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用时76年的“格兰特研究”:你的伴侣决定着你最终的人生阶层

历史乐事多 2022-12-13 17:35:5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每一个人都想要拥有人人羡慕的人生,希望能够成为人生大赢家,但是内外向的性格会不会就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产生相应的影响。

哈佛大学在经过将近76年的研究之后,终于告诉了大家答案。这一项格兰特研究会让大家明白你的伴侣决定着你最终的人生阶层。

在这一次的实验中,全部都是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男性,在少年的时候就会开始实验,有人在经历时代的动荡之后,有人始终不忘当初的信念,能够东山再起,取得最后的成功。

可有人却始终一蹶不振,更是逐渐的离开人世。实验关于这一次赢家的标准,就在于要想成为人生大赢家,必然就需要10项全能,其中有两个和收入有关,还有4个和身心健康有关,另外和社会支持亲密关系都有联系。

最后就得出一个数据,在童年时候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同样也会影响到成年后的工作效率,但是父亲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研究对象的生活幸福一般和人际关系有着联系和另外像性格也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和智商也没有什么联系。人际幸福的指数上一般是高的人很明显,年薪的水平都会超过于普通的水平。

太和幸福其实就会让大家成为人生赢家,而如果拥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其实就是一种核心,会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阶层。

人际关系一般都是在质量,并不是在数量,爱其实和温暖就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辈子。

一些拥有爱的人,即便面临挫败,照样也可以东山再起,可是如果没有爱,就只能够一个人独自疗伤,甚至可能会自暴自弃,很快就会抑郁而终。

爱和幸福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呢?从单一的角度来分析,这就是我们的另一半,好的另一半就好像是灵魂伴侣一般让人格能够得以完善,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人在十几岁的时候有自己的初恋,然后和初恋一起白头偕老,有人一直到30岁才能够遇到灵魂伴侣。

从科学的严谨角度来分析,爱情,友情,亲情都可以放入到亲密关系中,可以让大家逐渐的获得爱和幸福。在30岁之前无论是获得哪一种,都可以给接下来的人生去奠定一个比较有效的基础。

在友情或者是亲情的支持下,必然就有一定的机会得到社会的支持,能够有效提升生活的幸福度,这并不仅仅和另一半有关,同样也和缘分有关,这一点根本就不应该强求。

在人生进入到中后阶段,婚姻幸福就成为了主要的核心,业余爱好,情感,还有工作,就只是一种辅助。

如果一段婚姻已经维持将近35年的时间,可如若大部分关系都不是很和谐,这其实就是一种失败的婚姻。所以决定你人生幸福度的就是亲密关系的,决定人生阶层的就属于自己的伴侣。

当前我国早就已经进入到晚婚晚育的阶段,人们对于婚姻的期待程度就会逐渐的降低,有很多的人都会觉得,在经济上只要能够自给自足,就完全不需要结婚。

婚姻对于一个人而言,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其实如果能够拥有一个优质的伴侣,这必然就可能会对人造成深远的影响。

婚姻的第1个意义本身就是让我们能够和一个人有效去产生深度的链接,人类的幸福感就在于和这些人的链接和别人的依恋,然后在心中的意义。

这种小小的链接小到当自己在帮助别人,别人说了一句感谢。大到你和灵魂伴侣能够一起携手共进。

婚姻的第2个意义就在于给了大家一个社会角色,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社会角色。

比如说某一个人的父亲母亲,某一个人的老公老婆,这其实就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是一些不婚主义全部都没有办法感受到的,而一些优质的伴侣,必然就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活体验。

婚姻的第3个意义就在于可以有效满足生活的缺陷需求,人可以有效通过努力去改写命运,就比如说有一些女强人,拥有高学历经济,可以自给自足,可是即便一个人很努力,也没有办法去满足个人的缺陷需求。

这种缺陷需求基本上是在1~2个,我们所说的优质伴侣并不是能够符合所有一切幻想,每个人都会有着多种需求,比如说甜言蜜语,比如说长得帅,比如说陪伴等等。

这样的人也并不是100%的存在,真正优质的伴侣将能够满足1~2个核心需求,如果希望自己的伴侣拥有着高颜值,就不应该抱怨对方不懂得甜言蜜语,并且还应该更多的容忍对方。

婚姻其实就如同是马拉松,要想在婚姻中成为一个最幸福的赢家,首先就应该控制框架,而并不是应该沉溺于其中的一些特质。

有时候经得起时间沉淀,并且能够逐渐散发魅力的,这才是一个比较可贵的品质。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3 阅读: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