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赟定退役了,没告别战,申花也没给他任何仪式感。这位为球队拼了14年的球员,最后一次穿上申花的球衣,却是背对着所有人的离开。你问他为什么不再踢?他当然能踢。能力还在,状态也不差。只是,申花觉得不需要他了。球队换了主教练,开始注重未来,可曹赟定,这个曾为球队出力的老将,没能得到哪怕一场告别赛——哪怕他依旧可以为球队提供帮助,哪怕他一度是球队的支柱。这一切,换来的只是冷酷的无视。
很多人说这是足球的残酷,没错,足球就是残酷。但当你看到这背后申花的做法,你就知道,残酷并不只是足球的规则,而是俱乐部的选择。历史、荣誉、情感,全都在成绩面前变得微不足道。曹赟定的名字,可能会留在申花的历史上,但他只剩下冷漠和遗忘。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北京国安的续约。张稀哲、王刚、池忠国和曹永竞四名老将,虽然年纪渐长,却被延续了下来。看似是尊重经验,但其实不过是短期战术的需要。张稀哲已经34岁,池忠国也32岁,他们的状态,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国安真是看重他们的核心价值,那显然是过于乐观了。国安需要这些老将填补阵容空缺,维持现有战斗力,但当这些球员再也无法拼尽全力时,谁来填补空缺?谁来接班?
张稀哲和池忠国的续约,是一种权宜之计,而非战略远见。国安这些年换了主教练,换了外援,归化球员不断,但他们并未给年轻球员足够的机会。依赖老将,意味着未来的竞争力逐渐消失。年轻球员的成长需要时间和机会,但在老将的阴影下,他们只能在替补席上看着,而这些过渡期球员能撑多久?
曹永竞的续约又是一出保命棋。虽然他上赛季打进8球,表现尚可,但他依然只是替补奇兵。国安怕他被挖走,所以提前续约,可这笔交易更像是俱乐部的防火墙,防止他去其他地方闯荡,却没把他当做未来的主力来培养。对于曹永竞来说,留下并不是为了得到更大舞台,而是为了继续在这个体系中勉强生存。
于大宝,才是最让人惋惜的一个。效力国安十年,随队赢得过荣誉,经历过辉煌,也曾被球队重用。但当新赛季的名单出来时,已经没有他的名字。国安让他功成身退,这看似是尊重,但更像是一场无情的裁员。与其说是功成身退,不如说是被无情抛弃。于大宝在国安的经历并不是失败,但他终究是被替换的那一位。
你看国安在做什么?他们尊重经验,却把未来的主力送到了冷宫。这是他们的选择——更依赖稳定的老将,而不是冒险给年轻球员机会。这种短期型的策略固然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竞争力,但未来的竞争力在哪里?这些老将能撑多久?国安敢不敢依赖他们的未来?
中国足球越来越年轻化,俱乐部对于老将的态度也越来越冷酷。曹赟定和于大宝的离去,是一种趋势的缩影。在成绩至上的俱乐部文化下,历史和情感完全不能与成绩竞争,哪怕你曾为俱乐部贡献过无数。你能力还在,你的历史仍然闪光,但这一切与俱乐部的决策无关。你不会为过去的辉煌赢得更多时间,也无法要求更多尊重。因为在这些俱乐部眼里,过去的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
国安与申花,这两家俱乐部看似有着不同的做法,但其实它们有着同样的核心逻辑:成绩为王,历史和情感是附加的。老将们的离去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足球管理层越来越冷漠的一个缩影。球员们为俱乐部拼尽全力,最后换来的不过是被清理或替代的命运,而在这些老将离开之后,谁来替代他们的空缺?谁能担起球队未来的重担?这,才是中国足球真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