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官:选拔标准分为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

梦奇潭 2021-06-23 20:48:54
引言

作为古代宫廷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女官制度由来已久,周朝时期的史书就已经有关于女官的记载,汉代宫廷中也出现了女御长、宫长等女官官名。北魏时期,女官制度正式确立,并为后世所沿用。隋炀帝时期改置六尚二十四司,女官的选拔制度开始有了一定的标准。唐朝建立后,继承前朝的女官制度,对女官的选拔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女官不仅要秀外慧中,还需德才兼备。

古代女官

一、唐代女官选拔的外在条件

唐朝女官选拔注重女子的外在条件,首先要求其出身良家,其次要求其姿容淑丽。古代天子身份尊贵,身边伺候的女子自然要有出众的外在条件,才可与之相配。从汉代时期,统治者就非常看重后宫女子的家庭出身,认为只有良家子才有好的品行。唐朝时期亦是如此,良家出身是唐朝选拔女官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女官在宫中忙碌

《汉书》记载“凡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谓之良家子。”

所谓七科,指的是秦朝时期对七种身份的人实行谪罚戍役,包括犯罪的官员、逃犯、赘婿、商贾等。唐朝时期,良家的范围更广,一是善于经商致富的家庭,二是富裕的家庭,三是世家大族,四是医、巫、商贾、百工之外的家庭,总而言之,良家又可以称为清白人家,与奴婢、官户、杂户、工乐户等有所不同。门当户对的婚姻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的共识,唐朝女官体系复杂,内官即使皇帝的妃嫔,因此在选拔过程中更偏向于名门贵族的女子。而宫官和其他女官则是宫廷中的普通宫人,所以更多挑选是普通家庭的清白女子。

女扮男装的唐代女官

此外,姿容淑丽则是一个重要的外在条件,在宫廷中服务的人员代表着皇家的脸面,容貌丑陋者肯定无法进宫,而女官常常在御前伺候,形象更是格外重要。所谓姿容淑丽,指的是拥有美丽的容貌以及端庄的仪姿。韩国夫人王氏因国色天香的相貌被选为内官,深受唐懿宗的宠爱,还有一位贵人因仪态秀美,十五岁之时被选入宫侍奉君王,可见唐朝宫廷的内官都是外表姣好或仪姿优雅的女子。宫官主要负责处理后宫中的事务,故而对容貌并无明确要求,只需要仪态大方即可。姿容淑丽虽是唐朝女官选拔的外在条件之一,但对内官、宫官仍有不同的具体要求。

容貌出色的内官

二、唐代女官选拔的内在条件

古代社会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用儒家规范和思想教化来约束女子的言行举止和品德修养。东汉时的班昭作《女诫》劝诫班家女要做到贞静守节;魏晋时的张华曾借历代贤妃事迹编写《女史箴》,规劝女子要有温柔敦厚的品格;《隋书》也有多部教导女子的书籍,如《女篇》、《女鉴》等,唐朝宋氏姐妹撰写《女论语》,每一篇文都详细记载了女子应当遵从的规矩以及勤俭节约的内容。这些书籍无一不是宣扬妇德,大多出自于后妃之手。唐朝挑选女官时格外注重女子的妇德,在唐代女官墓志中,时常出现“淑慎为德”、“淑德早闲”、“昔以令德”这些形容女子美好品德的词语。唐太宗年间,贵妃韦氏素来有贤德的名声,为人做事更是举止有度,故而从三千秀女中脱颖而出,被选入宫廷为妃。其他女官中刘氏凭借温和有礼的性格而成为了太宗的乳母,而后又被封为夫人。可见无论是内官、宫官还是其他女官,都需要出众的妇德。

古代妇德要求以夫为纲

才能是唐代女官选拔另一个内在条件,在选拔内官时倾向于有才华的女子。大唐最著名的女官上官婉儿,因祖父获罪被分配入内廷为奴婢。上官婉儿天资聪慧,又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人心,武则天对她宠爱有加,非常重用她,所以上官婉儿得以掌管宫中制诰。在宫官中,宋氏姐妹凭借出众的才华而被选入宫,唐德宗欣赏她们过人的文采,特意以内学士之号,她们执掌记注簿籍之事、参掌内廷机密,甚至还向唐德宗传授儒家经典文章。正因这种过人的才能,故宋氏姐妹在皇宫中深受重用。

上官婉儿

结语

唐代女官制度的挑选标准与前朝相比较为完善,不仅要求女官出身良家、姿容淑丽,还要求女官拥有妇德、才能过人。当然,这些重要的标准并不是统一的,而是因人而异。对于成为皇帝妃嫔的内官,自然要求其容貌出众,才德兼备。而其他宫官和普通女官,则要求她们仪态端庄、品德正直即可。

参考文献:

《汉书》

0 阅读:26

梦奇潭

简介:纵有疾风起 ,人生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