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人情社会,我们首先需要钻研的,就是人情世故。谁懂人情世故,谁就吃得开,混得好。谁不懂人情世故,也许连赚点小钱都困难。
既然谈到人情世故,就不得不谈到说话。跟什么人说话,要怎么说话,采取什么样的词汇,避免什么样的忌讳,如何才能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就随便说话,轻则得罪别人,重则成为了别人仇视的对象,甚至于人财两空。
说话,不仅是一种本能,也是一门艺术。懂得这门艺术的人,处境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人情社会,最高段位的说话方式,不过是这6个字。
一、试探。
随着成本提高,饭店的老板要把饭菜的价格提上去。如果一下子提高几块钱,消费者就会敏锐地感知到,生意就容易受到影响。
针对“消费者感知”这一点,老板想到了一个办法,隔一段时间提高几毛钱,没几个月,就能达成提高几块钱的目标了。
一开始,老板提高了几毛钱的价格,消费者觉得,这还能接受。过一段时间继续提高,消费者也表示可以接受。在不断试探,不断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目标就能轻易达成。
说话也是如此。跟任何人交谈,都不要一开始就开门见山,而应该以“试探”的方式,搞清楚对方的底线,并制定下一步的说话策略。
这一点,你看老板的说话方式就明白了。老板要降薪,但他绝对不会开门见山说出来,只会以“提高公司工作效率、质量”的话术来试探。
员工糊里糊涂,就认为提高公司效率是好事。等降薪了才知道,原来老板的意思是“降本增效”。而降低的,就是人工成本。
二、真假。
有一位见识过精英、富商的前辈,曾经说过他的所见所闻:别看那些老滑头说话好听,有可能别人十句话里边,只有第一句是真话,后边九句都是骗你的。
这种“一句真,九句假”的话术,为什么在人情社会屡见不鲜?因为无数人都被“首因效应”影响了理性。
首因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别人第一句说的是真话,那你对他的第一印象,就会特别好,认为他是个说真话的好人。
由于你产生了思维惯性,给别人一早就作出了定义,所以哪怕别人后边说了九句假话,你也认为这是真话,根本无法分辨。
其实,也不算无法分辨,只是你形成了思维惯性,就不愿意去分辨罢了。慢慢地,你就陷入到别人的“话术陷阱”当中了。
老油条的说话方式,始终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来相互替换。一下真,一下假,就能耍得无数的老实人团团转。可悲的是,老实人被人骗了还帮着数钱。
三、圆融。
东汉末年,有两位谋士,杨修和贾诩。这两人都在曹操的手下效力,谋略都差不多,可这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
杨修的命运,我们都知道,只因他道破了“鸡肋”的真相,就被曹操下令砍头了,结局特别悲惨,不得善终。
贾诩的命运,那就比较不错了,自己得以善终,就连子孙后代也得以富贵。哪怕是曹氏父子,也对贾诩以及他的家人礼遇有加。
为什么贾诩能够得以善终?因为贾诩懂得明哲保身,也知道如何说话。有一次,曹操问他,你认为我该立谁为世子,继承大位呢?这个问题,基本上是谁回答,谁就得死。
可贾诩很聪明,他低着头,摆出一副沉思的模样,却没有说一句话。曹操不耐烦了,就问他,你在想什么?贾诩回答:我在想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的事。(暗示,这两人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败亡的)
这就是所谓的圆融。既回答了别人的问题,也没有触犯别人的忌讳,更保全了自己,让双方都舒服,你好我好大家好。
写到最后
很多人连“话”都不会说,不是他们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他们缺乏一定的说话技巧,导致他们的处境比较糟糕。
你看直来直往的老实人,不懂得委婉说话,就容易得罪人。不仅小人来伤害他们,就连身边人也看他们不顺眼。
你看不懂圆融的普通人,道行太浅,动不动就看破说破,将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犯了忌讳,那别人不针对他们,还会针对谁呢?
在人情社会,最高明的说话技巧,就六个字:试探、真假、圆融。
试探,是为了搞清楚别人的底线在哪里;真假,是为了拿捏“首因效应”特别严重的人性缺陷;圆融,是为了让别人听得舒服,也知道自己的意思,井水不犯河水。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