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都还有一种比较主流的想法,理科实在学不动了,高中转文科就好了。现在除极少地区之外,高考已经不分文理科了,也就是讲,必选:语数英之后,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生物、地理这几乎,你感觉哪三个科目你行,你就选它就好了。当然了,也有一些地区还限定了历史类和物理类。
大趋势是,咱们越往前走,跟随模仿的路是越来越窄了,这样的路也无法支撑想当老大的梦想的。那么,就一定要走创新的路,而支撑这大体量的创新,就必然让自己的教育从短平快的培养流水线上的工人的工科,本科就有的所谓金融、法律、历史类的文科,转为本科以下进行扎实的通识教育。
啥意思呢,就是让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至少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养,这就是通识教育的本质。再看看咱们身边现在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或者是大学的孩子的家长们,这些人基本都是工业化时代,用工业化教育出来的家长们。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如果让他们换一种新的工作,这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当然了,换不换工作可能也由不得他们,因为现在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随时都可能消失。不走人,也得走不是吗。
为啥会面临换一个工作就难得紧呢,就是因为以前受到的教育的结果,更加不要讲是混了一个文凭出来的人了。

回到主题,鉴于前些次,孩子们太活跃了,而我们活动所在的空间是一个公共办公空间,所以,次次都受到了投述。于是,从第一个孩子来开始,我就和他做工作,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在这里的时间,不能够发出大的声音,也不能够追逐,当然可以小声讲话,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

进到室内,我调整了位置,这样的坐位,我可以比较短的距离面对他们。
从问题开始吧,孩子们问:打的生长剂是什么药,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克隆的生物为什么会攻击原主呢;东北虎为什么越来越少了;长得像企鹅却消失了的动物是什么。

孩子们的关注从星际回到了地球上,也开始关心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事物了,这算是接地气的一种吧。我一直希望孩子们多观察自己的周围。因为,这些熟悉的事物上面所展现的运行规律与遥远的宇宙边缘的法则是一样的。远方与诗不是美好的向往,日常的美好,才是人生的追寻。

尝试引导着让孩子们理解这些日常的事物,是我的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当然,真的喜欢遥远的星空,也是我喜欢的。

孩子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两小时的活动,分成三段比较友好。休息的时间,我们不再在空间玩儿,下到广场上去。这样,可以开心的追逐,也可以大声的笑闹。当然,也就不会有人的工作受到打扰了。

再次回到室内,我们对长度的认知已经进行了五次,还有一次,就收官了。

看到这些尺,是不是感觉有些时光了?不过相对于孩子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却是非常年轻了。小学,初中,都是在学上千年前的数学知识,高中学的也是几百年前的数学知识。那么,百年前的数学知识啥时候学呢,现代的数学知识呢?嗯,百年前的数学嘛,像高等数学啥的,都已经是三百年前的了。这就是讲,只要不是学理科的,那么,其实现在留在心中的数学,可能已经是千百年前的样子了。
回到这些尺吧。第一把尺,没有刻度,我后面讲;第二把尺,是我小时候的尺了,那个时候塑料尺还比较少,一般都是这种木制的尺。它是厘米尺;第三把尺,它不是厘米尺,它是在用布票的时候,用的尺。也就是用来量布的。它有三十三厘米多一点长;第四把尺,它是买不起工厂制造的尺的人,用手工制作的一把尺,它应该是新中国之前的尺了;第五把尺,它更接近第六把尺,它上面用的刻度不是线,而是点,这种尺也是手工尺,只是它更早一些吧;第六把尺,它比前三把都是33厘米的尺更长。它有三十五厘米还要多一点儿。这是啥尺?其实这也是一把公开发行的尺,只是它是清末光绪时候的尺。那个时候,我们这片土地上的长度,还是我们的统治者说了算。
因为我喜欢用身边的真实物品来教学,所以,我会注意收集这些能够用得上的教学器材。下一次,我会把更近代的尺拿出来。

这里有把特别的尺,它上面没有刻度,看时光至少也有半百的样子了。这把尺是做啥用的呢。

为了给孩子们演示它的作用,我在胳膊上示范了两下,同时告诉孩子们,第三下,我显然不会再自己身上来做了。那么,谁会是下一个呢。环视一周之后,果然,安静多了。
嗯,我告诉孩子们,这把尺是用来量心的,用来测量一个人是不是符合行为规范的。
孩子们说,这是戒尺,他们知道。

计算这些题之前,我和他们讲了邱少云的故事,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

于是,从第二段开始,我们就像一个真正的课堂了。应该有的活沷可以有,不过,应该安静的时候也是应该有的。

第二次休息,天已经黑了,孩子们的快乐引来了小迷妹。

从一开始,只有大豆豆能够完成的计算,到最后,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算对。这是非常不错的长进了。
不过,没有计算对,也不问题,因为算对只是熟练度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知道长度到底是什么,愿意用工具去量化事物的长度,这才是学习长度最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