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女大学生驾小米SU7高速遇难智驾系统安全性遭拷问

冷风吹雪 2025-04-02 08:15:41

昨日(4月1日)下午,G45高速某施工路段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一辆白色小米SU7在启用智驾模式时撞击水泥护栏引发爆燃,车内三名赶考公务员的23岁女大学生当场遇难。这起事故将小米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致命10秒:考前谎言与失控的智驾】遇难驾驶员王某的男友张某向记者透露,三人原计划次日参加邻省公务员考试,王某为隐瞒家人自驾出行,谎称已乘坐高铁。根据行车记录仪片段,事发路段因施工撤除了部分隔离栏,地面标线存在新旧重叠。车辆EDR(事故数据记录仪)显示,撞击前10秒系统曾发出“请接管方向盘”警报,但未获响应。王某父亲强调:“女儿驾龄两年,开油车从没出过事,电车才换了半年……”

【小米两度回应:雷军深夜发声“绝不回避”】事故曝光后,#小米智驾致命事故#话题冲上热搜。小米汽车白天通过官方账号表态“正全力配合警方调查”,晚间21:47,雷军个人微博追加回应:“这个夜晚无比沉重,小米会用行动解答所有质疑。”知情人士透露,技术团队已携带3D激光扫描仪抵达事故现场,重点核查施工路段是否符合JTGB05-2022道路安全规范。

【技术争议:L2+自动驾驶的“信任陷阱”】行业专家指出,当前量产车的L2+级智驾系统需驾驶员全程监管。但涉事车辆用户手册第78页用灰字标注:“施工路段可能影响系统判断”。网友@交通工程师老刘 对比数据发现,该路段水泥墩防撞等级仅达B级,而高速公路施工区规范应达A级。更有爆料称,王某的社交账号收藏夹存有“小米SU7全程无人干预跑高速”的测试视频。

【人文拷问:科技承诺与生命代价的角力】遇难者母校师生自发举行悼念活动,其男友晒出的聊天记录显示,两人最后对话停留在“明晚回来吃火锅”。这场事故撕开多重社会痛点:年轻人对智能技术的无条件信赖、隐蔽的亲子沟通危机、公考大军背后的生存焦虑。正如清华大学自动驾驶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所言:“当车企宣传‘解放双手’时,必须同步强化‘生命托付’的重量。”

截至发稿,涉事路段已恢复通行,司法鉴定机构正对车辆电池防护结构进行CT扫描。这场裹挟着技术迷思与青春殇痛的事故,终将如何改写中国自动驾驶的进化路径?今日头条将持续追踪。

1 阅读:139
评论列表
  • 2025-04-02 11:03

    车企和媒体夸张的宣传,误导了很多人。以为智驾就是自动驾驶。 车企对用户的风险提示教育不够。 别出了事只怪别人。都是用户的错? 夜间,视线不好,加上高速。智驾(纯视觉)系统对障碍物发现的距离缩短,导致反应时间不足,留给驾驶者的反应时间更加不足。系统应该拒绝智驾功能启动。 这就是一个逻辑陷阱。车企应该重视。#雷军 === 高速公路上行驶,建议打开高德地图导航(即使是熟悉道路)。或能提前数百米得到“前方道路施工,左/右侧道路封闭。请提前减速,谨慎驾驶……”的提示。 或能避免此次事故发生。

  • 2025-04-02 10:34

    智架不能不管不问,睡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