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被虐致死案”终审:继父死刑,生母无期,谁来守护孩子的明天?

九号机 2025-04-28 20:34:02

2025年4月28日,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临猗男孩被生母继父虐待致死案”作出一审判决:继父王某虎被判处死刑,生母谢某朵被判处无期徒刑。这起案件自2023年5月案发以来,历经728天的调查与审理,终于迎来法律的严惩。然而,正义的审判背后,是一个10岁男孩长达一年多的噩梦,以及一个破碎家庭的悲剧。

这起案件并非偶然。2022年2月,谢某朵与王某虎再婚,年幼的张某侨被迫跟随母亲和继父生活。然而,这个本该给孩子新希望的家庭,却成了他的地狱。从2022年到2023年4月,王某虎和谢某朵多次以“管教”为名,对张某侨实施虐待,甚至导致他左手掌骨粉碎性骨折。2023年5月2日晚,这场虐待达到顶峰——谢某朵用数据线、衣架等工具抽打孩子长达3小时,直至他休克死亡。更令人发指的是,王某虎随后将孩子的尸体掩埋在祖父坟墓中,并指使谢某朵报警谎称孩子“离家出走”。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可为何有些父母却成了孩子的刽子手?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家庭暴力案件,更是对社会的一次拷问:当父母成为施暴者,谁来保护那些无助的孩子?

一、长达一年的虐待:

从“管教”到虐杀

张某侨的悲剧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而是长期积累的恶果。2022年2月,谢某朵与王某虎结婚后,张某侨的生活彻底改变。起初,邻居们偶尔会听到孩子的哭声,但大多以为只是普通的“管教”。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虐待逐渐升级。

据起诉书披露,王某虎性格暴躁,曾因家暴导致前妻离婚。而谢某朵在再婚后,不仅没有保护儿子,反而成为帮凶。他们用皮带、三角带、数据线等工具殴打张某侨,甚至强迫他承认“偷钱”。2023年春节前后,一次严重的殴打导致张某侨左手掌骨粉碎性骨折,但谢某朵对外谎称是“骑车摔伤”。

2023年5月2日晚,这场虐待达到顶点。王某虎指使谢某朵将熟睡的孩子叫醒,用数据线、衣架等工具持续抽打他的腰背、臀部、四肢,逼迫他承认偷钱。孩子因剧痛多次呕吐、失禁,但王某虎非但没有停手,反而变本加厉,用皮带抽打他的头部和面部,直至孩子休克昏迷。次日清晨,谢某朵发现孩子已无呼吸,却未施救,而是选择隐瞒。

“管教”与“虐待”只有一线之隔,但这一线,却是生与死的距离。张某侨的遭遇并非个例,许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在“教育”的幌子下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

二、谎言与表演:

生母继父的“寻子”闹剧

更令人愤怒的是,在张某侨死后,王某虎和谢某朵并未悔改,而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寻子”闹剧。5月4日凌晨,王某虎将孩子的尸体运至祖父坟墓掩埋,随后指使谢某朵报警,谎称孩子因“偷钱被批评后离家出走”。

为了掩盖罪行,两人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寻人视频,声泪俱下地“寻找”孩子。王某虎面对镜头哭诉:“全国14亿人都不找你,我也要找你!”这种虚伪的表演一度蒙蔽了公众,直到警方调查发现真相。

5月15日,因担心罪行败露,两人驾车逃往陕西、内蒙古,但7天后被警方抓获。5月23日,张某侨的遗体在下豆氏村的墓地被发现,法医鉴定显示,他的身体布满新旧伤痕,肋骨多处骨折,内脏受损,死因是长期虐待导致的创伤性休克。

“恶魔在人间,有时戴着最伪善的面具。”王某虎和谢某朵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对孩子的残忍杀害,更是对社会良知的践踏。他们的表演,让无数人愤怒——为何亲生母亲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被虐杀,甚至成为帮凶?

三、法律的重拳:

死刑与无期的背后

2025年4月28日,法院的判决终于为这起案件画上句号。王某虎因故意伤害罪、虐待罪被判处死刑,谢某朵因共同犯罪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判决不仅是对凶手的惩罚,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一次有力宣示。

法律专家指出,此案的特殊性在于:

长期虐待:从2022年到2023年,虐待行为持续一年多,手段极其残忍。

共同犯罪:谢某朵不仅是默许者,更是直接施暴者,因此被认定为主犯。

掩盖罪行:两人不仅杀害孩子,还试图通过报假警、网络作秀逃避责任,情节恶劣。

尽管判决结果大快人心,但孩子的生命已无法挽回。生父张先生在庭审后哽咽道:“法律给了我交代,但永远换不回我的孩子。”他此前曾表示,不要求任何赔偿,只希望凶手被判死刑。

四、社会的反思:

如何避免下一个悲剧?

这起案件引发了全社会对儿童保护的深刻反思。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的虐待罪、遗弃罪案件同比上升23%,其中78%的受害者为未成年人。在重组家庭中,孩子往往更容易成为家暴的受害者,因为他们缺乏亲生父母的保护,而继父母可能缺乏情感纽带。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悲剧?

完善举报机制:邻居、老师、社区工作者应提高警惕,发现虐待迹象及时干预。

法律震慑:专家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设“虐童罪”,提高量刑标准。

心理干预:家暴施暴者往往有心理问题,社会应提供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

“孩子的哭声,不该被忽视;家庭的暴力,不该被容忍。”只有当全社会形成保护儿童的合力,才能避免下一个张某侨的悲剧。

这起案件的宣判,是正义的胜利,但也暴露了社会的疮疤。一个10岁的孩子,本应在阳光下奔跑、在课堂上学习、在父母怀里撒娇,却因为最亲近的人的残忍,永远失去了未来。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但法律的严惩、社会的关注,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愿张某侨的悲剧不再重演,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保护中成长。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守护未来。你愿意成为那个守护者吗?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