘虏兵补充部队,二是从地方农民中招生新战士,而这两方面都和土地改革有很大关系。
还是以东北为例,东北的土地改革大规模进行后,广大农民为了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纷纷参军入伍。很多的翻身农民还组织起了自卫队,到处收缴地主大排的枪支,收集和使用土枪、土炮、地雷、手榴弹,捕捉特务奸细,肃清小股顽匪,为东北的后方根据地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7年7月开始,罗荣桓还抽调一批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老战士为骨干,总部经过地方武装逐步升级的阶段,直接编成独立团,然后动员大批的翻身农民加入部队,这些翻身农民经过短期训练后,即补充主力或者编成新的师,到1948年2月,东北军区就组建了88个独立团共22万人,为之后的大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的士兵和底层军官其实大部分也是贫苦农民出身,他们大部分也都是被国民党军抓壮丁抓来的,他们也是被地主和反动军阀剥削的受害者。当他们得知自己老家分到土地后,也纷纷倒戈
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战争期间,一共有200多万国民党军队起义投降加入解放军,和土地改革有很大的关系。淮海战役初期,中野华野加起来还比国民党军少20万人,但是在战争中,不断地有国民党军加入解放军,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华野上下也支持补充国民党军俘虏。上午俘虏,下午就补充到连队参战。各纵队还通过“边打边提”、“随缺随补”和“火线提拔”等办法,解决了基层干部的缺额,保证了作战的急需。
济南战役的“解放战士”已经是班里的骨干,从黄百韬兵团补充来的俘虏到战役第三阶段时已经有当班长或副排长的了。据四纵统计,到第三阶段时,“我纵连队解放成分已占80%”。开始华野政治部有指示,各纵队根据伤亡情况,缺一补一。到后来各纵队抓住俘虏都不放,几乎全部补充到连队,所以各纵队人数是越打越多,华野从战役开始后的36万人发展到战后的50余万人,这种打法可能是世界战争历史上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