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国家援乌抗俄的戏码玩了有段日子,现金、物资、武器装备能给的都给了,似乎俄乌冲突一日不结束援乌抗俄就会继续进行下去。由此,衍生出一个问题,即北约究竟愿意援助到什么程度?近日,俄总统普京给出了答案。
当地时间21日,俄各军区各军种指挥官、俄军事跟行政机构代表一同出席了俄国防部高级别会议。会上,普京谈到了对俄乌局势的看法,表示目前北约主要成员把所有的军事潜力和能力都拿来对付俄罗斯了。
从普京的话可得出,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下限很深,只要能将俄罗斯拖着,可谓“要啥给啥”。这不,乌总统泽连斯基正在美国访问,立马得到了一笔价值3.74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和1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而据美媒披露,泽连斯基还将到美国国会进行演讲,希冀推动一项价值约400亿美元的援助。由此表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揪着俄罗斯死不放手,未来俄仍将面临以寡敌众的局面,十分不利。
故而,俄罗斯生存环境依然艰难,俄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反击行动。对此,普京下令,俄军“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须迅速进入战斗值班状态。“萨尔马特”非同一般,乃是当今世界威力最恐怖的核武器之一,关键是还可搭载高超音速滑翔弹头。这种级别的武器,自然不会是用来对付一个乌克兰,而是躲在背后的北约。
当然,对付北约不能只有武器,还得有人。在会议上,俄防长绍伊古指出,北约的军事压力很大,应当在俄西北部组建有关部队随时应对。不仅如此,绍伊古还表示,必须抓紧时间扩充武装力量规模,将人数增至150万人,包括69.5万的合同兵。要知道,早在今年8月,普京就已经签署过一份扩军令,一下子增加了13.7万人。
而到现在,俄罗斯武装力量规模达115万人,按照绍伊古的标准,那么俄罗斯至少还要招纳35万年轻人入伍。这个数字,对于人口总量仅1.44亿、生育率不高的俄罗斯来说,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也从侧面反映出,俄罗斯现在的日子是真不好过,毕竟相较于乌克兰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俄几乎事事都得靠自己。
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国家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在正面战场给乌军送武器,或是让北约军事人员化身雇佣兵进入乌克兰指导乌军,或直接跟俄军作战。另一方面,北约躲在后面对俄发起一系列制裁,从俄制造武器所需芯片、能源出口渠道和价格、卢布汇款等,一个不放过,致使俄罗斯旷日之久承担高昂成本。
反观乌克兰,虽然自身实力远不如俄罗斯,但现在却跟俄军打的有来有回,还取得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成果。究其原因,皆因北约鼎力支持。据绍伊古透露,截止到目前全球共有27个国家正在向或是已经向乌克兰提供过武器,累计金额为970亿美元。这笔钱,换做以前,都够俄军省着用两年了。
在俄乌局势愈发复杂的背景下,或许是清楚单打独斗终究不是办法,普京让梅德韦杰夫带着自己的亲署信来到中国。到达中国后,梅德韦杰夫当即向中方转达普京的友好祝愿。梅德韦杰夫表示,俄中交往密切,期待两国能在能源、农业和经贸等领域加深合作,一起抵制外来压力和不公正措施,让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更大的发展。
虽然没有明说,但从梅德韦杰夫的话可以看出,俄罗斯压力很大,想联手中国一起应对某些敌意行动。毕竟,北约成员美国、英国、立陶宛这些国家曾多次干涉台海问题,并试图在亚洲围堵中国。尤其是美英,不但亲自上阵,还妄图把日韩拉近北约,打算整亚太版北约。
因此,在共同应对美英敌意举动方面,中俄存在共同诉求。但也要注意,中俄可合作反抗美国霸权,但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持客观中立立场。
伴随北约不断往东推进,前线乌军装备一天天变好,俄罗斯处境日益艰难。对俄罗斯来讲,仅凭一己之力与整个北约纠缠并不明智,俄罗斯需要稳定收入来源,在此背景下俄会逐步倾向于跟外界加深合作。